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如下:


起源与雏形
• 起源于殷商时期的印章和公元200年的拓印术,汉朝人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出现了印刷雏形。
• 人们将抄写工整的书稿反贴在木板上,雕刻工人削去版面无字部分,制成阳文雕版,涂上墨汁后覆纸拂拭,字迹便印于纸上,最初的雕版印刷术由此诞生。
雕版印刷术的发展
• 唐朝:普遍认为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中后期得到普及。1966年发现的雕版梵文《陀罗尼经咒》单页,年代大致在704—751年之间;现存标有明确年代的最早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王玠印刷的《金刚经》。当时的印刷活动主要在民间,多用于印刷神像、经咒、发愿文及历书等,后来逐渐扩大到民间百姓的文化方面。
• 两宋:雕版印刷更加发达,技术突飞猛进,浙江、福建、成都地区为代表,刻印质量高、数量多。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张徒信在成都雕刊全部《大藏经》,耗时22年,共1076部,5048卷,雕版达13万多块。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 宋代: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做成独立四方长柱体活字,排版后涂墨印刷。但由于成本高、对技术人员要求高、未受统治者重视等原因,当时未有效推广。
• 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并在安徽旌德请工匠刻木活字3万多个,试印《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印了一百部。
• 明代:木活字得到政府支持进一步发展,如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的《唐诗类苑》等。15、16世纪之际,铜活字流行于江苏无锡、苏州、南京一带,清代用铜活字印刷的《古今图书集成》,印刷数量高达万卷。
彩色印刷术的出现与发展
• 北宋初年:四川地区的“交子”采用红黑两色印刷。山西应县木塔中发现的《释迦说法相》三幅,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彩色印刷品。
• 明代万历年间:出现闵齐、闵昭明等擅长彩色套印的名家,《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是古版画艺术珍品。
• 清代:套色印刷技术进一步提高,与版画技术结合产生光辉灿烂的套色版画。

近现代印刷术的发展
• 19世纪末:西方的活版印刷机和胶印技术传入中国,极大地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
• 20世纪:新中国成立后,印刷业有了新发展,出现更多印刷企业和出版物。
• 当代: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印刷业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印刷、网络出版和电子书等新兴技术和媒介,改变了传统的印刷和出版模式。


本主题由 管理员 西湖吴晓 于 2024/11/25 23:20:59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印刷方法,有2000余年历史,为活字印刷术奠定基础,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技术源头。

其操作工序如下 :首先选取平整的梨木板或枣木板作为“印板”,一般为长方形;然后在印板上雕刻出凸起的阳文反字;再把墨均匀涂在凸起文字表面,铺上纸,用棕刷在纸上刷印,使印板上的文字印到纸上,由反字翻转为正字。
它的产生背景包括物质与文化技术两方面,纸的广泛使用和墨的产生是物质基础,战国时期的石刻与摹拓技术、春秋战国开始使用的印章,为其提供了技术借鉴。而社会上读书人的增加,佛教大兴需大量抄写经卷,科举制度使对书籍需求大增,传统抄写方法无法满足,促使了雕版印刷术的产生。

TOP
3#

雕版印刷术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准备工作:
需准备梨木板或枣木板等材料,并将其加工平整制成合适尺寸的长方形印板,还需准备刻刀、棕刷、墨、纸张等工具和材料。
制作版面:
先根据要印刷的内容设计版面,再用刻刀将文字或图像以阳文反字的形式雕刻在印板上,雕刻时需注意刀口的深浅和方向,刻好后对版面进行修整和打磨,以确保印刷质量。
印刷过程:
用棕帚蘸墨后在印版上均匀涂抹,饱和度要适中,再将纸铺在刷好墨的雕版上,用棕擦在纸背轻轻拂拭,线条精细处轻擦,粗壮处重擦,使字迹力透纸背,待版面上的字迹逐渐在纸张上浮现,轻轻掀起,一张单页即完成。
后续处理:
印刷完成后,需将印好的纸张晾干,然后进行裁剪、装订、校对、排版等工作,以便保存、阅读和推广。
TOP
4#

