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斜面》教学实录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斜面》教学实录

——长沙市岳麓区白马实验小学 孔婷

  一、导入(40秒)

1.出示:抬轮椅的场面。问:老师在上班路上看到这样的场面,你们觉得直接抬轮椅,上下台阶费力吗?



        

2.学生说费力后,那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解决呢?

3.学生回答:可以在台阶设一个斜面。


      


4.出示第三幅图:像这样子吗?很好。我们在科学上把这种倾斜的面就称为斜面,板书课题。


      


  

反思:这一环节教师通过谈话,学生已经基本上猜测出用斜面省力、方便,但教师没有直接肯定学生的回答,而是研究学生的猜测,凸显了科学的严谨性,实践验证。


分享 转发
TOP
2#

一、研究斜面

过渡:

教师:在台阶上增加了斜面之后,有什么优势吗?

学生:可以更方便。

教师:那么上和下他们的优势一样的吗?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回答:往上推阻力,往下推不会有阻力。

教师:往上推是省力还是不省力?往下呢?

学生回答都更省力。

教师:有谁能够再补充吗?往下的优势在哪里?

学生:往下更平滑些,并补充更省力

教师: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斜面到底会不会省力?板书:斜面省力?


          


反思:这一环节教师通过谈话,学生已经基本上猜测出用斜面省力、方便,但教师没有直接肯定学生的回答,而是研究学生的猜测,凸显了科学的严谨性,实践验证。

TOP
3#

(一)探究:沿斜面往上省力吗?


      


教师:那我们首先来验证一下沿斜面往上会省力吗?谁能够给一个方案?设计一个实验,斜面提升物体比直接提升物体要更省力。

(这个时候课堂停顿了一下,估计有难度,缺少思考的时间)

学生:可以放一个测量力度的器材,一个是把它勾住直接往上提,一个是把它斜着往上提。

教师:我们把直接提升的力称为F直,把沿斜面提升的力称为F斜,这两个力的大小呈现什么关系的时候,才能证明斜面往上是省力的呢?

学生:如果这两个大小有所不同的话,我们可以作比较,然后来验证沿斜面往上会省力吗?

教师:到底是哪个大哪个小的时候,会验证出沿斜面会省力?

学生:F斜小的时候省力。

教师:这个学生思维很严谨,用刚才的方案,我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斜面、钩码,还需要什么?

学生:需要一个测力计。

教师:为什么需要测力计?学生:来测量他们的力。

(这个问题多余吗?感觉这样对测力计更强调了。)

教师:方案有了,材料有了,现在我需要解决这三个问题:1.实验步骤;2.实验记录内容;3.注意事项,用两分钟时间,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

最后编辑付出永远美丽 最后编辑于 2024-12-07 10:57:32
TOP
4#

交流

1)实验步骤

老师:两种提升方式分别是怎么拉的?积极发言,说错了也没有关系,我们课堂就是来解决大家困惑的。      

学生回答:我认为是先找一个斜坡,然后在旁边取一个点(B),然后将拉的一个物体放在那个低端(A),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物体从A点一直拉到B点,看一下拉力有多少,记录下来。然后再把另一个物体放在下面,用钩子把它勾到B点,看看直接拉多少牛,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比较。

教师:说得非常完整,那么你给大家演示一下。

学生边说边演示。


      

教师:大家都看清楚了吗?有没有跟他方案不一样的?

学生:我们组先测出钩码本身的重力,再测出直接拉和按照斜坡拉的力,再减去重力,然后作比较。

教师:为什么要减去重力呢?

学生:因为我们觉得直接拉好像在测重力。

教师:直接拉你认为是重量,那往斜面拉呢?跟重量就没关系了吗?

学生:有关系

教师:好像这个点是你们的难点。学生点头。

教师边演示边说:其实刚才那个男生的方案比较完善了,我们沿斜面拉没有太大问题,但是他刚刚垂直拉的时候是从旁边到斜面上的点,我问他的时候,他说要保持相对高度,说明了他在做对比实验掌握的非常棒。那老师有一个疑问:第一次(斜面)起点是在A处,第二次(垂直)起点在B的下方,这两个地方是相同的吗?那我们要控制变量的话,那我们第二次(垂直)的起点应该在哪里?

