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字版】专家讲座:以问导学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雷... [复制链接]

31#

很完善的笔记了,期待更精致的
TOP
32#

感谢分享,收下学习
TOP
33#

飞书可以识别
TOP
34#

好有用的资料
TOP
35#

真问题真情境
TOP
36#

00:23:07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底层逻辑是什么?首先关于概念方面,什么叫大单元设计呢?我理解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就是一个跨学科整合性的教学单元。

00:23:27

必要性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大单元的教学设计呢?就是做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是可以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的,这就是做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一个必要性。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学习目标,我等一下会花比较多时间来讲一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与我们的核心素养相关联的。

TOP
37#

00:24:05

基本框架是什么?有四点。

大单元教学设计,首先我们一定要有主题和目标,而这个主题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一定是要学生很熟悉的一个内容,学生一看他就有兴趣,而且觉得不困难。所以大单元的主题和目标的设定是首要的,非常重要。我们再去设计的是知识体系与学习路径,就是看看学生他是何以学会,怎么样才能够到达我们的学习目标。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就要设计问题链和探究活动。这些老师们都很熟悉,关键就是问题链是一定是要在探究活动的上位的。探究活动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我们很多老师设计教学设计。是首先就看我这节课我要搞多少个活动,这恰恰相反。我们所有的活动是用来支持问题的解决的,所以活动也不宜太多哈,一般最多就是三个就比较合适了。最后还有一个评价与反馈的机制,一节课如果没有评价,那就等于没有上,否则的话学生和老师自己只是完成了一个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到底怎么样呢?我们是必须有一个评价与反馈的机制

TOP
38#

00:25:42

以问导学的大单元设计有什么特征呢?首先第一个我们是强调素养的培养,所以大家会发现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提到这个素养。通过素养的培养,是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一个什么呢?综合能力的提升具体表现是什么呢?就是学生能够像科学家和工程师一样亲历探究的过程,从而实现一个深度学习。

所以正因为如此,我们就要提了,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是怎么样去研究问题的呢?他肯定不是一开始把所有的一个问题设计好了。他虽然有设计,但是他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因为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所以他会做一些调整。我们会看到有些老师上课就必须按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来走。那是这就不是能够培养学生像科学家和工程师一样。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也看到有些老师上课,他是会把一些问题设计得非常多,非常碎。那你想想就是我刚才说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会不会先把一些东西设计得非常细碎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只是确定了一个大方向,就有一些基本的问题,核心的问题把它写出来以后,他就一个一个去解决核心问题。只是在解决某一个核心问题的时候,它会出现为了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出现一些小问题,然后再一个个去解决,一个个突破,而不是说一开始就我们会有一大堆的问题。问题链这三个字就引导很多老师是要把那个问题设计的真的像链条一样。就是我说我最怕听到的那种课,就是非常严,请学生按照老师设计的步骤一个一个去完成,而且速度又很快。那不是这样的,科学家的研究真的是需要时间的。

TOP
39#

00:28:39

第二个就是整合课程内容。整合课程内容就非常重要了。这需要老师是对学生、对教材,还有对学校的这种各种情况是要非常的熟悉,而且是要有课程观的。老师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从而形成了一些具有明确主题的结构化的学习单元。所以我们的教材单元和学习单元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是我们允许的。那么这种整合的设计是有助于老师从一个更高的视角,是什么视角?就是课程视角去设计出一些更加连贯和系统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校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这个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我们要强调的一个原则,尽管你是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但是我们必须还是以教材作为依据的。我们会看到有些老师他的这个大单元的教学设计,他很喜欢把我们的教材进行颠覆性的修改,甚至自己完全是在教材以外做一个重新地教学设计。我个人不是很提倡这种做法,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做就我们浙江老师很多老师都参与于老师领导的这个教材的编写哈那我们天河的老师也有不少老师参与了试教和审读的工作。大家都知道一个教材出来,那真是费尽了很多的工作,就是很多工作很多难度,而且也组织了很多的人去做尽管这个教材在落地的时候,我们可不一定就非常适合你的学生。

