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课是刘勰一老师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该课,刘老师先通过弹奏尤克里里发出声音引出课题,并让学生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进而通过做实验,让学生探索不同的方式使橡皮筋、弹簧片、音叉、小鼓发出声音。这种开放性的实验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的实验记录可能有所不同,刘老师继续让学生讨论不同的原因,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学生也发现了一些新的知识,这些都是非常可贵的。刘老师在学生提出一些新知识,或者一些不同意见的时候,也表现出了很好的现场反应能力,很好的维持了整个课堂的活跃度,并保持了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及实验探讨环节的积极性。在探讨环节,有学生提出了声音频率及振幅的相关知识,对此,刘老师也都进行了保留,为以后继续学习声音的相关知识保留了悬念。整节课都是围绕着振动的物体会发出声音来展开,并通过如何判断有些发出声音的物体是否振动了来开展教学,对此让学生对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理解上更加透彻,更加深刻。
第二节课是尚海竹老师的《空气占据空间吗》,该课,尚老师虽然超时了,但课堂上各个环节的展开上还是非常有新意的。同时对实验器材的制作上也非常用心。在教学过程中,尚老师以学生为主体,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充分探究中,大胆探索,得出结论;尚老师先通过把瓶子压入水槽中,发现瓶子中的水比瓶子外的水低探究得出是因为瓶子内的空气占据了空间,之后又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探究如何解决生活中因为空气占据了空间所产生的问题的解决办法。特别是吹气球那个实验,特别有创意,让学生看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
徐洲锋老师《聚焦核心概念,激发学习动机》的讲座,就科学课如何展开,以及科学课中重点关注问题进行了讲解。核心概念是居于科学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发展学生正确的核心概念,比让他们掌握大量事实性的信息更重要。同时,小学科学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学习中学科学做准备,只有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欢科学,才能够有兴趣,不费力的学习科学,也为将来的中学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午第一节是刘玉民老师的《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教师先通过将勺子放在一杯热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出该课,进而让学生思考热量是通过什么从水传递到勺柄的?热量的传递方向?你可以怎么证明你的猜想。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发现热是怎样在金属中传递的。在实验之前,让学生自行探讨实验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以及探索欲。实验结束,在探讨实验结果环节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发现,结合所有发言学生的结果,再进行总结得出,热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陈建秋老师《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组织和研讨》的讲座,让我知道了科学课中做实验教师需要做的工作也不少:课前需要认真检查实验器材;实验前需要激发学生对于接下来做实验的欲望,并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具有处理实验中突发事件的准备。实验结束,在实验结果探讨环节,有些小组可能会产生一些与教师预设不一样的实验结果,教师也要充分具备应对这种突发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