学生:A

教师:也在A点,只是我们要用竖直的方法提到B


      


反思: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炼出自己的实验步骤,并且经过全班交流和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了正确的实验步骤,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尤其是不变量的起点也要相同这一点非常重要,虽然可能结果一样,但是意义大不一样,而这学生往往忽略的。

TOP
5#

2)实验记录的内容

教师:实验步骤我们已经顺利地完成了,那么实验我们重点要记录的是什么?

学生:斜面省力吗。

教师引导:斜面省力吗,我们侧重什么东西进行对比呢?

学生:测出钩码的重力。

教师:重力?再想一想到底要测出什么力进行对比?

学生:要测出直接拉的拉力和斜面上的拉力。

教师:很好,我们要测出F直和F斜的拉力。

3)注意事项

教师:最后一点,我们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注意弹簧测力计要归零。

学生:看数字的时候视线要平行。

学生:除了变量因素外,其他因素不变。

教师小结:相同高度、调零、平行斜面拉


      

总结:用微视频观看实验操作。(1430秒)


      

反思:这部分是本课的主要部分,教师用了近10分钟进行讨论学习实验的三个方面,虽是感觉时间多了(一般性都是我们老师直接讲解的),但感觉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实验过程更明了,有利于后面实验的进行,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值得学习。

TOP
6#

     (二)实验

    教师:出示实验记录表,边做实验边完成记录单


      


学生领材料做实验。

学生实验完成后,把数据展示,教师:数据自然而然就生成了,可以观察一下数据有什么规律?


        

      

教师:其他同学观察一下数据差异大不大?接下来我们进行数据的分析。现在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F直和F斜比较,谁来总结一下。

学生:F斜比F直要省力

教师:准确来说应该是F斜比F直要小,说明了斜面可以省力。说明了大家逻辑能力还是很强的。


      

TOP
7#

感谢分享  好好学习了
TOP
8#

(二)探索:沿斜面向下物体省力吗?

过渡:那我们在前面的时候还猜测沿斜面向上是省力的,那么我们仔细来看一下,沿斜面向下相比于沿斜面向上它的优势在哪里?根据生活的经验,你想一想,沿斜面向下的优势在哪里呢?


      

学生:比上去的速度要快。

学生:比往上更省力。

教师:你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呢?

学生:我在生活中发现往上的话需要推力,而往下的话它自己有一种力往下走。

教师:它自己有种力往下走,那如果我们放在斜面往下推一下,然后还需要力吗?

学生:不需要



教师:也就是说,沿斜面向下的时候很可能我们松手的时候是不需要力的,对不对?但是这是我们的想法,我们依然要验证一下。你们谁,又能够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猜想。

学生:我们就可以用上次的斜面来进行测量。

教师:你拿着斜面上来讲。

学生边操作边讲解;首先我们要测量物体往下面走的力,用弹簧测力计勾住钩码,然后呢,它就自己往下面走。



教师提示:它自己往下面走,好像不需要这个测力计,对不对?

教师:那么谁能够再完善这个实验方案?

教师:如果我们不用测力计,怎么操作。

学生边操作边回答:首先我们不需要推,它就下去了,用的力少。


      

教师:他的意思是我们直接把物体弄到高点,下去会不会需要施加力?我们知道直接搬是需要力的。那么这个实验又需要什么注意事项呢?

学生:沿斜面往下去的时候不要人为施加力。

学生:高度需要一致。

教师追问:我们从哪个点出发?

学生:B

教师:还有没有呢?为了实验严谨,我们需不需要重复做呢,做几次?

教师:根据大家一起想办法,我们又解决了一个实验方案。


      

观看微视频实验操作


    

TOP
9#

学生实验:


领实验器材,学生开始做实验。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实验数据。展示学生的实验单

教师:谁来总结一下我们通过这个实验能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学生:我发现沿斜面向下运物体不需要用力,比直接搬更省力。


      


反思:教师在教学从斜面往下搬东西这个实验时教学方法和第一个实验一样,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制定实验方案、注意事项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另一方面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实验的设计到实验的操作,再到实验的总结,都是学生通过实验、思考、归纳总结的,教师只是从旁穿针引线,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TOP
10#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总结的非常到位,沿斜面向下运物体不需要用力,是一种更省力的方式对不对。现在我们来回顾。我们通过两次研究,发现了沿斜面向上的时候它是需要用力,但是比直接提上要省力;当我们沿斜面向下的时候,它是不需要人为施加力,那现在谁来用一句最简单的来概括一下斜面的功能。

学生:斜面省力

教师:对呀,就是这样概括的,斜面就是省力。


        

教师:这种斜面在生活中运用的非常多,你能想想生活中哪里运用到了斜面?