但是我们要善于利用聚集了这么多人的智慧和汗水的教材,去进行一个重组和开发,而不是把这个教材抛到一边。我觉得我自己做得很厉害,你自己做的我也相信有一些老师会很厉害,但是我也同时相信我们很多老师没这么厉害哈他自己做的东西不可能是超越了我们这么多人的智慧的。所以我们对一线的老师来说,就是希望他们还是利用好我们的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一个整合重组和开发,根据学生的一些情况进行重组。那我等一下会给大家提供一个案例,就是我们天和杨志杰老师他是怎么样去重新组合了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这个设计做得非常成功,也在很多场合得到了高度的认可。但是事实上他对教材的改变不太大,但是它的意义很大,学习的意义很大。

TOP
40#

00:32:04

我们再来看这个以问导学的一些特征,就是它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去学习。这就是我刚才反复提到的,我们双减什么?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让他开开心心的,甚至花很多时间去学习,他都不觉得累,不觉得可惜的。你想想,我们就是现在就是希望国家希望我们培养出更多的愿意投身理工科研究的学生,对不对?理工科的人才,所以他愿意投身,大家都知道这就是一个苦的差事。他怎么会在苦的差事中能够实现一种坚持?因为他乐在其中,就这么简单。

所以我们要搞清楚这个循环是怎么样的所以我们通过疑问导学是干吗的,鼓励学生一定要让他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乐趣,学习的乐趣。鼓励学生去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且寻找答案的那他如果找到答案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所以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正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些真情镜像的真情境、真任务、真问题,来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深度学习的。

TOP
41#

00:33:41

还有一点就是要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教学评一致性我们也在这一轮的课标当中,我们不断看到。事实上是因为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里面是很明确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那为什么要教学评一致性呢?很简单,就是我们以前可能老师讲是讲一套,然后做作业做一套,原来考试又是另外一套,那就导致了所谓的很多学生就会觉得很困难,困难就是厌学。

我们教学评一致性,首先就是以评价作为最终的导向的。就是我们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你首先看一下我们评价的导向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之间是要相互一致的。这样就可使得老师更加清晰。老师清晰了,学生自然就不会跑偏了。

TOP
42#

00:34:58

还有一个就是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支架。因为我们是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我们老师就可以在这个设计过程中,是为不同水平不同个性的学生使用不同的学习支架。这就可以实现真正的这种学生的每个人不同的学案。

00:35:25

那么怎么体现呢?我们天河区目前是体现在对学生的一个开放性作业评价上面。就是老师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后会布置一个作业,那学生就可以在整个年级、整个学期、整个学习中自己选择其中一个来完成。甚至学生可以不完成老师提出来的这个开放性作业,关于某个单元的开放性作业。学生是可以自己选一个关于某个单元,自己设定一个作业去做完以后拿过来交,他就能够获得一个开放性作业的一个成绩。而这个成绩在我们期末是占一定比例的分数的。所以这个也是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够给我们学生带来的一个个性化的这种差异化的教学。

TOP
43#

大单元,以问导学,新理念,新探究
TOP
44#

00:36:26

这个是假期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比较高水平的大单元,他应该是项目化学习的一个评评审。我觉得他当时的这种评审的要求是表达得非常清晰。所以也给大家看一下。其实我们大单元教学设计很多时候是以项目化的形式来呈现的。所以你看看第一个我们在很多时候就看到大单元的设计或者是项目化的学习,就是这种情况就是活动的拼凑。我们看到了有一个拼盘,甚至再往前面推,我们看到那种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会有不同的老师来上的,你上一段他上一段到最后就认为这是跨学科学习,事实上是真的吗?真的不是,我们是需要有一个统领的,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体现在我们这个大单元的教学设计中。

