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杭州区082盛国荣作业贴 [复制链接]

1#

[原创]杭州区082盛国荣作业贴

[作业类别]  读后感2005年暑假 )                        

 书名:《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探讨”教学法》                    

 作者:[美]兰本达、P.E.布莱克伍德、P.F.布兰德韦恩(而著)   陈德璋、张泰金(合译)  刘默根(校)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发行时间:1983年6月                
题目:一石激起千层浪                网名:盛国荣        学号:82       

[内容摘要]
    本书从材料、交流、概念、设计及评价结合诸多丰富的教学案例对科学探究进行了详细的诠释。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如何将科学探究进行到底,是科学课的重中之重。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关爱每一个孩子,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成功的体验,我们的课改才会成功。
[ 关键词 ]:科学探究、交流、评价

[  正文  ]
    儿童!

    一个国家最珍贵的财富。

    教师!

    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价值的最重要最可信赖的传递者。

    学校!

    在那儿,儿童们的学习欲望,创造欲望,发现欲望,把对世界的片段认识逐渐形成新的总体认识的愿望,在将会改变得大大不同于过去的未来生活中得到支持的愿望,这一切,应得到促进、强化、发展。这一切,是通过教师的教导来实现的。

    ……

    ——发行于上世纪80年代的书,对我们今天的科学教学有什么影响。怀着一种谨慎的想法对这本书进行了学习,半个月下来,她改变了我原来的想法。

作为科学探究的鼻祖,兰本达教授极其她的同行是那么得高瞻远瞩,他们的理论

实践为我们今天的科学探究指明了方向。

    全书共分四大章,分别是“明天就开始”、“怎样逐步发展意义和概念”、“课

程的设计”和“成绩评定”,总计47万9千余字。

    本书的第一章,主要是讲了两个问题。首先就讲到了“材料”,如何发现、支配一个好的材料,就要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再次讲到了“交流”,如何发挥科学讨论会的作用。书的第二章,主要是说“概念”的形成。就科学概念而言,它是严谨的,是求真的,是要以科学事实为依据的。第三章,讲到了“教学设计”。一个好的科学探究过程需要老师有一个非常严密、周详地探究计划,在本章中就做了详细的分析。并且估计学生将课内、课外的科学学习结合起来,以达到“双赢”的目标。最后一张,讲如何“评价”。作为教学中最难的一个环节,美国人的思维与今天的科学课一样,非常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尤其是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当然,同时也讲究方法、原则,以求得更好的成绩。

    就今天的科学探究,我们一直在探索一条捷径。看了这本书以后,我产生了以下这些想法。首先:我们的科学探究应该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上。学校之间与差距、班与班之间更有差距、学生与学生之间更有差距。我觉得,我们应该在深入了解了学生之后再来制定我们的科学探究计划。可以将我们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比如分成A、B、C三种,一般比较弱的层次可以让他按照A 的标准去探究;一般可以的层次可以让他按照B的标准去探究,而层次比较高的可以让他按照C层次去探究),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孩子都“吃饱”、“吃好”。从而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不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达成一种目标,而是让他们更爱学、乐学;体验成功的喜悦。

    其次,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学生的思维是循序渐进,在慢慢发展的,通过一节课想让他们得到这个、那个,这往往是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在遵循学生发展的轨道逻辑时,我们更应该尊重他、爱护他,让他们朝着自己自己发展的方向前进。同时,要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及良好的学习观。只有科学素养得到提升了,我们的科学探究在能更好、更有力度地发挥。

    再次,在材料选择上,我们教师应该审时度势。尽量选择学生喜欢的、熟悉的材料,而不是所谓的科学“尖端武器”。只有材料选择得好,它才能为我们的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此外,在课堂交流方面我们要下苦功。交流要注意方法:谁先说,谁补充,谁最后来总结。交流的方法,这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程序。我们不要求我们的小组一定要这样去实施,但通过一次次地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小组的队员养成一种良好的秩序。交流还要控制时间,太多了会浪费时间,影响课堂;太少了,只是“走马观花”,达不到预先的效果。交流时更要注意规则。各班往往有各自的班规,小组讨论也有它的规则。每一次的交流总有一方是发言者,一方是倾听者。养成良好的交流规则会使小组的讨论更加规范,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我们的教育失败,往往失败在不客观公正,缺少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我想,只要我们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将“爱”平均洒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他们一定会更好地学习。

    通过学习,她使我对科学探究又进一步地了解了,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要将科学探究进行到底。

分享 转发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2#

 

课名:《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版本:科教版   年级:   单元:《溶解》单元
                    
         执教者:盛国荣
            
 
            
          执教时间:2002年12月
            
                 

 执教的活动:参加杭州市第四届“教改之星”评比
   题目: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网名:盛国荣       学号: 82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四人小组一个烧杯(内装50毫升水)、一根玻璃棒、一瓶食盐、一个小勺子;一

份研究计划表。

 

 

[教学预案]

教材分析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这个发生在学生生活周围的小科学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成为了他们重点探究的问题。本课为新课程标准的一堂科学探究课,通过探讨“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个科学问题,随即展开具体研究方法的讨论;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也为他们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提供了机会。

  对于“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个问题,似乎可以让学生单独进行研

究,但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影响结果的因素实在太多,如对“变量”的控制研究。因此从这个主题中也可以引发出许多“控制变量”的实验,课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挖掘。     

教学目标1、通过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经历“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个研究

活动,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2、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

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3、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食盐是有一定数量的。

教学重点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学难点食盐怎样算不能溶解了(饱和溶液的认识)

 

 

[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教学活动:

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个科学小问题,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我这里有一袋食盐,还有一杯水(出示一袋盐和一杯水)。你们说这杯水能溶解这一袋食盐吗?

生:不能(异口同声)。

师:为什么呀?

生:盐太多了。

生:把盐减少点,水增加点,就可以溶解了。

师:倒底能不能,还是让我们来做……

生:实验(全班齐声)。

师:对!还是让我们来做实验证明吧!(拿出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小勺子)把一小勺食盐倒在水里,搅拌几下,食盐溶解了;再加一小勺食盐,搅拌几下,食盐又溶解了:再加食盐,再搅拌……

生:咦(表示惊讶)?

师:我不断地加盐,不断地搅拌,食盐能不断地溶解吗?

生:能(表示很坚定的样子)!

生:(显得有些怀疑的样子)大概能吧。

全班同学出现了轻微地讨论声,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

师:那请你来推测一下,这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呢?

生:5勺。

生:8勺。

生:15勺。

生:能溶解这一瓶所有的食盐。

生:大概半瓶左右吧。

师:这杯水里倒底能溶解多少食盐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科学小问题(板书)。

学生们显得很激动,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师:我们现在可以开始研究了吗?

生:是;还不可以(学生间出现了矛盾)。

师:为什么?

生:我们没有实验器材(其他学生笑了)。

生:我们的准备工作还没做好?

师:那我们应该先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生:应该先制定一个实验的计划。

师:怎样制定研究计划呢?我们的研究计划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我们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起来,师巡视了解学生们的讨论情况。

师:我们的研究计划讨论好了吗?谁先自高奋勇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我们组认为要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个科学小问题,首先要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烧杯、玻璃棒、勺子、食盐;然后一勺一勺地加食盐,看水能溶解多少勺。

师:同学们觉得他们组的研究计划怎么样?

生:好(全班)。

师:还有没有小组要补充的?

生:还要水。

师:我们的研究计划已经讨论好了,接下来我们就把它写下来吧!请每个组的这位同学(手势表示)把研究计划拿出来,我们还可以再讨论一下,请一位同学把大家的讨论结果写下来,看哪个小组写得最好。

小组开始讨论并写研究计划,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哪个小组认为你们的研究计划制订的最好,请上讲台来给全班同学介绍一下吧!

同学们显得很激动,有小组的学生马上跑了上来。

师:你们组最快,先上来吧。其他小组可以在旁边等一下。还有两位同学也上来吧,我们希望全组的四位同学都上来。

师将汇报小组的研究计划在投影上展示出来。

师:你们组先汇报吧,请其他组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价。

生:我们研究的问题是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我们的实验研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烧杯、玻璃棒、小勺子,还有水;我们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是先往水里加盐,等溶解后再加盐,等到不能溶解的时候看看用去多少盐,就知道溶解了多少盐。

师:你们组还有补充吗?

生:把盐放入水中以后要用玻璃棒搅拌。

师:大家觉得他们的研究计划怎么样?

