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课堂实践】新教材一上《我们的身体》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在开学初期,我有幸承担了一堂新教材的展示课——《我们的身体》。这堂课是一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一节,值得注意的是,它原本属于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对于新教材,我如同一位初探者,在摸索中试图准确把握课堂的导向,尽管我尽力而为,但仍有许多设计意图的考量或许不够深入全面,亟待与同仁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教学背景:学生们在经历了两周的开学适应期后,各方面的常规习惯尚未完全养成,科学知识的储备也几乎处于零起点状态,他们主要依靠幼儿园时期接触的一些浅显科普知识来支撑学习。当我最初接到这堂公开课的教学任务时,内心充满了忐忑与不安。我深知,低年级的学生们不仅创造力丰富,而且具有较强的不可控性,而我以往的教学经验多集中在高年级,面对这样的转变,我确实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整个准备过程也颇为曲折。

然而,正是这样的挑战,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和细腻入微的视角去感知学生们的成长需求。在与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如何以更加耐心和细致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如何在尊重他们个性的同时,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

下面是本堂课的内容和思考

最后编辑戴丹丹 最后编辑于 2024-12-30 14:22:34
本主题由 管理员 戚调菊 于 2024/12/26 14:31:37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知道我们身体内部还有一些看不到的结构,如骨骼、肌肉、心脏等。

2.科学思维

能够运用耳听、手摸、眼看等方式收集信息,据此推测身体内部的结构。

3.探究实践

能够观察并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并用拼接和画图的方式记录。

4.态度责任

能够如实将自己观察到的身体特征记录下来,养成认真、细致记录的习惯。

TOP
3#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能够观察和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知道人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2.
教学难点

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获得更多的信息以证实自己的观察。

TOP
4#

我的教学思路分享


课堂律动操开场,引导身心准备,铺垫后续教学

设计意图

1.律动操的设计通常会涉及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头部、肩膀、手臂、腰部、腿部等。通过让学生们在律动中感知并触摸自己的身体部位,可以自然地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身体,为后续学习《我们的身体》这一主题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2.在律动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课堂常规要求,这样做既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又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并遵守课堂规则,为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奠定基础。

3.律动操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学生们能够在享受音乐和运动的同时,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探索部分主要分三大块:观察身体外形---发现身体对称性---探索身体内部结构


观察身体外形:请学生上台来,大家一起观察说说外形有哪些?再看看老师,再看看同伴验证我们的结论,两人一组说一说,认一认,板书上来贴一贴。

设计意图

利用观察法,让学生直接观察自己的身体外形,可以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并记住身体的基本结构;

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验证,学生可以确认自己观察到的身体外形是否正确,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板书和贴纸的方式展示身体外形,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名称。




发现身体对称性:认识四部分结果,让学生去完成作业本的画图,“如何根据左边画出右边?”让学生自己发现身体对称的规律,再通过体验活动,体会身体对称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其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设计意图

1.作业本不仅是记录学习成果的工具,更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反思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作业本)

2.“如何根据左边画出右边?”这一过程非常考验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感知能力,思维得到提升,还锻炼了他们的画图技能



探索身体内部结构:引导学生运用耳听、手摸借助简单工具(如手电筒)观察,这三个小活动感知自己身体内部结构

设计意图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如何运用多种感官获取信息,还能在实践中学会区分不同感觉之间的差异,提升对细微变化的敏感度。

                下面有关于这个活动设计的探讨。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人类身体与动物(如猫、狗)的异同,促进学生运用比较思维,深化对人体特征的理解。

最后编辑戴丹丹 最后编辑于 2024-12-26 09:44:53
TOP
5#

我的教学调整和反思


【三个顺序的调整】


1.教材上的探索1和2的顺序调整

对于教材内容的顺序安排往往需要根据科学观察的逻辑性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合理调整。原教材中,探索1的内容侧重于内部探索,而探索2则关注外部形态的认知。基于科学观察的一般原则,即由上到下、由外向内、由整体到部分,我对这一顺序进行了调整,建议先进行探索2部分的学习,再进行探索1的探究。具体来说,这样的调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通过探索2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事物的外部形态,建立起对事物的整体印象。这种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全貌,为后续的内部探索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其次,由外向内的观察顺序也符合科学研究的常规流程。在自然界中,许多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功能都与其外部形态密切相关。因此,先通过观察外部形态来推测内部可能的结构和功能,再进一步通过内部探索来验证这些推测,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研究方法。最后,这样的调整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外部形态的观察往往更加直观和生动,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先学习探索2,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后续的内部探索中,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最后编辑戴丹丹 最后编辑于 2024-12-26 08:39:45
TOP
6#

2.探索人体对称的逆向调整

原本的教学顺序是先向学生介绍对称的概念和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绘画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然而,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现式学习,我对这一顺序进行了逆向调整。具体来说,我在学生学完外部形态结构之后,直接引导他们进行绘画作业,要求他们根据已画出的人体一侧,自行绘制出对应的另一半,以此在绘画实践中体会和理解对称性。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对称性的美感与规律,从而激发他们对这一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准确绘制对称图形、如何把握对称轴的位置等挑战。这些挑战正是引导他们发现和总结对称性特征的良好契机。我会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适时地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发现这两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对称性的概念,还能在绘画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最后编辑戴丹丹 最后编辑于 2024-12-26 08:40:50
TOP
7#