00:37:36

然后再看这个水平2,水平二就是刚刚及格的,就是这些要素要完整。那有什么呢?就是要有驱动性的问题,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成果展示,这些就是一个基本要素了。那么水平三就属于良好的,良好的有什么特征呢?就是与同内容的主题相结合,常见的内容相比,也就是说可能就跟我们教材中的某个单元相比。如果你是已经改变了教学样态,提高了教学质量的话,是可以评为良好的。那么我们看到了这种就是属于良好。那么属于优秀的是什么呢?就是有亮点,让大家一看就觉得你这个驱动性的问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学生愿意为之做出各种解决困难,面对困难的这种事情。我觉得这种就是优秀的大单元的教学设计,这个就给大家学习参考一下。

TOP
45#

00:38:49

问导学的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方法是什么呢?首先在提问方面,我们往往是引导式的提问,老师要想好你到底应该怎么问问题。我也经常跟一些老师说他们说雷老师我很困难,这怎么设计这个问题?我说很简单,当你什么都想不到,特别是在上课的时候,上公开课、赛课的时候,学生有一些突发的课堂生成的话,你不知道怎么处理。很简单,你就问他为什么,他提出来一些东西,你就问他你为什么这样说的那就很好。为什么?就是因为学生自己去回答这个问题,就比老师给一个答案要好得多。

00:39:52

好,那么在学习方面他一下又冒出来了。在学习方面就是独立思辨与小组合作学习要相结合。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的学习,大家动不动就是你们小组讨论一分钟。其实只要是小组讨论一分钟的,基本上都会自我批评的。你们觉得这讨论一分钟有价值吗?所以你讨论一分钟,你还不如让学生去思考一分钟,然后再回答我问题是不是?所以在科学的课堂上,我觉得除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独立思辨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相结合,看看哪一种情况是更合适,我们就要用哪一种学习的方式。我们问题的解决就是通过科学探究和实践去解决问题的。

TOP
46#

00:40:59

实施问导学的挑战是什么?其实我刚才也看到老师们在评论区也写到了,我们不够时间?首先第一个是我们老师的角色要改变,你不要什么都包办。我们也遇到过一些老师有时候我对他的评价就说你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奶爸,但是我们的孩子要断奶了,所以老师们是一定要把自己的角色改变成你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要让学生多说话,你自己少说话。但是你不说话不等于,我也看到了有些所谓的某些课堂教学模式,老师真的是退居二线,站在旁边还把手就两只手就翘起来,反正跟他没关系,他就负责听。那我觉得这样也不行,老师的角色是什么呢?老师除了是我们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很重要的。老师必须是一个观察者,老师去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很快速地动脑筋去思考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马上想到解决的对策,这个才是我们老师需要做的事情。所以你会发现一节好课向上上下来,老师的感觉是我要虚脱了。虽然上完的时候你觉得很嗨,但是你同时觉得就是体力的一个重大的挑战。为什么?因为你的脑袋在高速地运转,所以老师这个观察者的角色非常重要,我也希望老师们不要忘了。

00:42:56

还有一个就是学生参与度的提升,这个我就不再细讲,但是我要讲的是学生的思维参与度。好,大家回去好好想一想,而不是我看到很多评课是我们全体都参与了,因为所有学生都在做实验事实上我们要更加多的观察的是学生的思维的参与度,就他有没有思想上去投入今天的学习,而不是说动手而已。还有一个就是资源和时间的合理分配,就是非常重要。

TOP
47#

00:43:33

我也跟大家一样,前面讲的东西都讲得很好,大家也很认同。但是怎么落地呢?我们落地的时候,就正好遇上了。我们其实是2017年开始就是这样做了。然后在2020年的时候,我们遇上了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带着他的团队在我们天河区就实施一个课改项目。遇到了他之后,我就一直在想,崔教授的这些理论对我们天河的以问导学有什么帮助,有什么支持呢?后来我就想到了把他的课程纲要、单元概览以及是分学分课时的教学设计了,作为我们大单元学习疑问导学的大单元学习的一个抓手。