生:马马虎虎。

生:太简单了。

师:哪个小组再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一小组的四位学生马上跑上讲台)。

生:我们的研究问题是……

师: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待会儿汇报的小组直接来介绍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好,接下去。

生:我们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是先把一勺食盐放入带水的烧杯里,再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等食盐融化为止,接着再放,再搅拌……看看能放几勺食盐。

师:大家觉得这个小组的研究计划怎么样?

生:好。

生:很好。

师:那好在什么地方,谁能来说说?

生:我觉得他们的研究计划写得很具体,比我们小组的要好。

生:我觉得他们组说‘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等到食盐融化为止接着再放食盐’,这段话讲得很好。

生:我也觉得他们很好,研究方法和步骤相当具体。

师:大家都觉得很好,还有没有小组觉得你们的研究计划比8组(刚才这个组)还要好。……没有小组敢上来,是不是你们都承认8组的研究计划是最好的?

生:没有。

生:我觉得还有美中不足之处。

师:那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小组请上来啊!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好,表扬他们(有小组的学生上了讲台,全班在老师的带领下鼓起了掌声)!

生:我们的研究计划是放入水中的一勺食盐必需融化;先舀一勺放入水中,等它完全溶解后看一下水有什么变化;再舀一勺放入水中,看看水有没有上升;看看最后这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师: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全班学生)

师:那我还是要问,好在哪里?

生:他们写得很具体。

生:他们不仅写得具体,还把在实验研究中的怎样观察,观察什么也写进去了。

师:对!5组的研究计划的确写得很好,我们待会儿在做的当中就应该注意这些问题。让我们再次以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全班掌声再次响起)

师:我们的研究计划已经制定好了,那我们在研究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搅拌的时候要前后左右搅拌,不要太重以免将烧杯弄破。

生:加盐的时候每一次要均等,不能多也不能少。

师:同学们想的真周到。不过我倒是有个小问题,在加食盐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均等呢?

生:我们可以从瓶子里取出食盐的时候,每次用铅笔刮一下。这样就均等了。

生:用尺子还要好。这样一平勺一平勺地加就非常公正了。

师:同学们觉得这两位同学的办法好不好?(全班学生:好)尤其是这位同学还为我们提出了要一平勺一平勺地加食盐,你真是了不起(向这位同学竖起了大拇指)!全班同学都应该向他学习(全班学生再次响起了掌声)!

师:还有没有问题?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师:好,请问)我们四个人是一起做实验呢还是一个一个地做?

师:你的问题问得很好。哪位同学能够献计献策,帮助我们全班同学来解决这个问题。……有点困难是不是?那我们先小组里轻声地讨论一下吧。

小组轻声地讨论,师巡视了解了前排三个小组的意见。

师:哪个小组想到了良策?

生:老师,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先是毕迦得做,接着许可宇、再是刘颜珠娴,最后才轮到我。

生:我们组觉得两个同学一起操作比较好,一个加盐,另一个搅拌。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好。不过我希望大家在做实验的时候,小组的四位同学要相互合作,其中的一位或者两位同学在做实验的时候,另外的同学要仔细地观察并及时的记录。

生:老师,可以给我们换个大点的烧杯吗? 

师:为什么(老师笑着问)?

生:我们组想多溶解一点食盐,这样做有意思。

师:大家觉得呢?

生:不能换,一换的话我们大家都要换了。

生:不能换!我们要公平,大家的水都一样多,这样我们的实验结论才比较公平。

师:你们说得都很对!那这杯水有多少毫升呢(学生摇头:不知道)?告诉大家,是50毫升。你们信吗?

生:信;不信(出现了两种答案)。

师:怎么让自己相信?

生:看一下吗?

生:量一量吗?

师:我给大家的烧杯都是有刻度的,等会儿做实验之前每个小组可以先检查一下,如不对我们马上要改正。科学可是要讲究公正的啊!

师:现在还有问题了吗?(全班学生:没有了)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学生表示怀疑)当我们加入食盐到第7勺时长时间的搅拌食盐但还不溶解,那我们算这杯水里溶解了多少食盐呢?

生:6勺。

师:大家同意吗?(全班同学:同意)那我们加到第10勺的时候溶解不了了,那应该算溶解了几勺?(全班学生:9勺)好,一杯水里能够溶解多少食盐怎样算都应该清楚了吧?(全班学生:清楚了)

师:那我们现在可以开始进行实验研究了。请各小组将实验器材拿出来(各组纷纷拿出实验器材)。好,实验研究开始。

小组进行实验研究,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师在黑板上画表格)

师: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你们的研究结果是怎样的?在研究中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下面哪个小组自告奋勇先来谈谈。(已有小组的学生站了起来)都上讲台来吧。

师将汇报小组的研究发现放在投影上展示出来。

生:我们小组一共溶解了10勺食盐(板书:10)。在实验当中我们发现,盐放到水里,水里的缄性就高;盐放的数量越多,溶解就越慢,水越浑浊;并且我们发现盐放入水中越多水位就会高一些,并会向四周分散开来;当我们搅拌了11次以后,水比原来升高了4.5毫米,但食盐已溶解不了了。(板书:1、盐越多,溶解就越慢,水越浑浊;2、水位升高了4.5毫米)

师:他们小组怎么样?

生:很好。

师:其他小组有什么新的发现?请大家都来汇报一下。

生:我们小组一共溶解了6勺食盐(板书:6)。我们第一次放入盐后水中有颗粒,放入第二次水浑浊了,放入第三次水位微微上升,放入第四次杯底有了积盐,放入第五次时水位有点上升了,放入第六次时搅拌有点困难了,放入第七次时不能溶解了。

师:真不简单,你们将每一次的研究发现都记录下来了。像你们这样对科学认认真真的态度真值得我们学习!(师带头鼓起了手掌,全班有响起了掌声)继续。

生:我们组先把一小勺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重复几次;随着食盐的增多,水渐渐变白了;搅拌时看杯底好象很干净,可周围有一圈白的;盐加得越多,就越难搅拌;我们的这杯水里一共溶解了7勺食盐(板书:3、盐增多,水变白了;4、盐增多,就越难搅拌;7)。

生: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一杯水里能溶解8勺食盐(板书:8),并且水上升了3.2毫米;而且刚放下食盐的时候会出现小泡泡,越到后面越难溶解;到第9勺的时候就很难溶解了(5、出现了小泡泡)。

生:我们放第一勺食盐时,盐沉在底下,一搅拌盐就融化了;前面水很干净,后来水有点慢慢变白;再后面水越来越白,渐渐升高了;到第9勺时就有点溶解不掉了(干净——慢慢变白——越来越白——渐渐升高)。

师:那么你们组最终溶解了多少食盐?

生:8勺(板书:8)。

生:我们放第一勺盐时水不太浑;第二勺时水有点浑;第三勺时水位是3.1厘米;第4勺时是3.2厘米;第5勺时有一点浑;第六勺时有一点点浑;第7勺时水不浑了;第八勺时水位是3.4厘米;第9勺时为3.5厘米;第10勺时为4厘米;第11勺时为4.1厘米;第12勺时为4.2厘米;第13勺时有泡泡上升,为4.3厘米(6、3.1——3.2——3.4——3.5——4——4.1——4.2——4.3厘米;7、水有点浑——有一点浑——有一点点浑——水不浑了)(下面的学生表示惊讶)

师:你们为什么惊讶啊?是不是很佩服他们小组啊?

生:老师,他们的答案跟我们怎么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我们小组的实验结果跟刚才1组差不多,也是水比较干净,接着有点浑,到后来食盐加的越多水就越浑浊。怎么他们小组的水从有点浑到有一点浑,再到有一点点浑,最后怎么水就不浑了?(有的学生开始笑了)

师:你的问题提的很好。我们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同9组一样吗?

生:不一样(除去9组外其余学生一口同声)。

师:看来这个科学小实验还是瞒值得研究的。虽然9组的实验结论跟大部分小组不一样,但他们能大胆的和大家交流,把问题和大家一起分享,这种乐于学习的精神正是我们每一个小小科学家必需做到的。我建议全班同学向他们表示感谢(全班响起了掌声)!

生:老师,我们组还有问题。

师:(表示惊讶)什么问题?

生:他们的水位搞错了,不是3.1、4.3个厘米,而是3.1、4.3毫米。

生:你自己搞错了(大部分学生笑了起来)!

师:没关系!向这位同学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可见他是多么爱学习的同学啊(全班的掌声又响了起来)!

师:其他小组还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吗?

生:没有了(大部分学生叫了起来)!

师:大家的发现都被刚才这五个小组说光了。没关系,那就请其他的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这杯水一共溶解了多少勺食盐?

