在教学《电能和磁能》一课前,感觉还有点困惑,这节课可以用怎样的任务来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呢?
第一部分:第一节在三班教学时,在回顾普通磁铁有哪些性质时,发现学生对这一部分遗忘很多,显得非常陌生,于是在第二节四班的教学时,调整教学设计,在课堂伊始,让学生先玩一下磁铁,帮助学生体验并回顾普通磁铁的磁性会呈现出哪些具体现象(材料如图)PS:课后反思,体验磁铁磁性环节,还是用螺母更合适;



第二部分:基于学生的体验,梳理磁铁的磁性,同时抛出驱动性问题: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和普通磁铁的“磁”一样吗?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当时,学生的普遍反应就是“不一样”,同时部分看过书本的学生也提出把导线缠绕到一个铁芯上,用刚才玩磁铁的方法去实验,看看是否与普通磁铁有相同的现象。讨论到这里,我就没有做过多指导,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寻找证据。

第三部分:基于学生的实践体验,首先研讨“电磁铁的磁性和普通磁铁的磁性一样吗?”学生认为和预测不同,都赞同是一样的,追问:理由呢?学生分析了:可以吸铁、有南北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交流到这里,我追问了,每个小组电磁铁的南北两极在哪里呢?汇总后发现,每个小组钉尖和钉尾的南北极并不同,于是我再次追问:现在大家认为“电磁铁的磁性和普通磁铁的磁性一样吗?”学生都说不完全一样,小组讨论后,分析得出了“磁性有无可以控制”、“南北两极不固定,可能和电池接入的正负极有关”、“磁力不如普通磁铁大,因为吸不起螺帽,磁力大小可能和电池电量大小、线圈圈数有关”。

第四部分:关于电磁铁南北两极和磁力大小真的和我们的推测一样吗?有什么办法可以继续探究吗?引入新的研究。
通过两个平行班的教学实践,发现找到一个可探究的核心问题,可以串联起整节课的学习,而且学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也可以得到相应的保障。把简约课堂的教学实践,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中,值得不断去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