3.探索内部各部分的观察顺序不限定

在探索内部各部分的观察活动中,原本可能期望学生能够运用多种观察方法,如看、闻、听、摸等,来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然而,考虑到当前学生的学情,特别是缺乏植物单元等前期铺垫,他们在前认知水平中可能尚未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观察方法。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内部观察,我对观察顺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触摸来初步感知物体的内部结构。触摸是一种直观且易于理解的观察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物体内部形态和质地的初步印象。随后,我鼓励学生尝试通过听觉来进一步了解物体内部可能存在的动态特征,然后,我会适时引入工具,如手电筒等,来辅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到内部的结构。


新教材特别新增了借助手电筒等工具进行观察的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光线的穿透和反射,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物体内部的结构和细节。因此,我调整了观察顺序,将借助工具观察(特别是手电筒观察)放在了最后。在这一阶段,我会引导学生利用手电筒的光线,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式,鼓励学生尝试让光透过耳朵,以观察光线的折射和投影现象,从而进一步丰富他们的观察体验。

最后编辑戴丹丹 最后编辑于 2024-12-26 08:41:21
TOP
8#

我的困惑


【一个探讨】


新教材新增的借助工具手电筒观察,让光透过手指,我调整成了让光透过耳朵

在新教材的设计中,新增了一项借助手电筒观察的活动,原设计中是让学生让光透过手指来观察光线在皮肤下的穿透效果,从而感知身体内部的某些结构,如血管等。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发现了这一设计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并据此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首先,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来看,手指的皮肤相对较厚,且含有较多的角质层,这使得光线的穿透性并不强。因此,学生在尝试让光透过手指时,可能难以观察到明显的光线穿透效果,从而影响了观察的效果和体验。此外,由于手指靠近眼睛,学生在操作时容易直接照射到眼睛,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针对这些问题,我对观察活动进行了调整,将“让光透过手指”改为了“让光透过耳朵”。耳朵的皮肤相对较薄,且含有较少的角质层,这使得光线能够更容易地穿透皮肤,从而观察到更明显的光线穿透效果。同时,由于耳朵的位置相对远离眼睛,学生在操作时也更容易控制光线不直射眼睛,从而提高了活动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此外,让光透过耳朵还有助于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耳朵内部的某些结构,如耳廓、耳道等。通过手电筒的光线穿透耳朵皮肤,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这些结构的形态和特征,从而加深对耳朵内部结构的了解。

最后编辑戴丹丹 最后编辑于 2024-12-26 08:42:27
TOP
9#

[我需要改善的地方]

在与一年级小朋友的互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过程中的诸多不可预判性,他们的每一个举动、每一次发言都充满了童真与惊喜,也让我更加明白,“放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需要教师放下身段、以更加亲和的态度去贴近学生、理解学生的心态。特别是在低段教学中,亲和力成为了连接师生情感的桥梁,它让我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

同时,我也逐渐认识到评价语和评价体系在课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一句恰当的鼓励,一个及时的肯定,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一个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则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习效果。在这方面,我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积累的地方。

最后编辑戴丹丹 最后编辑于 2024-12-26 08:43:07
TOP
10#

开学初期上了一堂新教材的公开课《我们的身体》,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原来是二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完全不一样,对于新教材我也是摸索着把握课堂方向,可能很多设计意图的考量不够深入,跟大家一起探讨,一起学习。
戴丹丹 发表于 2024/9/17 21:31:08
奇怪这个图片的比较模糊,大小没问题
TOP
11#

很好的课例分享
TOP
12#

感谢优秀课例的分享
TOP
13#

新教材的改革我们都还在探索,需要好好体会,感谢分享
TOP
14#

去年上的这课,我比较喜欢低年级的课。
TOP
15#

感觉华维文澜小学的一年级的小朋友各方面表现非常棒,特别是上课注意力集中,有些科学知识非常丰富。
TOP
16#

很成功的一堂课,虽然是一年级小朋友,师生互动仍值得点赞
TOP
17#

一年级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够长,需要教师把活动和讲解处理好
TOP
18#

摘录:低段要更有亲和力
TOP
19#

感谢优秀课例的分享
TOP
20#

能够运用耳听、手摸、眼看等方式收集信息
TOP
21#

谢谢老师的分享 很有用
TOP
22#

低年级的课和高年级真的很不一样
TOP
23#

感谢分享,学习了
TOP
24#

感 谢老师的分享 ,学习了。
TOP
25#

让光透过耳朵的效果应该比让光透过手指要明显。不过,让光透过手指每个孩子自己可以看到,让光透过耳朵需要孩子彼此配合。这时候,逐渐培养合作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也是一种起步。
TOP
26#

今年也带了低段,跟高段上课的感觉真的完全不一样,语音语调都要变化~
TOP
27#

新教材确实需要大家的探讨,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课例供我们学习研讨,同时老师这种认真磨课、及时反思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TOP
28#

由外而内、由整体到局部的处理方式很好,非常有序,学习了
TOP
29#

由外向内,由整体到部分的探索更有序
TOP
30#

一年级的课真的很有意思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