生:我们2组溶解了9勺。

生:11勺。

生:7勺。

生:9勺。

生:我们组是10勺。

生:11勺。

师:还有9组,我不清楚你们组溶解了多少勺?

生:12勺。

师:11个小组的实验结果都出来了,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11个组当中有两个组的结论是一样的,他们一共有四对。

师:哪四对(表现出很好奇)?

生:1组和6组都溶解了8勺;2组和8组溶解了9勺;4组和7组是10勺;5组和11组都是11勺。

生:还有。溶解最多的是我们9组,溶解最少的是他们3组。

师:最多的和最少的各是多少勺?

生:最多的是12勺,最少的为6勺。

生:我刚才把各小组的溶解食盐数加了一下,再除以11,我们全班溶解食盐的平均值为9.18,18循环。(全班学生发出了惊叹的目光)

师:你真伟大!把全班的平均值都酸出来了。我们全班向你表示感谢!(全班响起了掌声)

师:对于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你还有哪些问题?……真的没有问题了?我倒还有不少的问题。谁能说清楚,一杯水里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有的学生开始抓耳挠腮了)

师:12勺、6勺到底算是多少克重呢?

生:老师,一勺食盐有多重呢?

师:大家现在想到还不算迟,如果刚才你们是按照这位同学一平勺、一平勺的做,那就非常好了。我现在告诉大家,一平勺的食盐刚刚是2克重。相信吗?

生:当然相信!你是老师嘛。

师:是老师就得相信我,你还不能当小小科学家。你应该相信科学,相信自己的眼睛(师出示天平称,在天平称的左边放入一平勺的食盐,然后拨动称码调到2克的位置)。现在相信了吗?

生:相信!(全班很认真的回答)

师:那我们怎么来解释11个小组的答案为什么不一样呢?

生:也许有的小组没有注意一平勺的问题,有些小组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没有搅拌完食盐,他们又加入食盐了,所以他们的溶解结果就不一样了。

师:他解释的怎么样?

生:好!

师: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全班的掌声响起)

师:我们感谢你(鼓掌表示),!你真仔细,要当一位称职的小小科学家的确不容易啊!

师:今天的课你们快乐吗?一定还有不少的问题吧?

生:快乐(学生们显得很高兴、激动)!

师:我们还要将盐水收集起来,下次、节课继续来研究。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全班)!

师:好,下课。

板书设计:

一 杯 水 里 能 溶 解 多 少 食 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小计

平均

8

9

6

10

11

8

10

9

12

7

11

101

9.18

 

我们的研究发现:1、盐越多,溶解就越慢,水越浑浊。

                2、水位升高了4.5毫米。

                3、盐增多,水变白了。

                4、盐增多,就越难搅拌。

                5、出现了小泡泡。

                6、3.1——3.2——3.4——3.5——4——4.1——4.2——4.3厘米。

                7、水有点浑——有一点浑——有一点点浑——水不浑了。

 

 

 

我们的研究计划

班级           组号        组员                                     

一、我们的研究问题是?—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二、我们的实验研究需要哪些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水、小勺子等。

三、我们怎样来进行研究呢?(请把你们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简单的写下来)

 

 

 

 

 

 

 

 

       我们的研究发现

同学们:你们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的?在做实验研究中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请赶快动手把它写下来吧!

 

 

 

 

 

 

 

[教后反思]

由于是两年多前上的科学课,拿现在的标准来看,某些环节已经显得滞后了。结合去年

实际教学的比较,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对这节课的认识。

    首先,学生的“定位”问题。学生的定位定好了,这节课的标准(起点)也就明确了。在整节课中,由于我放得还不够大胆,以至40分钟内给学生的活动时间相对较少。本节课的设计重点是“对问题的研究”、“研究方法的讨论”还是“实验过程及结果的汇报”。在这节课中,我选择的是“问题的确立”及“如何研究”(即:研究方法的制定)。就像科研课题研究那样,我通过“研究什么”,重在“怎样研究”,而对研究的结果只是在体验过程当中来知晓。

    其次,如何看待“科学探究的经历”。就科学探究的经历而言,提出问题是一种经历;设计实验表格、讨论实验步骤是一种经历;实验活动、谈论体验更是一种经历。从整堂课来说,我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验,强调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就“一平勺”“一克两克”的问题也成为了学生探究的焦点。

最后,让学生学会合作、乐于合作。从上课的开始到结束,课堂上无不体现出这样的精神。

就合作学习而言,它应该注意四个方面的事项。第一,讨论要讲究秩序。在研究计划的讨论中

可以看到:合作学习需要一种和谐的讨论氛围。其中小组长是主要的组织、协调者,他使该小组的分工很明确;同时该小组的成员是乐于合作、乐于倾听的,在这个小组中我们可以找到民主、和谐、团结。做任何事都是有始有终的,小组的讨论更是如此。每一次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组长不是发号施令的。作为小组的一名成员,他也是以一种协商的态度在与队员们进行对话,在得到了队员们的响应之后才开始安排组内的活动。第二,讨论要注意方法。谁先说,谁补充,谁最后来总结。作为教师我们当然有分寸,可作为学生他们能够想到并且能够做到,说明我们的小组合作是建立在和谐、民主的基础之上的。当然,在课堂的实际讨论中我们并不需要去给每一个孩子戴上一顶帽子:你应该第一个说(因为你的科学学得糟糕),你应该最后一个说(因为你聪明,如果让你先讲了,谁还愿意听哪)。讨论的方法,这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程序。我们不要求我们的小组一定要这样去实施,但通过一次次地讨论,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小组的队员养成一种良好的秩序。第三,讨论要控制时间。比如给小组安排了3分钟讨论时间。3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平均每个队员不到一分钟。如何来看待这3分钟?这3分钟是有效的,还是一种简单的浪费,关键的关键教师要将时间控制好(最好科学教室要配备一个钟,教师自己也最好戴有秒表的手表)。一般小的问题(简单、次要)最好控制在1分钟之内;比较大的问题(内涵较广、探讨价值大的问题)适当延长时间,但也应该控制在3分钟左右;超大型的问题(涉及面相当广,要花一定时间)最好也不要超过5分钟。因为时间长了,学生就易疲劳,尤其是刚刚学科学的三年级同学。学生如果没有了兴趣,他们就爱讲话,课堂秩序也就乱套了。第四,讨论要注意规则。各班往往有各自的班规,小组讨论也有它的规则。每一次的讨论总有一方是发言者,一方是倾听者。养成良好的讨论规则会使小组的讨论更加规范,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3#

新课程实施下自主与发展的对话:团结饭

——小学科学三(上)《米饭与淀粉》单元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说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  盛国荣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学生的负担,从而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将科学素养、实践探究进行到底。小学科学课除了要体现科学探究的核心以外,也要体现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又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她能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为将来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我想通过“团结饭”(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上)《米饭与淀粉》单元)来谈谈我的这点粗浅体会。

 

写在吃“团结饭”之前——《稻谷的观察》之教学心得

作为城市里的孩子不太有机会接触稻谷,这个学期的科学课为我们准备了一套丰富的材料,这其中就有一小袋稻谷。对稻谷的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表面到里面,学生们的观察可谓是仔细、认真、独到、全面。

“对这粒稻谷,你能观察到什么?”

“这粒稻谷与这粒大米有什么联系?”

“将这粒稻谷表面的壳播去,你发现了什么?”

十个小组的同学就在问题中开始了他们的探究,他们学习的热情很高涨:你用放大镜观察稻谷外部的形态,我用手播去了稻谷表面的壳,接着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个个如同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盛老师,我们发现了稻谷的壳播掉以后,有一层粉……”

“我发现了我播的稻谷缺了一个角……”

“壳播去后的大米颜色是黄的,而这个缺角的地方是白的……”

……

问题越来越多,描述得也越来越细致,我的心也越来越高兴。

突然在教室的投影幕布上出现了一粒大米粒,学生们在一片惊喜之中安静了下来。“怎么这粒大米残疾了?”学生们被我问的话笑上了,接着我让一位学生在投影上播去这粒稻谷的壳……。学生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从同学的解剖中他们又发现了“秘密”。

让学生来画一下播去外壳的大米,发现缺了一个角,这就是“胚芽”。让学生将黄色的米粒再次加工,播去表面的“粉”,这就是“糠”。现在的米不是刚才的米了,而是我们平时吃的大米。“胚芽”和“糠”是大米中营养最好的,“糙米”的营养也要比我们平时吃的“精米”好。通过大胆地想象(推测),小组间开展合作学习,学生的认识从只停留在对表面(观察大米的外表)现象的观察到细致地研究问题(了解稻谷、观赏大米、解剖大米)。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体验了科学家的合作探究活动——在发挥每个人聪明才智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来共同完成研究任务。采用这种学习方法,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学习和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整节课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研究去实践、去探究,发现科学的秘密。一节课下来,学生们感觉很好。此外,我还布置了课外作业:下节课每位学生将各自家里的大米带来。

