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设计是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南湖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有感https://mp.weixin.qq.com/s/UvO0Hsn5rB1tdBMLtxoCnw 转自 阮 翔 南湖研训 11月26日,南湖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南湖区东栅中心小学举行,经过第一轮说课选拔的8位老师进行了现场课堂展示,五位老师执教五年级《身体的联络员》,三位老师执教四年级《运动的小车》。一整天的课,让我们看到了南湖区老师们在小学科学教学改革路上的努力和进步,当然也存在不少问题。下面说一些自己的听课感受。小学科学经过二十多年的教学改革,老师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共识,那就是课堂上必须有活动。这里说的活动就是课堂上的观察、实验、测量、阅读、交流、讨论、观看视频PPT等。因为活动承担着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那么,怎么样的活动才是好的活动?我们在公开课、展示课上常见的活动设计都是好活动吗?
一、学生不会自己提出研究问题的活动不是好活动 提出问题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当前课堂上常见的还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研究,导致现在很多学生不会提问,缺乏探究能力。本次区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南湖创业大桥教学点的江老师在执教《身体的联络员》时,就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并提供必要的资料供学生查阅。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开展探究。他们不但学到了神经系统的科学知识,还提升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
二、师生统一实验步骤的活动不是好活动 我们经常在一些展示课上看到,活动开始前上课老师在和学生简单交流之后,直接把接下来的活动步骤打在PPT上,问学生知道怎么做了吗?得到肯定回答后,一般还要打出三四条温馨提示。这样的活动学生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步骤,完成老师的设计,学生缺乏自主性。非常欣慰的是,本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没有看到这样的活动设计。
三、用视频教给学生怎么做的活动不是好活动 随着小视频的蓬勃发展,现在的公开课和评优课几乎到了“无视频不公开课”的地步。小视频在创设情景和突破知识难点方面确实有一定优势,但是现在很多课堂上,把活动方法和实验步骤拍成视频,还要在学生活动时循环播放,那就感觉上课老师完全站着“教”知识的层面上,没有给学生丝毫的活动空间。充其量就是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套路走,最好的结果就是把老师要教的内容学会了。本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没有出现这样的小视频。更多的老师是给学生一定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试着来解决问题,活动中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步骤要求,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四、学只有一部分学生参与的活动不是好活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追求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做。本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凤桥镇中心小学的姚老师执教《身体的联络员》时,设计的主要活动是吃柠檬、接落球、听口令做相反动作 、闻醋和膝跳反应等五个小活动。在课堂上,有小组学生选择个人完成,也有小组同学选择两人合作完成。姚老师的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还给每人一份记录单,把自己在活动中感受到的现象、自己的感悟、产生的问题等随时记录下来。一堂课,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均得到保证。
五、活动后学生和学生之间没有交流研讨的活动不是好活动 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是为活动后的交流研讨做准备的,因为在学生交流研讨中可以蕴含丰富的科学素养的目标。本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辅成小学周老师的活动后交流研讨就设计得非常好。周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KT板,让小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的感受、产生的想法记录在KT板上,在研讨阶段,小组学生把KT板展示在黑板上,一边展示、表达自己小组的观点,一边征求其他小组的认同和疑惑。在师生和生生交流中,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观点、实事求是、勇于捍卫自己观点等科学素养。
六、只是为了得到书本结论的活动不是好活动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公开课,课堂上老师准备了精美的活动材料,还设计了完整的、填空式的活动记录表,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一步步进行活动,并把数据或者现象记录在记录表内,最后各个小组展示记录表。因为活动一样,记录表一样,最后的活动结果几乎也是全班一致。老师之所以设计这样的活动,因为上课老师心里想要的就是书本上的结论。这样的活动看似没有弯路,结果整齐划一,本质还是以传统知识为主要目标的科学课,只是换了点新花样。用章鼎儿老师的话来说:“走着,走着,又走回到老路上去了”。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现在需要改革的科学课要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
七、材料准备过于豪华的活动不是好活动 课堂教学也是要讲究投入和效率的,包括材料准备的投入和效率。过于豪华的材料准备,可能会一时吸引部分老师的眼球和新奇,但是对日常教学没有借鉴性。好的活动设计就是利用简单的材料,经过巧妙的设计,达到培养或者影响学生素养发展的目标。本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秀城实验教育集团的陶老师执教《运动的小车》,利用学校现有的小车、斜面、钩码、小木块等简单材料,让学生挑战用小车,把小木块撞到离起点35厘米的地方。小车运动速度越快,能量越大这个结论,四年级学生不做实验也知道,所以如果还是为了得到这个结论而设计活动,那只是一般的验证活动,而不是真正的探究活动。陶老师巧妙地设计了定点撞击活动,把验证性活动变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把斜坡坡度、小车放在斜坡的高度和小车质量(加钩码)等因素有机融合在一起,在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思考,不断调整方法与数据,从而实现科学思维的提升。
八、没有关注学生生活和周围环境的活动不是好活动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战场,而学生的课外生活和广阔的自然界更是吸引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宽广舞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都有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课外的要求。本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嘉兴市实验小学的周老师执教《运动的小车》,在课堂最后的拓展环节,出示了学校周边和高速公路上的限速标志,把学生的思考引向课外,引向生活,也是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更广视野的活动设计。
九、课堂开始十分钟还没有让学生开始活动的不是好活动 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是固定的,按现有规定,小学阶段大约一共有四百节左右的科学课,这四百节科学课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重任。所以,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是很宝贵的。一般课堂用五分钟左右的导入时间,然后是学生主要活动大约十五分钟以上,再是十五分钟左右的交流研讨,最后五分钟小结拓展等。本次区课堂教学评比一共八节课,平均导入时间为5.5分钟,导入最快的课,开门见山直接进入学生活动,最长的导入时间为13分钟;学生主要活动的时间平均为16.5分钟,最短13分钟,最长26分钟。这样的时间安排是比较合适的,也是走在课改的前列的。
十、课堂上,老师忙得满头大汗的活动不是好活动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如果老师很忙,那就说明“主体”很空。我们有些公开课,老师要贴一大摞的板贴,还要切换投影设备,更有用手机拍照展示等,一刻都没有闲着。那么,反过来说明学生的活动时间少了。本次区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八位上课老师都给了学生比较多的活动时间,所以都没有“满头大汗”。
综上,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学科素养。老师在课堂上要向后退,再向后退。把精力用在课前的活动设计上。一个好的“活动”除了包含有传统的知识为主的目标以外,还应该蕴含丰富的科学素养的目标。评价一个活动设计得好与不好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这个活动是否蕴含知识以外的科学素养目标。如果我们还是以教知识为主,那我们的课改是不是又走回了老路。
以上谨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