00:44:34

首先我们看什么叫课程纲要,课程纲要就是我们本学期的一个学习地图,单元概览就是大单元学习的一个任务设计。也就是说学生大单元学什么,就要在这里面一看他就知道。那分学分课时的教学设计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就是我们通过每一课怎么样去落实大单元的学习任务。好,首先看这个课程纲要是崔云火教授提出来的。它是以一种纲要的形式呈现我们的课程规划。它包括有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要素。他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它是从一节课走向一门课的宏观的思考。我的确觉得老师们自从写了这个课程纲要之后,他对我们的课真的是理解课程,而不是仅仅地去理解一堂课我要怎么教他们的视角,而不仅仅是盯住一节课,而是在想我们的编者为什么会设计这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它的意图是什么?跟我们的科学课程的课标要求有什么关系?我觉得这个还是很好的,所以我们现在一直也在抓这个课程纲要的编写。

00:46:04

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课程纲要在设计上它是强调了与课程的一致性,我们提倡的是教师的逆向设计,我觉得这个很重要。不仅课程纲要要逆向设计,单元学案、单元概览、我们教学设计等等,所有的都要逆向设计。为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教学评一致性。

TOP
48#

00:46:32

那怎么样去逆向设计呢?就先根据我们的课标去确定我们的学习目标。好,这是很重要。特别是我们现在发现很多老师还是只看课标的这个内容。因为我们这一轮课标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出了学业要求。其实学业要求也是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所以我们要去先看课标,确定我们的教学目标,包括课标里面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来设定。

00:47:09

设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评价任务。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任务是一一对应教学目标的。当然不是说教学目标有三条、四条,那评价任务就必须是三条或者四条。但是评价任务是能够跟教学目标对应起来的,而不是说我们教学目标是这样的,评价任务又可能是另外一种形式,不是这样的。好,最后根据我们评价任务又一一对应地去做我们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去真正地落实我们课程标准的要求。

TOP
49#

感谢分享!
TOP
50#

00:47:53

好了课程纲要之后,就要做单元概览。课程纲要就是我们整个学期我们要教什么?就是给学生画一个地图。其实我觉得课程纲要与其说给学生做很有就给学生听很有意义,我还觉得让老师们去写更有意义。虽然它不长,也就是两页A4纸,但是老师们在写的过程中,他是真的去深度理解和思考,我们这个科学课程的意义在哪里了。

00:48:30

那么当课程纲要写完了,就是我们整个学期要学什么,要教什么,要写完了以后,我们就开始要写单元概览了。那么写单元概览,我们大单元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在这里,所以我们要理解单元概览是有什么用?单元概览就是给我们后面的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的指导,也就是我们大单元学习的一个实施方案。第二点,就是我们单元概览是非常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深度的整合,以及是我们教学活动的高效地实施的那最后实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00:49:22

单元概览有以下特征。首先第一个素养导向,我们单元概览就是前面就讲了,我们今天晚上会很多都是讲学生的素养。为什么?因为我们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养,所以怎么说都离不开,所以就是素养为纲,建立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的目标一,为编写教材、课堂教学、考试命题等等是指向指明了一个方向,这个就是素养导向。而学生立场是坚持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你看这个就是回应了我们前面讲的几个理论依据是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看得见的,而不是那种虚无缥缈的,就是一个专业的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方案。

TOP
51#

00:50:22

那么学为中心大家都容易理解了,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帮助学生怎么样实现这个知识与能力的转化。也就是说学生听只是一个外部的东西。我们要实现从心理学来讲,就是从外部的东西他要有一个输入的过程,输入完了以后要成为学生内在的东西。