 

写在吃“团结饭”之时——《大米的观察》之最好的大米

第二节课,学生们如期带来了各自家的大米。“谁家的大米质量最好?”学生们的观察研究又开始了。

在各小组,学生将各自带来的大米一字儿排开。他们从大米的光泽、颜色、颗粒大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展开了讨论。

此时我从一个小组的同学那里随手抓了一把大米将它放在投影上。“那么大的米,这把米怎么这么碎”,同学们已经议论开了。

“如何对一小袋大米进行观察研究呢?”在全班讨论后,我们决定用比较、数一数、统计的方法来展开研究。完整的大米、碎小的米粒、带壳的糙米、其它米粒等等,学生们观察统计得很认真。

经过五分钟的观察研究,各小组将各自的统计结果展示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完整的大米有35颗,碎小的米粒有3颗,带壳的糙米没有,糯米有1颗,其它米粒有2颗,一共有41颗大米”;“我有完整的大米15颗,碎小的米粒6颗,带壳的糙米3颗,其它米粒有3颗,一共有28颗大米”;“我的完整大米有51颗,碎小的米粒有2颗,带壳的糙米没有,其它米粒有1颗。”……接着又让一位同学帮助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投影上的这一小堆米:“完整的大米有25颗,碎小的米粒有5颗,带壳的糙米没有,糯米有3颗,其它米粒有3颗,一共有36颗大米。”

到底谁家的大米质量最好呢?经过全班同学的讨论,似乎答案还是找不出来。接下来,我请各位汇报数据的同学将各自家里大米的品牌、产地、单价、袋装还是散装等进行了介绍,并且将它们一一列举在黑板上让同学们来比较。

到底谁家的大米最好呢?答案经过全班同学的再次讨论,似乎出现了。“那是不是单价高的大米一定是质量最好的,完整大米数量多的、碎小米粒最少的,没有糙米的就是最好的大米”?讨论再次陷入了僵局……

“盛老师,我妈妈说,好米是靠吃出来的。”犹如一阵晴天霹雳,在我和全班同学迷失方向的时候,这位同学的发言给我和全班同学指明了一条前进的道路。“对,要知道谁的大米好,应该通过品尝才能得到答案,那应该从谁的大米开始尝起呢?我建议同学之间相互交换大米,通过品尝来体验谁家的大米好;还有,每位同学将各自带来的大米统统放到这个电饭煲中来,盛老师觉得你们每位同学带来的大米都是最棒的。”

同学们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到底谁的大米才是最好的,他们被我的话给唬住了。“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品尝一下团结饭!”“团结饭?”学生们在惊讶的同时,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各自的大米要放进这个电饭煲。

他们欢呼,他们雀跃,他们等着吃下节课的“团结饭”。

怎样才是最好的大米,这个作为大人也搞不清的日常问题,学生当然不好理解。将学生各自的大米进行比较,通过观察、询问、统计并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学生对大米的质量有了一定的了解。经过对大米的初步探究,学生对大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产生了对大米进一步地观察研究。“团结饭”激起了学生继续探究大米秘密的兴趣,学生们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此期间形成了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此外,我们还请各位同学将各自家的大米与同学家交换,通过品尝同学家的大米来进行比较。

 

写在吃“团结饭”之后——《米饭的观察》之巧妙构思

一个电饭煲——吸引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怎样来烧饭呢?”——这么幼稚的问题,学生们觉得我这个科学老师实在可爱、可笑。

“当然先淘米,再烧了。”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那该淘几次米呢?”又是一个可爱的问题。

“两次。”

“三次。”

“直到米洗尽为止。”

学生们的答案各不相同,我们就请了两位学生去淘米。淘几次,由两位同学说了算。

经过学生的淘米(事后知道他俩商量后洗了三次),我们的饭开始烧了。在生米煮成熟饭的过程中,我们请大家都谈了各自交换大米品尝的结果。学生们经过品尝、比较、交流,终于体会到了大米的谁优谁劣,最终需要靠品尝来比较。

饭烧熟了!

满屋飘来了阵阵悠悠的饭香,学生们的心已经陶醉了。

“我们的团结饭已经烧好了,在品尝的同时请告诉我,你们尝到了什么?”

学生们排着队伍开始美美地品尝着我们的“团结饭”。每天大家都在吃饭,可这时的饭并不是普通的饭,他是“团结饭”。他象征着我们班级的每位同学团结在一起,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一起走向成功。

“盛老师,这饭真香!”

“盛老师,这饭吃着有点甜!”

“盛老师,……”

看着学生们的表情,听着学生们的感受,我的心早已经醉了!

通过吃“团结饭”,学生从中学到了很多本领:怎样淘米?应该淘几次?为什么吃饭时会感觉饭有点甜?“糖”、“淀粉”又都是什么呢?学生的问题就犹如螃蟹一串串了起来,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学生们体现出了小小科学家的风度,不怕困难,不怕艰辛。更重要的是每位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懂得了真正的合作。

通过以上三节课的若干个活动,学生们感受到科学要讲究证据,科学探究要与平时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对待科学就要向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只有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会提高,从而使他们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4#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    盛国荣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预测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在连续测量热水过程中知道温度下降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2、在进行操作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观察、科学认真记录的习惯。

3、尝试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分工和合作,尝试小组内相互评价。

4、让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测量热水变化的温度。

难点:变量的控制,热水温度下降趋势的描述。

三、材料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温度计1只、开水、科学活动手册、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1、听一段录音:昨日的天气预报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2、提出:一天中的气温会发生变化,平时你在喝水时水温是否也发生过这样的现象?

 3、学生介绍、全班小结

从生活中的天气预报开始说起,我们的科学是密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科学。从气温到水温,看似没有任何联系,这些最简单的问题就构成了科学课研究的最基础(也是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二)、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25

1、提出:一杯热水随着时间的变化,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

来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板书)。

 2、组织小组讨论:我们怎样才能做好这个实验呢(要完成这个实验的研究,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还应该注意什么)?

 3、组织全班交流、小结

   ①实验器材的准备:烧杯、热水、温度计等。

   ②怎样分工合作(这个实验很难,一个人显然不能完成任务,所以我们小组要分工、合作好)

   ③怎样观察、测量读数等(一位学生演示,全班交流)

   ④其它注意事项

我们的实验在进行前,为了实验的有序性、科学性及成功,都要做大量的实验前夕工作。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却极其重要。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形成的集散地,在整节课的科学探究中起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

 4、提出:从这杯热水第一次开始测量算起,请你预测这杯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各小组在科学活动手册上对热水的温度进行预测)

 5、小组交流,全班总结

 6、小组实验并开始记录(师巡视检查,并注意各组合作的表现情况)

科学需要大胆地猜测,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喜欢猜测,也很会猜测。一方面,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良好的科学素养。在全班对该次实验当中细小的一些问题总结之后,我们的实验探究就开始了。

(三)、统计、制表(8

 1、个别小组汇报实测的温度

 2、师介绍描点统计图并提出注意事项

 3、学生描点画统计图

 3、组织小组讨论:

①将第一次的温度与以后测得的温度用点连接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②你们组的预测与实测一致吗?你又发现了什么?

③在本次实验中,你还碰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做的?

④通过本次实验,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认为自己在这次实验中合作好的同学请举手)?

 4、全班交流、小结

  通过前后两次的预测及实测,让学生明白了科学最终应该遵循事实客观依据,一切的猜测仅仅是一种科学的幻想,它最终需要事实理论来证实。通过将实测的温度用点描出并用线连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变化中的热水,变化中的直线。它使学生最终明白了:一杯热水随着时间的变化,它的温度是会变化的,温度的变化是先快后慢的(部分小组通过实验明白了这个科学道理,部分小组还需要老师再三地指导)。

(四)、小结(2

   1、提出: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2、组织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小结

   4、引入物候学家竺可桢的事例,引导学生研究科学需要耐心、细致。

    带着问题结束了这节课,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是意犹未尽的。这节课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学生学到的不是浅显的这些科学知识,而是科学探究的方法。他们不仅在科学知识上有所积累,重要的是有了一次亲身经历科学的过程,同时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一次升华。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5#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执教者: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  盛国荣

设计思路

 关于“溶解”,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溶化”。在科学自然领域中“溶解”是个较难理解的概念。鉴于此,我们的学习研究从生活中着手,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及描述,贴近“溶解”,走进“科学”。

本课的教学设计原则上按照教材的活动而展开。首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主发展,让他们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其次,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渗透小组及全班交流的方法及要求等。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对物质“溶解”和“没有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及解释的过程;

2经历“溶解”和“没有溶解”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的过程;

3、经历一个对原有认知进行自我否定、修正的思维活动过程;

4、初步经历“推测——实验——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科学知识: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得“溶解”与“没有溶解”描述性的(初步)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溶解”及“没有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及解释。

2、难点: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和“没有溶解”的观察比较(尤其是面粉的认识)。

 

课前准备

小组实验用: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筷子、4个杯子、水、漏斗、滤纸等

教学过程

1、激趣谈话引入(1′)

同学们都喜欢喝汤吧?那汤是什么味道的?盐和味精到哪里去了?

