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13日,参加了在越城区塔山小学、建功中学举办的科学教育主题的教研活动,汇集了小学、初中、高中的科学老师一起研讨,主要方向是物理主题——光的传播方式,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进阶型授课。昨天下午,小学学段在塔山小学分会场进行了三场教学课例,记了些笔记共大家分享,并说说我的听课感受:
第一节是《用橡皮筋驱动小策划》由塔山小学的陈霁初老师授课,听课笔记附上
说说我的感受:
陈老师的课值得学习的点是非常注重核心素养的落实,其实对于橡皮筋弹力越大,小车行驶距离越远这个结论,学生实验不做,根据些生活经验也能知晓,所以陈老师特别设计了让限时大挑战,让橡皮筋小车能准确停到停车场中,这就需要学生应用知识,掌握好弹力对小车距离的关系,3圈?太远,超出了;2圈?刚才试了,太近。学生会迁移、会思考,所以最快的小组好像花了30秒就解决了,2圈半,正好!
陈老师的数据处理方式也值得学习,用不同颜色的磁贴表示行驶距离的远近
这样还是挺一目了然的
陈老师的课还关注到了不同的方式用皮筋驱动小车,平时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大部分老师都是直接采取缠绕法了,陈老师的课堂上有学生提出用皮筋像弹弓一样,拉长然后松手,小车也能行驶,陈老师没有忽略这个提案,反而是让学生讨论起了两种方案哪种更适合来做实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不能只图方便拉长皮筋,要考虑数据的严谨!
当然我觉得在数据上,当我们看到比如说A组的1圈反而跑的比B组的2圈远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来说一说为什么?而不是陈老师直接点出可能是皮筋老化的问题,可以留给学生更多发散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