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书笔记-《新课程关键词》之项目化学习 [复制链接]

1#

在阅读这本《新课程关键词》的书我曾一直思考在这样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如何帮助孩子们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刚好在阅读这本书的项目化学习这一关键词下,我找到了一些答案,先立贴记录一下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素养形成必须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在基于核心知识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完成活动,以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实现知识逻辑、活动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在此基础上,项目化学习应运而生。

项目化学习,它究竟从何而来? 我们要追踪溯源到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很多建筑学院会举办各种设计的项目比赛,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完成许多项目,质优者能获胜,设计出具体的产品就正是项目化学习的原始形态。

到了后来,项目化学习慢慢进入基础教育领域,主要归功于教育学家克伯屈的大力倡导。在当时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时代的背景下,克伯屈糅合了杜威和桑代克的教育思想,提出了设计教学法。我们可以看到设计教学法,它最明显的特点是取消了分科教学,以及现有的一些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所设计的学习单元。在评价的过程当中,它充分的发挥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使得教学更加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当然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这样在过分强调,以儿童经验组织教学的背景下,很容易会削弱系统知识的学习。所以到后来再继续发展,项目化学习就发展成了指向素养培养的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的意义为何?其实项目化学习的性质目前主要指向的是两种,一是视其为一种学习方式,而另一个性质则指向的是课程组织方式。当然在这本书当中提到,如果想要真正推动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关键的还是在于改变学生的常态学习体验和经历,所以将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能会更有利于推动学校学与教方式的变革。这也是本书当中,对于项目化学习的一种建议。

项目化学习有怎样的特征呢?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它是指向素养目标,其不仅仅是一个活动,而是指向素养目标的严谨的学习设计。既而在此基础上,设计有真实和挑战性的驱动问题,并且在这样的驱动问题下,实现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将所学的知识策略、方法技巧用于问题解决和项目成果的生成,从而获得深度学习的体验,最后实现项目成果的公开性。所以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的成果是公开的,不仅仅是给教师,还要有同学和专家等等,这样既反映出来了学生对于驱动性问题的解决也展现出了学生深度思考,深层理解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素养水平。

目前项目化学习从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进行如下划分:从实施主体上面会分为学生的自主项目以及教师的指导项目,目前的教育现状,更多的是教师的指导项目,但我们当然理想的是学生能够自主去实践项目。从实施的时间维度上面,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一到两课时的微项目,和一周或者几周的单元项目,以及长达一学期甚至更长时间的长项目。从学科结构特征角度,可以分为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多学科项目以及超学科项目,而从素养目标的定位上,可以将其分为活动项目化学习、学科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而活动项目化学习,他主要所涉及的是日常知识的综合与重构,主要是以校本课程的形式为主;学科项目化学习则主要就是以国家课程为主,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一般就是我们目前所提倡的两门及以上学科课程的综合研究性的学习。

在之前的教学中,关于学科项目化学习,我在其设计和实施上面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但仍存在一定的困惑。本书中则就“如何设计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给大家提到了很多建议,比如:先确定学科项目目标,第二步设计好学科真实的问题、再设计好学科实践、接着结合学科实践设计学生的学习实践、最后设计好学科项目公开成果的形式。在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曾以【改进餐车】这个单元项目为例,先是通过将其进行目标确定,再解构整个单元,形成单元项目的设计流程图,即确定好学科的真实问题,然后设计好学科实践;再在重构单元项目时,实现了学生学习实践的设计和项目公开成果的展示。学生从了解项目到建构知识,再到制作产品和展示汇报的过程当中,实现了整个项目的学习过程。

基于实践,如何设计具有思维含量的项目学习,我的思考主要在于:首先肯定是要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可以以项目子任务驱动,来凸显出学生的学;第二就是整体的体系架构,架构单元学习的概念体系,能够指引学生将碎片的知识结构化、学习方法显性化;第三,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比如提供一些典型有结构的探究性学习材料,这里面包括实践材料的有效性,探究学习记录单或者手册的设计使用,以及板书的设计等等;第四则要注重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习活动的输出,比如在过程当中设计相对应的子任务,且子任务中一定要能够看到学生具体的思维输出,以及对于其能力的发展。

关于项目化学习,我仍处于自己的学科项目学习的探索中。但是读过此书中的相关介绍,我对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有了答案:那就是——学习不是接受知识,它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过程,我们的教学也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个协助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可以不断地帮助学生破除旧的概念,建立新的概念,做到破中有立、立中有破、破立结合。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4/6/11 20:34:00 执行 移动主题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很棒的一本书
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TOP
3#

储蓄学习,阅读,一起加油
TOP
4#

一起学习
TOP
5#

有学习 有记录思考
TOP
6#

学习了,一起努力
TOP
7#

一起学习
TOP
8#

“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学习。
TOP
9#

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不断成长,共勉
TOP
10#

好好学习,一起努力
TOP
11#

感谢推荐,一起学习。
TOP
12#

谢谢分享!
TOP
13#

感谢分享!一起跟着学习!
TOP
14#

从实施的时间维度上面,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一到两课时的微项目,和一周或者几周的单元项目,以及长达一学期甚至更长时间的长项目。从学科结构特征角度,可以分为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多学科项目以及超学科项目,而从素养目标的定位上,可以将其分为活动项目化学习、学科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而活动项目化学习,他主要所涉及的是日常知识的综合与重构,主要是以校本课程的形式为主;学科项目化学习则主要就是以国家课程为主,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一般就是我们目前所提倡的两门及以上学科课程的综合研究性的学习。——这些分类很受启示
TOP
15#

回复 14楼翁昌舟的帖子

同感,在读到书中介绍的时候感觉对此内容的划分明晰了不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