   引入课题

2、食盐和沙在水中溶解的比较(15′)

今天的实验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猜一猜:如果把食盐和沙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组织学生小组实验并观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观察比较搅拌成的两杯混合物的不同?

全班交流:哪些现象说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哪些现象说明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3、面粉与食盐、沙的比较(15

猜测: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组织小组实验并观察比较:面粉像谁?为什么?

全班交流:如何证明自己的想法(看法)是对的?

引导介绍滤纸的作用,猜一猜:如果把杯中的混合物倒入装有滤纸的漏斗中

过滤,滤纸上留下了什么?这说明什么呢?

指导学生进行过滤,观察描述发生的现象。

4、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5′)

演示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的实验。

组织小组实验并观察描述发生的现象。

   全班交流:你看到了什么?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吗?为什么?

5、小结(4

   今天你们觉得自己小组的表现如何,对自己及其他小组评价一下。

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沙和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那砂糖、洗衣粉、粉笔灰在水中溶解吗?

 

 

 

课后小记

差不多一个月以前开始研究《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从备课中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制定到教学重点难点,最后再到教学过程;从教具的准备到几次的试教,只为精益求精。

    参评区评优课,在四(2)班及三(6)班各上了一节,参加市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借三年级的班又上了一节,此外代表片参加区评优课又上了一节。几次轮番下来,应该说一节上得比一节好。可结果?并非如人所愿!

    问题出在哪里?几位老师在评课中都一一指中要害:“溶解”与“溶化”不是一回事;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也不够精练,故学生的认识并不科学,也不清楚;教师的语言欠规范、科学,时间把握得不是很好。……

    那么多的问题,劈头盖脑地一棍子打了下来。真是无力招架,问题在哪呢?静下新来,好好反思,终于找到了两个问题,两个致命的问题。

    首先,对教材的研究虽说花了很多的时间,但还不够细致、具体。往往是面面俱到,却是什么都没有研究透。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尤其是对教参的学习还缺少分析;总体掌握的不好,等到小的问题时就显得捉襟见肘了;科学探究是一种思维方法的训练,缺少对探究的认识,也就是缺少了对教材及学生的综合分析。这是第一个最致命的伤害!

    其次,个人的基本功还要不断磨练。尤其是语言,应该简明厄了,科学讲究地就是逻辑、思维,它不应该多一个字,也不能少一个字。 一节课的时间40分钟,我们应该如何安排?学生的活动时间在这其中应该占多少?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罗嗦,太罗嗦!如果40分钟内,我们有5分钟在罗嗦,这就意味学生的活动时间又会少5分钟。

    如果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控制在35分钟,甚至是30分钟,学生的活动时间就会多,他们就会比平时多出5分钟,乃至10分钟的活动时间。这是符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的,也是科学课希望教师们做到的。

    我想:要更好的上好课,对教材的钻研必须得花时间。如果说,上好一节课的时间是2个小时,那教材分析必须是5个小时。只有充分的练好内功,我们才能身经百战。40分钟的上课时间要改,如果能够在35分钟,甚至是3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留下的时间将会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活动时间。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一课我上得并不成功,但我会努力,会继续研究《食盐在水里溶解了》,应该向困难挑战,勇于攀登科学的高峰!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6#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小学科学合作学习中合作成绩的评价策略研究

 

摘要:当前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评价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坎。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合作成绩的评价策略研究,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维目标”的内容、评价策略以及合作学习小组的加“☆”出发,以学生的小组合作成绩、过程性评价为主结合学生的个人成绩、平时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通过合作成绩的评价,使学生更好地合作、倾听、交流,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使科学素养得到更好的提高。

 

关键词:合作成绩、合作学习、评价策略、科学素养

 

一、我们的困惑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回顾两年多以来的科学教学,在评价方面我们还在走“老路”、“弯路”,并没有走出一条适合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之路。概括起来,大致上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考试评价带来的弊端。首先,考试评价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与解题技巧,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和个体差异;其次,考试评价方法单一,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再次,考试的评价功能错位,考试后将学生“排位”,无形中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使他们厌学、逃学。

    虽说,在小学阶段还没有上面说得那么严重,但由于在高考制度没有彻底改变、中考的改革还没有彻底前,小学的考试问题还是压抑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科学的教学评价如果还是一味的通过一张试卷来对学生进行评价,那是非常糟糕的。

    第二,忽视了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以往的评价,我们注重了学生科学探究方面的评价,将学生的“动手动脑”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此外,也注重了学生的科学知识的考核。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科学学习中是否尊重事实证据、是否乐于合作与交流等等,却显得那么不协调。

    这是我们在教学评价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具体表现。长久下去,我们的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就会缺乏一种情感,科学素养也将会是纸上谈兵。

    第三,学生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学习好的学生:越来越喜欢我们的新课程,他们的学习成绩呈上升的良好态势,但他们往往骄傲自满,不愿意帮助学习弱的同学。学习不好的学生:越来越讨厌上课、作业,尤其是考试,经常性地逃避课堂,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事实上,现在我们的新课程已经碰到了这样的窘态,家长、老师、学生在交流中无不探讨着关于新课程是否适应学生发展的变化。

    真的是新课程不适合当前学生的发展?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的新课程是汇集全国最著名的专家学者以及在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教学经验基础上而汇编而成的精品,与其说她不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不如说新课程的评价不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变化。

建立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评价的统一体,正是在结合了以上三方面的问题后而采取的一种新型的评价策略。我们的希望是:通过这种合作成绩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小组负责,并且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提高个人的科学素养。

 

二、我们的理论依据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所决定

合作学习的重要特点是依据学生的能力、性别、个性特征、专长、爱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混合组成优势互补的群体,由于群体组织成员合作交流过程所形成的气氛与互相启发的影响,使得每个参与者的思维进入了最佳状态,因而会产生最佳的群体合作效应。在这样的合作学习小组中,从“全人观”的评价核心出发,要求着四位学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大家的学习成绩不光是个人的,而是整个集体的;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要为整个小组服务,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率。

2、建构主义思想所决定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外部信息的意义并不是由信息本身所决定的,而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更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它主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关注个体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及信息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正是学生建构知识、建构方法、建构能力的过程;更是建构合作,培养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的过程。通过合作,她能使学生建构成一个个良好的个体,更能建构成一个良好有效的团队。同时,群策群力,大家为自己的合作小组添砖加瓦。

  3、后现代主义所决定

    后现代主义认为:当前社会,创新已经成为社会、个人发展的动力源;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该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最大潜能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发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衡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就更好地解决了这些个性的需要,从而达到合作学习小组的最优化组合。

 

三、我们的合作成绩评价策略

    所谓“合作成绩”就是将合作学习小组里每个学生的成绩进行整合,她要求学生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由于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光光是自己个人的,也是整个小组集体的,所以她要求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同时,也要对小组、集体负责。通过合作成绩,使个人及小组达到双赢的目的。

    鉴于此,我们的合作成绩评价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小组加“”的策略

1、上课常规方面加“☆”

   (1)、 每一次上课要求携带的材料(包括学具、自带用品等)带齐的小组加一颗“☆”

    每次要求携带科学材料总要在全班进行一次统计,这个工作主要由课代表负责。往往在上课前检查完毕,课代表将检查的情况反馈在小组统计栏内。这样,老师的课前检查没有了,可以更专心地准备对今天的新课;学生间也产生了良好的监督机制,往往一人一次不带就会遭到全组的指责,从而使他改掉坏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每一次按时上交科学作业的小组加一颗“☆”

    每次交作业(一般是一周一次或者半月一次)先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收齐(小组长的职责是检查组内的同学有没有完成该做的作业),再由课代表进行抽测,如果有一本不合格就全部退还小组。这样,使小组内相互监督的责任大大增强,从而改善学习质量,使学生养成做作业的好习惯。

