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太好了,生活着许多鸟类:经常见到:喜鹊、斑鸠、麻雀、白鹭。今天副校长在巡视校园时,发我一张照片,定睛一看,校园里又来了一位“小客人”——一只漂亮的小鸟
查找了一些资料后才知道,原来叫 戴胜。
11月5日在学校后门停车场,又拍到了一只漂亮的鸟查阅资料后,得知这是
北红尾鸲。[p=24, 2, left]北红尾鸲(学名:
Phoenicurus auroreus):是小型鸟类,
体长13-15厘米。
雄鸟头顶至直背石板灰色,下背和两翅黑色具明显的白色翅斑,腰、尾上覆羽和尾橙棕色,中央一对尾羽和最外侧一对尾羽外翈黑色。前额基部、头侧、颈侧、颏喉和上胸概为黑色,其余下体橙棕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两翅黑褐色具白斑,眼圈微白,下体暗黄褐色。 相似种红腹红尾鸲头顶至枕羽色较淡,多为灰白色,尾全为橙棕色,中央尾羽和外侧一对尾羽外翈不为黑色。[/p][p=24, 2, left]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
河谷、林缘和居民点附近的灌丛与低矮树丛中。主要以昆虫为食,多以鞘翅目、
鳞翅目、直翅目、
半翅目、
双翅目、
膜翅目等昆虫成虫和幼虫为食,种数达50多种,其中约80%为农作物和树木害虫。[/p]
繁殖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从贝加尔湖西面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往东到远东和萨哈林岛,往南到中国、蒙古和朝鲜。越冬于印度阿萨姆、缅甸、泰国北部、老挝、越南和日本。
[p=24, 2, left]
北红尾鸲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和部分冬候鸟。[/p][p=24, 2, left]
[/p][p=24, 2, left]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行动敏捷,频繁地在地上和灌丛间跳来跳去啄食虫子,偶尔也在空中飞翔捕食。有时还长时间地站在小树枝头或电线上观望,发现地面或空中有昆虫活动时,才立刻疾速飞去捕之,然后又返回原处。繁殖期间活动范围不大,通常在距巢80-100米范围内活动,不喜欢高空飞翔。每次飞翔距离都不远,一般是在林间短距离地逐段飞翔前进。性胆怯,见人即藏匿于丛林内。活动时常伴随着‘滴-滴-滴’的叫声,声音单调、尖细而清脆。根据声音很容易找到它。停歇时常不断地上下摆动尾和点头。[/p][p=24, 2, left]
[/p][p=24, 2, left]
主要以昆虫为食,据赵正阶(1975) 在长白山通过对成鸟胃的大量解剖和通过对幼鸟扎颈取食的方法得知,北红尾鸲在长白山几乎全以昆虫为食,仅偶尔吃蓝腚果等灌木浆果。其中雏鸟和幼鸟主要以蛾类、蝗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成鸟则多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昆虫成虫和幼虫为食,种数达50多种,其中约80%为农作物和树木害虫。所吃食物种类,较常见的有螟蛾科、金花虫科、蝽科、蝗科、蝇类、蟋蟀科、虻、瓢虫、天牛科、飞蝗科、夜蛾科、石蚕科、叩头虫科、襀翅虫科、叶蜂科、蚁科、隐翅虫科,以及步行虫、叶甲、金针虫、尺蠖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