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刚上了这课,互相学习。
1.一上课我直接出示杠杆的定义,让学生挑战找出力和固定点。学生对于固定点(支点)难度不大,但是对于力,尤其在未明确用力和阻力的情况下,学生往往都只画用力点。进而出示用力点、支点、阻力点的定义以及图示。
2.提问关键问题:为什么像撬棍这样的杠杆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因为轻松、省力。追问:杠杆能省力吗?怎样更省力?
3.发放材料:弹簧测力计、两个钩码(上下套在一起透明胶固定)、三角形木块+木条(爱牛配套材料),因为我们学校没有拉压两用测力计,只能因地制宜在木条上钉一个挂钩,方便弹簧测力计向下拉。然后学生开始20分钟的小组活动。
很惊喜的地方在于,原本我会以为这两个活动组合很难,但是6分钟左右陆续有小组开始有发现了”用力点离支点越远越省力......“,也有个别小组有了疑惑”为什么支点在中间的时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不是1牛呢?“(这就是没有拉压测力计的弊端)
第一个班的时候是我画的,后面两个班三幅图就让学生自己画了。
4.研讨: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的归纳都没有问题。但是到了最”简单“的等臂杠杆因为材料的问题,学生有疑惑了。我顺势问学生:为什么不是1牛,可能是什么原因?
--因为挂钩也有重量、钩码有一定的体积,不是一个点......大体围绕这两个方面,就是没有想到弹簧测力计自身的重力。于是我出手解释了,但我感觉听懂的不多。(来一个受力分析图,重力+拉力,可能听懂的学生能多一些)
5.拓展,生活中的杠杆,让学生标用力点、阻力点、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