   (3)、每一次科学作业全优的小组或者小组累计10人次优秀加一颗“☆”

    每一次批改完作业就要简单小结,如果小组内全优就加一颗“☆”;有时,是小组成员全部累计起来,每10人次优秀加一颗“☆”。这样,汇集小组的力量,使每一位小组成员感到“我为他人、人人为我”的良好学习氛围。

   (4)、每次科学课发言10人次(包括10次)以上的小组加一颗“☆”

    在小组组队前,严格遵守“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使每一个合作学习小组都有一位优秀的学生(可以是学习成绩特别好、上课发言特别积极、科学素养特别好等等),而其他的成员也是有各自的特点。一节课一个小组要有10次以上的发言,看似很难,其实对有些发言积极的小组来说,还是小菜一叠。10次的统计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在课后由学生统计先提出申请,老师最后确定。

   (5)、每次上课注意倾听的小组(养成良好倾听习惯)加一颗“☆”

    当一名学生发言时(面朝学生多的方位),我们要求全体学生面朝他,目光转向他,边倾听边思考,为更好的进行课堂辩论做准备。两年多下来,我所任教的四个班有超过50%的小组养成了这个习惯。

    2、个人因特殊原因加一颗“☆”

     ①、参加校级及以上的科学比赛获奖

    每一学期,学校都组织科学、科技方面的比赛,参加的学生一旦获奖,成绩将进入小组的加“☆”行列。如本学期:五年级开展的“不可能的任务---摔不破的鸡蛋”(鸡蛋保护器)和全国小学科学“小探索者”的科学小论文竞赛,许多学生获了奖,受到了加奖。

     ②、上课发言、倾听、作业有明显进步的学生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关心着那一类好的学生,而忽略了一些后进生。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让他们更爱科学,从而更好地为小组服务。给有明显进步的学生加“☆”,还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组里的关系更和谐了,组间的矛盾也淡化了。

    3、期末特殊贡献奖

    每到学期结束时,我们都要好好地来总结一学期的工作,那些为同学奉献、对全班的学习起到了明显作用的学生及小组再次加“☆”。

    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有一些非常认真的学生。他们从家里带来了绿色盆景,从书柜里找来了科学资料,为了一个科学实验将自己一件心爱的礼物给剪了。面对这样的“好学生”,在期末全班推选、交流、评比的基础上给予加“☆”

(二)、“三维目标”的评价内容

     1、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与活动能量。通过学生参与科学活动的态度,查看他们是否实事求是、持之以恒,观察是否全面,提问是否正确,假设是否恰当,计划是否合理,测量是否准确,表达是否清晰;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怎么样,动手能力怎么样,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交往的能力怎么样,最终提高各自的科学素养。

    在此,通过合作学习,主要是查看小组的合作如何。是否知道科学研究为什么要从提出问题开始,科学探究活动有哪些常用的方法,为什么科学探究不能主要依靠感觉,使用工具在科学探究中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哪些,什么样的结果才符合科学探究结果的特征,科学探究在科学发展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交流与讨论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面,等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往往决定着他的学习工作将如何,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评价对待科学学习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态度。具体评价表现为: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学习是否认真;对身边的各种自然现象与问题是否有兴趣,是否充满了想知道的欲望(想知道,爱提问);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能否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是否能坚持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是不是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乐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或研究;是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是否关心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能否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性科技与科普活动,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关的问题是否关心并表现出责任感等。

    3、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重点评价的是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信息。

(三)、“三维目标”的评定策略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科学成绩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知识三方面去评定。遵循着重过程的原则,三个成绩的评定比例是平时占60%,期末占40%;集合小组合作成绩的评价原则,小组的成绩占个人的60%,个人占40%。其用图表一表示(见下表):

 

科学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知
                                            

 

 

 

 

 

 

 


                     

学生的个人成绩

小组成绩占60%

个人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40%

平时成绩占60%

 

 

 

 

 

 

 

 

 

 


四、我们的研究结论

(一)、学生的科学素养大大提高了

    以往的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是归自己“拥有”的,而现在的合作成绩就是在合作学习小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彼此之间更加团结、更加互助,建立一种“荣辱与共”的伙伴相互激励机制,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有意义的。

    学生在实施了合作成绩评价之后,上课的常规大大改善、发言的学生越来越积极、倾听的课堂效果越来越和谐。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三方面看,科学素养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科学评价的内涵更丰富了

    合作成绩的评价遵循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通过自我的学习、合作、交流与组内、班内的同学搞好关系。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等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与进步。

    运用多种评价的方法,关注学生的全程性评价,让学生及时地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对促进学生提高科学素养提供了方便。

(三)、评价的细则、目标更明确了

    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通过合作成绩的评价,学生对自己科学学习的目标更明确了,知道了自己与小组间的密切关系。为了自己和小组获得优秀,能更快、更好地进步,小组间的合作、交流越来越显得得心应手了。

    随着评价细则的不断完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了。他们对自己、对整个小组、对整个班级越来越付责任了。

五、我们的研究展望

    合作成绩的开展为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个人的科学素养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实施一年多下来,还存在着这些问题:

    第一,组间出现了一定的差异。虽说,在合作学习小组建构前遵循着“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但两年多实验下来,有些组的发展非常快,如原先的4人中一优、二良、一弱的构成现在变成了3优、一良的态势;而有些组却是止步不前,甚至在后退。

    为了消除这些隐患,需要我们要及时更改小组间的成员,尽可能的做到“同组异质”、“组间同质”,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第二,学科间缺少沟通。现在的老师都很忙,学科间缺少沟通、交流。有些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很好,但到了其它学科的课堂上尽成了“差生”。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老师间的评价应该要整合、要统一,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上你的课,达到最佳的发展。

    第三,评价的任务艰巨、繁琐。评价是一道难题,没有一种评价是最好的,只有做得更好,更适合学生的发展,更能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我想: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评价会越来越科学,我们的学生会越来越快乐。

    原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

 

参考书目:

1、钟启泉、崔允郭、张华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美〉大卫·W·约翰逊、罗格·T·约翰逊、卡尔·A·史密斯著:《合作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版。

4、张红霞著:《科学是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杨九段主编:《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版。

 6、〈美〉David W.Johnson  Roger T.Johnson著:《新课程新学习新教学译丛——合作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7#

         《小小科学家在行动》课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以培养小学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杭州作为我们的家园,她有着众多的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等着我们的学生去挖掘、发现。杭州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让更多的国内外朋友认识、了解、喜欢我们杭州,利用网络的优势就是最好的宣传阵地。西湖作为杭州的象征,西湖的科学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实践考察中我们的学生不仅再次欣赏到了西湖山水的美,也更加深了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为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得到了锻炼。

    本学期我们利用周六的“趣味科学兴趣小组”组建而成“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小小科学家俱乐部”,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以双修日、春假、秋价、五一、十一长假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西湖科学文化考察实践活动,并利用新思考网中的小学科学论坛建立了“网上少科院”基地;让学生通过网络展现自己的科学学习成就,同时交到一些科学小朋友,为我们课外的科学考察实践活动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料。利用网络、科学考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综合素养,从而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的成就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意义

以“小小科学家俱乐部”为载体,通过科学考察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要目标,力图构建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个性与特长的广阔空间。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求,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个体、群体学习探索、求知的积极性,真正把个体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首先培养学生的社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自主科学课题的研究使学生积极主动、充分地参与各种科学考察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拓展思维,勇于创新。其次发展学生的个性。西湖科学文化的研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个性张扬的现实条件,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喜欢的科学文化进行学习研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充分发挥了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了个性化发展。再次有利于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综合素养。最后,加强与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结合,营造一个与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发展的大教育环境。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我校的小小科学家俱乐部是以学生感兴趣的科学(知识、问题等)为研究对象,以研究解决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发现的问题为课程内容,以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本的学习方式,并且通过“网上少科院”的学习交流达到多方面的提高;它是以培养学生社会综合实践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合作交际能力和培养科学创新意识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目标的一门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开发的一门课程。
   
它的特点是:体现一个字,学生小,学生的起点小、研究课题小,它使每一个“小小科学家俱乐部”的成员都能亲历活动,通过实践考察、合作交流得到锻炼。二是体现一个字,在科学考察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让学生自主申报研究的课题,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并通过图书阅览、上网搜索、实践体验、实验验证,与同学、父母、老师合作等各种方式自主探讨问题。

通过“小小科学家俱乐部”的成长,我们的学生、老师都得到了一定意义上的提升,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体艺素养、品德素养等)及社会综合实践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做人处事的责任心等)提供一个锻炼的舞台。