00:50:48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我以前一直在琢磨这个事情,我怎么样才能够知道学生学会了呢?最重要的你怎么知道学生学会了?我们要有一个学生输出的一个东西。所以你要让学生一节课里面要让学生做,要让学生说,要让学生写、要让学生画,你才能够知道学生是否学会了。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选择题ABCD,或者是那个题干很短,选择支很短,然后答案也很短的。那么这种事你很难知道学生是否学会的,所以这个就是我们老师要关注的是什么呢?就是学生怎么样把外部的知识转化为内部的知识,然后还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老师可见的一种能力的体现,就素养的体现才行。否则的话我们再怎么教,就像我们前面那个青蛙很努力地去说一些正确的话,但是到最后鱼还是不明白。

TOP
52#

00:52:04

我们再看一下就是很重要。这个就是我们大单元的学习重要在哪里呢?是结构化的学习经验。我们现在会发现在国测、省测,还有各种的质量监测中,真的很少考那种知识点的东西。而是更加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是不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为什么呢?因为只有一个结构化的学习经验,才能够培养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个点。

00:52:44

我以前也遇到过一些同学是这样的,我大学有个同学把他各门的功课都是排得很前的。但是到最后我们在讨论一些生活的问题的时候,因为我是学生物的,我是很震惊地发现他竟然是没办法解释的那我就觉得很奇怪,就从那一次开始,我就开始琢磨,我我这个人我是很喜欢从一些生活细节上去琢磨我们的教育方面的事情。我就在琢磨一个大学成绩永远在前面一二三名的一个同学,他为什么没有把他学过的这些生活生物知识用到生活中呢?后来就是现在这种事情了,他可能更多的就去背。他背完了以后,他能够应付我们以前的考试。所以我们现在考试也在改革,我们改考试的这种是这种形式,包括我们的样式都在改变。那么像我们以前的考试,就是你就不断地背,背完以后到最后他可能成绩很好,其实他可能就不懂生物的。

00:54:01

我觉得我虽然读书成绩没有他好,但是我真正的是用我生物知识去支持我的生活实践。包括我当时学生物一个很重要的想法,就是我为了自己去医院能够跟医生进行一个非常顺畅的交流,结果我就实现了哈那我就觉得这个就是我学习的目标了,我就实现了。但是他可能不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让学生在大单元的学习中有一个结构化的学习经验,这是非常重要的。

00:54:42

所以也就是说说到底就是我们以前讲的学以致用。学了以后不能用,那就是废的。好,然后再来看我们的课程的五个要素,就是体现什么。我们整个单元要体现什么呢?为什么学?期待学会什么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没有?五位一体的课程要素体现出来它的内在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我们这些什么什么它是一致的,这个大家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你们一定要想清楚,我们每一次教学设计都是要这样做的。