学生:滑滑梯、无障碍通道、

教师:出示图片,并介绍。课后可以去研究研究




反思: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科学知识,同时结合生活举了很多利用斜面的工具和现象,学以致用。

TOP
11#

四、拓展

教师:出示盘山公路。问:这是什么?老师就有一个疑问,这山路十八弯,为什么不直接从最低点做条路做到山顶上呢?


    

学生:因为如果斜坡太大的话,抓地力不够,就会滚下去。

教师:安全考虑,还有没有?

学生:这么高的山坡开上去,阻力很大。也就是说可能费力。

教师:那就是说,它也是一种省力的工具了。那老师又有疑问了,你觉得直接费力,搞一个弯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搞这么多弯呢?这一个弯和很多个弯在哪里不同呀?

学生:占用的面积要小。

教师:面积要小一些,那这样加起来不是面积更多了吗。没关系,这个就留给课后去思考。

反思:教师通过盘山公路的拓展更进一步思考斜面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虽然后面的知识有点难度,学生一时难以解决,但我相信课后学生一定会去思考的。

教师:最后我们来放松一下。通过游戏复习本节课知识。


    

        


反思:通过游戏一方面放松了课堂紧张的氛围,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有趣的方式复习了斜面的相关知识,真的是寓教于乐。

最后编辑付出永远美丽 最后编辑于 2024-12-07 11:45:42
TOP
12#

观后所思:这节课总的给人感觉大道至简,简约高效,高度体现学生为主体,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真正落实到知识点上。

1.简约高效。整堂课真正围绕斜面省力这个最大的好处展开的,通过生活问题(抬轮椅)引入,围绕沿斜面上坡和下坡两个方面,通过两个实验,揭示了斜面是省力的。课堂非常清晰,学生学习也非常轻松。

2.学生主体。整堂课的每一个实验方案是学生设计的,每一个实验数据是学生得出的,每一个知识点是学生自己概括的,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思考。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才会不断提升,学生的所得才是真正自己悟到。

3.评价高级。整堂课教师每一类似于你真棒,大家鼓掌等低级的评价鼓励方式;而是逻辑严密,总结到位等高级评价方式肯定学生的思考。虽然看似感觉没有你真棒等词语来的直接,但对于高年级同学而言,更需要用高级评价肯定他的思考,从内心自豪感更强。

4.寓教于乐。整堂课都是在轻松的实验研究氛围中展开对斜面的学习和体会,没有刻意的灌输,也没有反复的强调,一切的研究和讨论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展开的。尤其是最后游戏环节,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思想,学生在游戏中享受掌握知识的快乐。

“好的食材往往只是简单的烹饪”,教师用最简洁的教学方式,用最朴实的教学理念,给我们奉献了一道最美味的佳肴。

TOP
13#

非常详细精彩的一节课,学习了。
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TOP
14#

活动丰富、案例也很好
TOP
15#

这个课例从生活实际轮椅上下台阶这个点切入,体现了问题源自生活实际,我觉得很好。
TOP
16#

话题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TOP
17#

精彩的课堂实录,学写了
TOP
18#

情境的创设贴合生活,各个问题明确,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TOP
19#

感谢分享,结合生活情境的导入,最后又回归生活的理解
TOP
20#

感觉很扎实的一节课,没有虚浮的环节
TOP
21#

活动丰富,课堂设计精彩,学习了,感谢分享。
TOP
22#

学习到了,不错。谢谢分享。
TOP
23#

课堂简约而不简单,整堂课都关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体现了素养导向。
TOP
24#

深度剖析课堂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TOP
25#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展示课?
近几年全国学会没有进行比赛,只是展示,不评奖的。
TOP
26#

构建真实的场景,从人的需求点出发,学生对求证就变得顺畅了
TOP
27#

详实的光课记录,有链接吗?想观摩一下。
TOP
28#

交流(1)实验步骤老师:两种提升方式分别是怎么拉的?积极发言,说错了也没有关系,我们课堂就是来解决大家困惑的。      [align=lef
付出永远美丽 发表于 2024/12/7 10:53:52
师生间的对话交流很值得学习,有效回复和适时提问。
TOP
29#

学习了,教学实录很精彩
TOP
30#

喜欢这样的课,用简单的材料上,我们可以借鉴模仿。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