(二)理论依据

 1研究性学习在小学阶段开展的重要性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与一般学科相比,呈现出开放性、实践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它强调的是“研究”的过程,让学生通过“研究”,使其在思想意识、情感意识和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锻炼,得到升华。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研究性学习将更焕发出其新鲜的气息。

首先,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究、实践探索的积极体验。其次,研究性学习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最后,研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道德及对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2社会综合实践能力在人的一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社会综合实践能力呈现出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这是研究性学习必须的。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首先,它能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再次,它能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最后,它能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建构主义在研究性学习当中的重要地位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外部信息的意义并不是由信息本身所决定的,而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更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三、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状况

    研究性学习已经开展了很多年,我们比较关注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而对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心研究员郁波老师主持的新思考网小学科学论坛已经开始正常的运作。其中就有一个涉及学生发展成长的栏目《网上少科院》,为了将这个学生的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好,目前郁波老师正在起草申请国家级的研究课题。我省的温州市实验小学捷足先登,率先利用这个平台开展起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并已经获得了省级立项课题的申报及开展。

    杭州的西湖文化是举世瞩目的,如何挖掘西湖文化的科学内涵成为了这次《网上少科院》活动的一大主题,温州实验小学省级立项课题人陈耀老师邀请我参加《网上少科院》的建设(目前本人已成为了少科院的核心指导老师),将西湖科学文化的探究带到《网上少科院》,让学生利用这个平台做好西湖科学文化的宣传及介绍工作。

    网络研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社会综合实践已经研究性活动的开展也是很普遍的事了;但是,将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与网络有机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探究中得到成长还是刚刚开始起步。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小科学家俱乐部”的成立及《网上少科院》的开发建设

    组织学生积极在《网上少科院》注册登记,成为“小小科学家俱乐部”的成员;建立俱乐部的领导组织机构;指导学生发贴、回帖,规范学生的操作。

2、指导学生开展西湖科学文化课题的研究

    利用双休日、春假、秋假、十一长假、五一长假期间对西湖科学文化进行考察研究。重点对学生的科学课题如何选题、设计方案指导开展工作。

 3、建立完善“小小科学家俱乐部”的考评制度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西湖科学文化的考察实践活动,并确立《网上少科院》的发贴、回帖数量;给学生建立各自的成长档案袋,结合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较科学的综合素质评定。

 4、加强“小小科学家俱乐部”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QQ等其它联系方式)进行交流合作,加强与全国各地“小科学家”们的联系。

5、建立完善“小小科学家俱乐部”的校本课程

   通过指导学生写科学考察报告(科学小论文)来建立完善“小小科学家俱乐部”的校本课程。
                    

6、加强完善“小小科学家俱乐部”的组织机构并吸收新成员

成立“小小科学家俱乐部”之“生命与环境科学俱乐部”、“宇宙与环境科学俱乐部”、“岩石科学俱乐部”、“人体科学俱乐部”、“恐龙科学俱乐部”等学生喜爱的俱乐部;并定期有指导性的开展工作,为“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少年科学院”的建立做好准备。

(二)预期目标

    通过“小小科学家俱乐部”的建设,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态度;通过《网上少科院》的建设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利用双休日对西湖科学文化进行考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及综合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通过科学考察及实践,学生的科学素养会大大的提高,尤其是体现在合作、交流、社交的能力上;通过网络交流、合作认识到了更多爱好科学的好朋友;再次,为校本课程的研发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最后,通过课题的研究打开学校的知名度,成为杭州市优秀的实验学校,并且为“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少年科学院”的建立做好准备。

五、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本人对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着丰富的经验,曾在小学六年级开展了多年的研究性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撰写的论文获得全国一等奖(中国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并被收录在“中国素质教育优秀论文”集里;同时指导学生的科学小论文(包括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获得全国的一等奖,有多篇学生的论文被全国性的科学杂志刊登,本人也同时获得了“优秀指导员”奖的荣誉称号。

    由于我最近一年来参加了“和风论坛”——科教第一线的建设以及“网上少科院”的积极组织策划,在全国各地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教师(其中包括温州阿里巴巴——陈耀老师),他们支持、帮助我开展各项科学研究工作。

    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有我区原小学科学教研员吴光鉴老师,他的加盟对我们开展各项工作起到很好的推波助澜作用;我校的关祥荣校长他是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虽说是语文老师出身,但对我们的科学非常的关心,对我们的课堂及社会实践活动也深有研究。此外,我们课题组的其它三位老师也是工作热心负责的好同志,对课题的开展研究保持着强烈的责任心。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鉴于本课题研究内容较多,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故应采用多种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1
、文献法:收集有关网络教育的资料及全国各地外校的经验与做法,建立档案,为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2
、个案研究法:在科学教育中,要求教师确立个案研究的对象,把握个案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及时收集教育策略的反馈信息,从而进一步完善策略。
                    
3
、实验研究法:通过运用系统分析和整体思维方式构建理论假设,做好实验设计和实施,揭示因果关系。
4
、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西湖科学文化有价值意义的小课题,使学生方便研究。这不仅提高了本研究的应用价值,而且促进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5
、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施中,进一步加强反思,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提高策略的效度。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
   
西湖科学文化的考察实践以及《网上少科院》的学习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本课题的实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西湖科学文化的内涵结合网络以及校外社区、家庭、信息媒体等资源,挖掘各科学课题的资源,强调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亲自动手、动脑,在收集、考察、实验探索、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悟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开放型原则。

西湖科学文化的考察实践活动属于研究性学习范畴,要时时、事事体现开放性。首先是研究内容的开放性,学校教师不再给学生规定研究的内容,而是由学生个人依据学习兴趣、爱好、已有经验等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随自己的爱好随时进行更改。其次是时空的开放性,学生所进行的各种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在校时间,重点在课校外时间。让每个学生充分利用校外时间到社区、大自然、图书馆等周边资源查询资料,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突出时间、地点的弹性化,学生可以利用自己任何的空余时间去研究。再次,培养目标的开放性。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求,承认其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不同的层面上得到发展。最后,评价的开放性。主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研究。评价者可以是老师、家长、学生,也可以是社区或某部门等。总之,这门课程的研究要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灵活的氛围。

3、生成性原则。

西湖科学文化考察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持续性和可发展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会不断生成,新的研究课题也将不断生成;随着问题的解决,新的问题会不断产生,这样会使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不断提高,进而达到深化课题,培养有创新人才的目标。

4、自主性原则。

在西湖科学文化的考察实践活动中,教师、学校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地充分发挥开辟广泛的空间。由他们自己选择研究内容,方式方法,找自己喜欢的同学研究,找自己喜欢的辅导老师,甚至是家长的合作研究,学生自己来决定活动结果和呈现的方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辅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5
、激励性原则。

依据小学生年龄特点,采取激励手段,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定期开展评价的相关工作;同时要注意学生研究过程的评价与管理,使此项研究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下去。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3

 1、课题论证: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2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组员认真学习、研究本课题所开展活动需要的指导资料。
                    

 3、组织学生:成立“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小小科学家俱乐部”,确定俱乐部的会长、

副会长若干名,确立成员;对学生开始进行有关《网上少科院》的注册发贴、回帖介绍。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6.4――2007.5

1、组织“小小科学家俱乐部”开展各项考察实践活动

1)、学生设计自主设计科学考察实践课题的研究计划,并自主确立组员及其它事宜。

2)、利用双休日、春假、秋假、国庆长假、五一长假的时间,组织学生走进西湖科学文化世界里开展考察实践活动。

3)、利用周六“趣味科学”兴趣小组及课余时间探讨考察实践的收获及困惑。

4)、每月对学生的西湖科学文化的考察实践活动及《网上少科院》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及时表扬、发放奖品。

5)、组织学生做好每次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并留下学生成长的档案(拍照、录像等;学生写的实践体会、研究调查报告等

2加强完善“小小科学家俱乐部”的组织机构并吸收新成员,成立“小小科学家俱乐部”之“生命与环境科学俱乐部”、“宇宙与环境科学俱乐部”、“岩石科学俱乐部”、“人体科学俱乐部”、“恐龙科学俱乐部”等学生喜爱的俱乐部;并定期有指导性的开展工作。
                    

3、中期监测并进行阶段性小结

4、根据课题的发展对有些事宜进行调节

  5、不定期将优秀学生的作品(主要以科学考察报告为主)上传到《网上少科院》等网站并同时向各大科学杂志社推荐;组织俱乐部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加有关科学(科技方面)的各项全国比赛。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7.6

1、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实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

2、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二)人员分工

 

课 题 分 工

盛国荣

组长:课题的策划、组织、管理、实施

关祥荣

常务顾问:指导、策划

吴光鉴

常务顾问:指导、策划

 

组员:组织、实施

黄富春

组员:组织、实施

 

组员:组织、实施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8#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谈如何树立儿童正确的学习观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很早就看过《窗边的小豆豆》,但当时是在没有目的的状态下看完。觉得小豆豆很幸福,有一位这么好的老师——小林宗作老师。几年了,现在再回头看看,做老师辛苦,做一位好老师更辛苦。小林老师做到了,凭他对学生的一种执着,凭他对学生的真切之爱,凭他对学生的那份责任心。

我们该如何教学生,特别是面对向“小豆豆”那样的特殊儿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张扬个性”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呢?