TOP
53#

00:55:24
分课时的教学设计。讲到这里我就要给大家看一个我们的杨志杰老师做的一个整个的单元设计了。因为分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落实我们大单元的设计,所以就要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好,先看看我们杨老师做的这个单元概览。
00:55:58
我们看它其实是在上这个电路单元这就解决了刚才老师问的问题了,一共有八个课时,老师们都很焦虑,这个大单元教学设计我的时间不够用怎么办呢?好,我们首先看他的大单元任务是什么呢?就是要制作一个种植灯。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他们学校真的是有一个小菜园,小菜园需要有种植灯。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习的动力就是有了,而且是他很熟悉的这种情境,是一个真的情境。
00:56:47
那么在做种植灯的时候,我就给大家看一下,它是怎么分任务的。好,首先我们有一个是了解电源和安全用电。它是把我们教材的前面的内容放在一节课就把它讲完了。但是他讲的时候,他是讲什么呢?他是从种植灯这个角度去讲电源电器和安全用电的。也就是说他是首先拿一个具体的灯给学生去认识,在认识这个灯的过程里面,顺便就把这些知识学习完了。
00:57:30
好了学完了以后,因为我们是要做一个灯,你首先要认识,认识完以后我们就要把它点亮了。那怎么去点亮呢?就做一个简易的电路。那么在做简易电路的时候,我等一下给大家看,你看它现在实际上它就变成了好像是六节课。但是他在这六节课里面,他是因为他教学的时候发现了一些问题,所以他把这个做组装简单的电路分成两个课时来上等一下给大家看一下,这里先放下来,然后点亮完了以后,就有一个你把灯点亮了,我不能永远点亮,是吧?他这个逻辑就很通了,那我既然把它点亮了,我也要关了。
00:58:19
那好了,那我就要制作小开关。那么制作小开关的时候,我顺便你小开关,我要制作一个开关,我是不是要认识导体和绝缘体,是不是?那就挺好的,他就把两个课合在一起了,然后再看。如果这个种植灯坏了怎么办?我要学习检修种植灯,那么在检修的时候,那你要做一个工具去检修,是吧?检修完了以后,不仅这个工具是我要测试它能不能检修,这个种植灯的,我就顺便把这个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我也上完了,对不对?所以他对我们的教材是没有一个颠覆性的修改。但是他让我们的教材更加符合他学校孩子们的学习逻辑,这是很重要的。
00:59:13
好,我们再看这个设计种植灯,它就设计就纯粹就设计了,最后就是展示,你看他就很顺利地就把整个单元的学习完成了。而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他是很有乐趣。你看他也写了一些怎么样去学习的一些任务。最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他在这个单元概览里面就给学生看到设计制作种植灯的评分表。
00:59:56
也就是说一开始我就告诉你,你怎么样才能够拿到高分呢?你想不想拿高分?你想拿高分的就按照我们这个评价表一步一步地去实现,那多好啊。这个真的也就是教学评价执行。首先告诉你我评价的标准是什么,然后你就往这方面努力了。所以学生是很容易受到一种正向的情绪的激励的。我们再来看一下,有些老师说评价表好细致,必须这样细致,否则学生操作不了,这我们是真的给学生看的。
TOP
54#

01:00:40

我们再来看这个是杨老师一开始做的这个点亮小灯泡,点亮小灯泡的教学设计。它作为一个教学设计来说,也是做得非常好的,那有核心问题的解决,问学生能不能点亮小灯泡,他也是以问导学的好。核心问题,为什么小灯泡被点亮了?好,然后这个是一节课完成的,就跟我们教材一模一样的。但是他发现了一些问题,就是学生呢。需要更多时间去探究实验,所以他最后把它变成了两个实验,两节课来完成。

01:01:46

第一节课同样都是你能点亮小灯泡吗?小灯泡为什么能够被点亮?第三个问题就是还有没有其他点亮小灯泡的方式,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

他的第二课时上什么呢?你看。第二课时,你看这是不是培养进一步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就是在第一课的基础上去看我们点亮小灯泡的方式有没有什么缺点,能不能改进。事实上他进一步地去改进的话。就是学生的在运用方面的进一步的那种利用,能不能同时点亮两个小灯泡?

01:02:47

其实我们没有说串联并联,不需要讲。但是学生在他的实践过程中,他就体验到了这建构了一个串并联的概念。但是他没讲,不需要讲。那我就觉得像这种非常好的一个教学设计好。

TOP
55#

一次特别好的分享,收藏,共同进步
TOP
56#

01:03:28

好,刚才就讲了这个。分课时的教学设计。中间的这些我就不讲了,讲一下大家最感兴趣的评价,那关于评价就是我们一开始就做了一个这样的评价,关于种子传播。上完课就教学生打钩,后来发现了这个打钩有点没什么意义,没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呢?因为所有学生都会打钩。后来我们都进阶了,进阶了就是刚才有老师说的,我们评价很细。为什么要做细一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很迅速地理解老师为什么这样做。

