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聚焦(5min以内)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泡沫块,请一位同学上来把它压入水中,看到什么现象?(预设浮起来了)压下去时手有什么感受?那是什么在阻碍你往下压?(预设浮力)
出示螺母、铝箔,把它们压入水中,沉浮情况是怎样的?请仔细观察
2,我们看到有的材料在水中是浮的,有的材料在水中是沉的,人类自然就想到用浮的材料来造船,那沉的材料可以用来造船吗?
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挑战用沉的材料造船。(引出课题:用沉的材料造船)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让学生聚焦船的材料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用沉的材料造船的兴趣。
二、探索(15+2min)
(一)用铝箔造船
1.提出挑战任务:能平稳浮在水面且载重30个垫圈。 我们的船要符合哪些要求呢?(学生说,适时贴板书:稳定,载重量,浮起来)
2.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些材料:(出示图片)。
3.造船之前有几点要求,请仔细阅读:①每一次造船只能使用一张铝箔
②每艘船用螺母测试后粘贴在白板的记录表格上③记录螺母个数④提出改进建议⑤限时15分钟。有不明白的吗?老师强调一点:一次只能用一张,测试后就把原本形状的小船贴上去(手指着展示板),分析第一艘小船的问题后,用新的铝箔去做改进,不能在原来的铝箔船上改。
4.出示记录单,讲解:在一次次造船过程中,每个组肯定会有改进的建议,请你写到记录单上,贴到黑板上,并完成小组自评表,有信心完成挑战吗?
5.请组长来拿材料吧。
7.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8.现在请每个组整理材料,2分钟整理改进建议和自评表,准备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铝箔是种容易加工的材料。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工程设计的典型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意识到船的载重量增加,需要不断改进,提高制作技术。
三、研讨(13min)
1.谈话:各组都已完成了造船任务,接下来就来分享你们的造船历程
2、哪个小组先来分享?(先由两组学生到。到黑板旁边自由汇报,一个人主讲,组内补充。如果学生没话讲,可以用这些话术来引导他:你们是怎么做的?你们组哪艘小船载重量最大?或者你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3.谈话:刚才x个组已经很好的展示了他们的制作过程,下面请其他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改进建议(投屏展示收集的8组的建议,请两个人说,站在座位旁边)适时出示板书(增加载重量,增加高度,增加底面积,增大浮力,改变形状。)
(出示增加底面积和增加高度的时候,补充一句:老师给的铝箔,大小是固定的,底面积如果增大,高度就会减小,所以我们以后还要找到底面积和高度的平衡)
4.谈话:现在我们看每组中载重量最大的这次,有什么特点?(预设生:底面积大,有一定高度,做成船型……)
5.
谈话: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做成船型,小船就更容易漂浮在水面?(这是因为改变了形状后,船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作为本课总结
设计意图:探索实践之后,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归纳出让沉的材料浮起来的方法;通过量化的数据、可视的画面,明确材料做成船型后体积增大;这是对实践过程的回顾,也是方法的提炼,更是对浮力认识的深化。
四、拓展(2min)
1.出示双体帆船和渡船的图片,谈话:我们来看现实生活中的船,他们也是沉的材料——钢铁造成的,它有哪些特点?(人们通过增加船的底面积,能让船身更加稳定。)
设计意图:此环节将教材中研讨的第二个问题和资料板块相结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操作总结出结论,深入体会形状对船只稳定性的影响。
五.总结(3min)
1.通过今天的造船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2.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对船进行研究(比如怎么让你的船能够航行一段距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用沉的材料造船
任务:能平稳浮在水面且载重30个垫圈。
浮起来
改变形状
稳定性
均匀放置
载重量
增大底面积
增加高度 增加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