学生对学习的“爱”往往建立在其浓厚的兴趣基础之上,如果对一门学科没有兴趣,对这位老师没有好感,他是很难学习的。如何让他学得更好,需要他有聪明的智慧,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更要有完善的学习习惯和坚强的毅力。学生的学习全凭兴趣还是不够的,作为家长一定要引导好,还要教育好。小豆豆的幸运是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好校长——小林老师,而她的母亲对小豆豆的关爱、支持是持久的,这也为小豆豆的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清楚我们在做什么。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我们的未来。如果将每一个孩子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当他们碰到问题、困难时,第一时间你会帮他们排忧解难,你算是一位好老师;如果我们的孩子拉下功课了,学习欠主动了,我们在帮助他的同时要及时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合作、交流,你也是一个好老师;如果你的脑海里每天能想着学生,坐车是、吃饭是、连睡觉也是,你更是一个好老师。我们的身边即使出现更多的小豆豆,也会出现千千万万个小林老师。为了孩子,我们要努力。

当然,光说是不行的。行动才能证明一切,多给学生关爱,多给学生温暖,学生也好、家长也好,他们都会感激你、报答你。就像我写给家长的信那样:

尊敬的家长:

    你们好!2006已经离我们而去,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感慨万千。我们参加了校运动会获得了六年级团体总分第五名;进行了一次家长联谊活动,受到了张宇驰一家的热情招待;参加了西湖少年军校的军训,每一个孩子当了一回军人;班级(盛国荣的博客)博客开张了,班级相册建好了,使大家又多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家长读书节及学生的读书节开幕,家长们还写了读后感;在卢靖妈妈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英语角”活动开始了……

3班因我而感动,我因3班而精彩!

这一切的一切,都因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存在、因我们家长的付出(奉献)而感动。说真的,我现在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师、最幸福的班主任,这一切都是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同付出。我有那么多好的弟弟妹妹,又结交了那么多的哥哥姐姐。在此,向每一位家长表示感谢!
                

走过2006,让我们感动的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刚刚结束的“感到3班的十件事”评选,我们一共有31人参加了此次评选(其中有六位家长:张之湄家长、吴烨钢家长、徐培原家长、王宁家长、刘晨阳家长和何家诚家长)。向以上这些家长及同学表示感谢。我们评选出的感动我们的十件事分别为:盛老师的博客开通、参加军事体验活动、英语角的开设、开展家长读书活动、参加每月一次的户外实践活动、参加秋季考察活动、参加校运动会及三跳比赛、对全班同学进行家访、两次亲子活动及给家长、亲人、朋友写信。让我们共同回忆过去,成就2007更多的希望。

    每一次的沟通都是“交心”、“真诚”的,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我们的家长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及老师的工作;我们的家长才会认为孩子及自己找到了幸福。家长及孩子的幸福找到了,是不就意味着我们的痛苦开始了。当然不是,教师是一项服务,成就别人的同时就是在成就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从孩子身上、从家长身上,我们可以找到、学到很多我们所需要学习的。

    最后,我只想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我们的希望,我们应该鞠躬尽瘁、坚持到底。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9#

      走进孩子、家长的心灵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   盛国荣

    第一次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是在2005年,那时只是一个普通的科学老师,还没有做过班主任。如今做了班主任,再细细从头娓娓读来,内心的感触又深了一个层次。

我们教师是服务型的行业,是“树人”、“育人”的灵魂工程师。可是,当我们面对那些后进生的时候,我们真正做到了“爱每一个学生”了吗?关心、爱护每一个后进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了吗?我们的内心是非常明白的,该如何去做;可是当我们真正的操作起来时,就会出现种种问题。我们缺乏的是耐心与恒心,我们缺少的是爱心与细心。

    如何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走进家长的心灵。自接班以来,我通过电话、QQ、邮件等形式与广大的家长建立起合作的关系。从06年3月22日起,我开始了对全班同学的家访。一般是一晚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待上两、三个小时。不仅了解孩子的学习及习惯等现状,还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学习困难、科学用眼等各方面的问题。为了家访,我舍去了与妻子在一起的时间,将对女儿的关爱都放到了孩子们的身上;为了家访,我往往一个面包、两个馒头充当晚餐;为了家访,我回到家往往已经是十点之后。46个家庭、47次家访,在一个多的学期里我都跑下来了。在家访中,我最远到过中村邢戎家、龙坞黄淑卿家、转塘李双月家;也因为家访跑过几次“空门”,在去许诺家的时候还因为路滑摔得个狼狈。因为家访,我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孩子们也越来越喜欢我了。

    第一次家长会,我班有两个家长没有到场,其中之一就是陈尔东的家长。他告诉我:那天是因为爸爸出差了,没有办法赶过来。真的是如此吗?过几天,我去他家家访,在路上他拉住了我的衣角,恳求我不要告诉他爸爸。原来,陈尔东根本没有将开家长会的信息传达给他的爸爸。主要原因是,他的期中考试太糟糕了,怕爸爸批评。后来,我了解到,陈尔东是我们46个家庭中,父母唯一离异的家庭。我很伤心,也很难过。这孩子从小就缺乏真正的关爱,他的表现是种种因素参合在一起造成的。之后,我对陈尔东特别关心,多次找他的爸爸妈妈探讨有关儿子的表现。最近,陈尔东都明显的进步,家庭的和谐氛围再一次为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

如何做一名班主任,做一名真正的班主任,特别是做一名真正负责的班主任。我一直在思考,探索。从我当上班主任的那一刻起,我心里想的最多的就是这46个孩子。往往为了多和我们的家长沟通,电话一打就是1个多小时;为我们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总而言之:心里想着这46个孩子,他们就是我最好的弟弟妹妹;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的工作思路不断地打开。家长是我的好朋友,我经常称呼他们就是我的哥哥姐姐。

    为了孩子们更好的健康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途径。我平时省吃俭用,把仅有的微薄工资、奖金给孩子们及家长买书。至今,我们班已经有80余本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从习惯的培养、中外家庭教育的比较等方面思考;还有40余本供学生阅读的书籍,这些书都是从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诸多方面以达到提升学习成绩为目的。此外,我买了很多的奖品激励孩子们进步,据生活委员的统计一个学年下来就是1000多元。我们在班级开展“感动3班的10件大事”评选、“未来的我们”等主题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关心班级的热情。一年以来,我坚持每周都与各个家长有一定的联系,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同时也获悉学生在家的表现。我坚持一月给家长们写一封信,向他们汇报班级及孩子最近的表现,也提出一些建议及反思。此外,我还搞“亲子活动”、“家长写读后感比赛”、“家长QQ群聊天室”等活动,拉近了与家长们的距离。

    上学期始,开始写“我和我的46个弟弟妹妹的故事”,并以此为契机开设班级博客(http://blog.cersp.com/userlog/1562/index.shtml)。下设“班级公告栏”、“我们眼中的你”、“家教资料汇编”、“写在蓝天下”等专题栏目。目前,我们的班级博客已经受到了中央基础教育部门、省教育厅的关注。

    每一天,我的脑海子想到的就是“46个孩子”,充满的就是如何让我们3班更优秀。在我当班主任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的46个孩子齐心协力,争做第一,向着自己的高标准看齐!像上学期的年级“五项竞赛”我们3班就做到了年级第一,这也是我们3班历史上的第一次年级第一。

如果我们的孩子是和谐的,我们的班级是和谐的,我们的家庭是和谐的,我们的学校是和谐的;那么,我们的社会必定是和谐的。向着“和谐”,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就是一个普通班主任应该做的!

    我为3班而感动!3班因我而精彩!

    希望在我们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能看到我们每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辛勤与汗水,我们的每一个后进生都与其他孩子一样快乐的成长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10#

看到盛老师的作业帖了!读书笔记写的真好,真是个优秀的班主任!加油哦!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