01:04:19

你看第一种,我估计学生不是故意逗你,或者是不是有各种问题,他都会打钩。我们看第二种评价的这种方式,你看理解种子传播的意义,就看你能不能说,你能够说一种就打个钩,说了两种就打个钩,是吧?那种子传播的方式,能够说出一种就在一种那里打钩,两种就在两种那里打打勾。所以我就觉得我们后来就用了进阶到这种方式。

TOP
57#

01:04:58

再后来我们又想进阶到另外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可能还是对老师来说,对老师来的来说就很好。因为它是体现教学评一致性。但是如果印给学生就没有必要了,印给学生呢就还是可以印给我们前面那种。为什么老师的教学评一致性可以在这个表里面看得很清楚呢?我们通过一个表就能够知道你自己的教学设计好不好。

01:05:30

比如说我们学习目标,就这样写出来以后就对应你看看你要解决我们在教学设计的哪个环节,核心问题几的哪一点,那就是我们的教学活动,这里然后评价内容是什么,然后检测我们的教学目标一能不能完成?我们就是这样表述出来的那这个就是老师在上课之前,如果你是这样写清楚了以后,就能够看到自己原来的设计是否合理,我是觉得这种表格也是挺好的,就比较清晰,是老师用得好。最后因为时间也到了,最后给大家讲一下这个疑问导学的问题怎么弄出来。刚才也有老师提到这个是我们徐诗霖老师上的一个我们来做热气球的一个课,那么他就写得很清晰,核心问题是什么?问题线是什么?活动线是什么?评价线是什么?

01:06:42

有些老师就说,他的课上得真好,我想学怎么办?那我要怎么样去设计问题呢?我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我就用豆包用AI来写这个教学设计。第一次我用豆包是输入我们来做热气球。好,第二次输入了就是要他写一个教案,是体现疑问导学。好,我们会看到左边这个就是一个AI生成的一个普通的教案。

01:07:29

这边是一个以问导学题,生成的一个教案。我们再看徐老师的教案,热气球为什么能上升?同样我们会看到AI只要你写了以问导学,他同样也会问这个问题的。

TOP
58#

01:07:56

再来看这讲解原理部分。你看AI没有疑问,导学的话他就讲了很多原理,就是老师讲给学生的原理。好,你看我们以问导学就引导学生去思考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然后还有一个是要让热气球飞起来,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这个就是AI提出来的,我们再看看徐老师原来的设计,你看徐老师的设计就是因为我们要模拟热气球,所以他就是用什么材料去模拟热气球,怎么样防止热气球被烧坏。所以除了AI的设计以外,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我们老师的设计其实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因为AI的那个就是大家讲的AI可能会给更多的是一种普适性的东西。然后老师是会给一个更加适合他们学生的一些内容。

01:09:10

其实我觉得AI也是能够给我们解决很多问题的好。那么在,我看看能不能不要遮盖住,这里是。好,这里在制作步骤的时候,你看这个教案,就是我刚才讲的,就生怕学生不会,把它写得很细致的那种。你看疑问导学,你看他的问题给大家看一下,其实他跟徐老师的问题非常接近的。

TOP
59#

01:09:59

我们如何使它升起来?徐老师问的问题就更大一点,要注意些什么?好,再来看。实验操作,你看。AI问的是热气球上升了吗?为什么?但是徐老师是怎么问的呢?他是问的那个观察点是更加集中,因为它是基于他面对学生,而这个AI它是基于一种问题的逻辑,所以我们可以参考AI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学生的情况再进行一个修改。所以这个AI大家也觉得哈他很聪明,但是他也要我们训练得好。

01:10:56

最后一个问题,很惊人的相似的就是要让热气球飞得更高,有什么办法?徐老师问的是孔明灯为什么会持续上升,大家用了不同的这个物体,但是问的问题基本上是很相似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利用AI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但是也不能完全照搬。AI是我们一个很好的助手,你把它定位在助手就好了。好了,我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么多。最后看看老师们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提问一下。

TOP
60#

感谢梅姐的辛苦整理
扔块砖头,换点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