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它的核心是制作单个的活字,这些活字可以是胶泥、木、金属(如铜、锡)等材料制成。以毕昇的胶泥活字为例,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小方块,在上面刻反字,用火烧硬,就成了单个的活字。
印刷时,先在铁板上放置松脂、蜡和纸灰等具有黏性的混合物,再根据要印刷的内容,将活字一个个排列在铁板上,形成完整的版面。排好版后,将铁板加热,使黏合剂熔化,待其冷却凝固后,活字就固定在铁板上,可以进行印刷了。印完后,再加热铁板,就可以取下活字,下次排版还能使用。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提高了印刷效率,使得书籍的复制更加方便、快捷,在文化传播等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文明的进步。

最后编辑王家东 最后编辑于 2024-11-25 16:05:27
TOP
5#

活字印刷术的具体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制作活字:
用胶泥制作大小、规格一致的毛坯,在毛坯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高度如铜钱边缘厚度,用火烧硬,制成单个胶泥活字。常用字需多备几个,冷僻字可临时刻制。
存放活字:
把制作好的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并贴上纸条标明,以便拣字时快速找到所需活字。
排版:
用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将所需活字拣出逐个排入框内,排满一框即为一版。接着用火烘烤,待药剂稍融化,用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版型便制作完成。
印刷:
在版型上刷墨,覆上纸,施加一定压力,文字就可印到纸上。为提高效率,常准备两块铁板,一版印刷,另一版排字,交替使用。
拆卸活字:
印完后,用火烤化药剂,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从铁板上脱落,再按韵放回木格,留待下次使用。
TOP
6#

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主要有以下区别:


制作工艺
• 雕版印刷术:需要将文字、图像等内容以阳文反字的形式雕刻在整块木板(通常是梨木或枣木)上。雕刻过程复杂,一旦出错修改困难,可能需要重新制版。
• 活字印刷术:活字可以是泥活字、木活字或金属活字等。如胶泥活字是先制作单个活字,在小方块胶泥上刻反字,烧硬后制成活字,活字可灵活组合排版。


印刷灵活性
• 雕版印刷术:印完一种内容后,如果要印刷其他内容,需要重新雕刻整块印版。
• 活字印刷术: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灵活地挑选活字进行排版。例如印刷不同的诗词文章,只需重新排列活字即可。


印刷效率
• 雕版印刷术:由于制版复杂,而且每块版只能印刷特定内容,所以整体效率较低,尤其是印刷多种不同内容的书籍时。
• 活字印刷术:在排字完成后的印刷效率较高,并且可以重复利用活字,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印刷的整体速度。


资源利用
• 雕版印刷术:使用的木板一般难以重复利用,印完后如果不再印刷相关内容,木板容易闲置或损坏。
• 活字印刷术:活字可以循环使用,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
TOP
7#

太好的资料了啊!正在上这个课,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习的印象,感谢分享!
TOP
8#

古人智慧!!
TOP
9#

谢谢介绍!
TOP
10#

很实用且详细的教学补充资料,感谢分享
TOP
11#

上完这一课,我的学生在笔记里提出好多关于印刷术的问题。由此可见,科普是非常又必要的。
TOP
12#

介绍的非常详细,学习了。
TOP
13#

真的是很好的科普
TOP
14#

简洁有效的资料
TOP
15#

书的历史。上课的好资料。
TOP
16#

科普的非常详实,课堂上可以适当补充给学生了解
TOP
17#

感谢介绍,正好可以当作文本资料
TOP
18#

好详细的介绍,课上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下
TOP
19#

非常感叹古人的反向刻字模,真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
TOP
20#

好详细的文本资料,适合课上当小科普用
TOP
21#

很详细,感谢分享
TOP
22#

感谢介绍,很好的资源
TOP
23#

可以做为科学阅读的资料,进行科学史教育。
TOP
24#

资料好详细,感谢分享
TOP
25#

详细的资料,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印刷术的发展,感谢分享
TOP
26#

很详细的资料,感谢分享,学习了
TOP
27#

看到这个帖子,突然想到了我们大型机器的模具,也是大批量制作,然后需要其他的形状也需要更换模具
TOP
28#

古人的大智慧
TOP
29#

感谢科普,现在对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TOP
30#

感谢科普,古人的智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