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活动讲座整理 [复制链接]

1#
“走向探究”活动讲座整理
讲座一开始,章鼎儿老师就给我们明确了讲座的主题: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交流研讨。科学素养目标导向的、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交流研讨首先从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过程说起。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导入性活动—主要活动—交流研讨—(补充活动)--整理小结。研究认识交流研讨—得先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然后才能研究认识这个过程中的交流研讨。
1、    导入活动
·课的开始,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即将进行的活动,知道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导入性活动一般在3-5分钟里完成。
·3-5分钟时间里完成对课的主要活动的必要指导,不是容易的事。
·需要抓住最重要的东西。
例如注意力、吸引力、研究的方向、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条件、研究的基础等。
课例展示:非常棒的一个导入活动案例。
·上课前就告知大家:把手洗干净了
·一上课就问:都把手洗干净了没有?
·检查了两个人的手,摇头了,不满意
·这样吧,老师准备有碘酒,消消毒。知道碘酒,认识碘酒吗?
·在小组里看看碘酒,闻闻碘酒,就算初步认识碘酒了噢
·现在我们来用碘酒消消毒,彻底杀灭一下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上的细菌
·指导学生用棉签蘸碘酒,涂抹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上消毒
·都完成了吧?注意别再弄脏了这两个手指噢!
·活动一:用两个消过毒的干净手指取出10粒米饭,整齐排列摆放在每人分到的白纸上。注意:别把米饭给弄脏了!
·完成任务就坐好,有问题的举手。开始—

·后面的场景老师们可以想象了吧!两三分钟的导入活动,每个孩子都有了令他们十分惊讶的发现,并产生了问题,生发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学生很快证明了:不是“弄脏”,而是手上涂的碘酒碰上米饭变的颜色。
·全班同学一致的发现:米饭、碘酒,一接触就会变色
·在发现、解释的同时,是不是有问题产生呢?
·每个人都产生了问题啊!
  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会变色?碘酒碰到其他东西是不是也会变色?
·主要活动所要研究的问题产生了,研究方向清晰了,研究动机激发了
·课堂教学过程,水到渠成地进入到主要活动阶段了

2、    主要活动 (观察、实验、测量、调查、考察……)
·小学科学是个活动课程,这里说的活动,指的就是以小学生周遭地实际事物为认识对象的观察、实验、测量、调查、考察等活动。以实际事物为对象的直接认识活动。
·道理很简单,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科学学习活动是建立在观察、测量、实验、调查、考察等实际事物的感性认识经历基础上的。
·小学生正是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奠定了认识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获得认识能力如科学探究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什么样的活动能承担起小学生认识发展的基础,承担起多个领域发展目标的达成?
·当下课堂上常见的那些几分钟的活动,是无法承担这个任务的。
·一般过程中的主要活动意味着科学老师面临着整合设计一个主要活动的任务
·科学老师要尝试着设计出一个个课的主要活动来承担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重任。

3、    交流研讨
主要活动后的交流研讨,交流什么?研讨什么?
·交流什么?交流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产生的想法、发现的问题
·请注意:这里要补充一个对观察、实验、测量、调查、考察等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与这些活动的价值意义的重要认识
·观察、实验、测量、调查、考察等课堂教学活动,所有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提供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方法,并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在信息初步整理加工基础上产生初步的想法,以及发现问题,包括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与产生的新问题。
·研讨什么?研讨不一致的信息与想法,研讨比较一致的信息与想法;研讨可以达成的共识与表述,研讨发现的问题,研讨问题的提出,研讨提出的问题……
·主要活动后的交流研讨,也可以称之为:活动后的信息处理加工
·这是科学教学活动、科学探究活动、科学认识活动的重要环节
·从认识发展意义来说:前面的主要活动是为交流研讨做的准备
·观察、实验、测量、调查、考察等活动是为交流研讨做准备的
·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所获得的关于认识对象的丰富信息是在交流研讨中比对、鉴别出真、假、优、劣、有效、无效的
·并在交流研讨过程中结构联系、抽象概括,升华内化为新认识的
·对信息进行比对
·对信息进行甄别
·对信息进行整理
·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
分类、排列、联系、结构、归纳、分析、演绎、抽象、概括……
···整个规程是个思维参与的过程
·是个有效、高效的思维活动过程
·是个科学老师所追求的进行科学思维的过程

4、    补充活动
·交流研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再做个观察实验,包括重复观察实验一下的需求
·例如:出现分歧了,双方争论不休有时候补做一个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就可以简单快捷的解决问题

一节好的科学课,让学生的问题少下去?还是多起来?
·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多起来,越来越多
·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少下去到最后就没有问题了
·请问:哪一节科学课好?
·让学生产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是更好的科学课
·科学素养目标中,就有个重要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
·科学探究活动,就有个重要的指标:产生问题

5、    整理小结
整理小结阶段的一个重要建议:
·把活动的整理小结、把课的整理小结
·建立在全班学生共识的基础上
·建立在学生自己形成的认识基础上
·建立在全班学生的活动与研讨的基础上
以及尽可能地让学生完成自己的对活动共识的整理小结与表述
我们不要担心学生自己的认识、学生自己的表述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就算是有问题的认识与表述,作为认识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认识表述,其实是无可非议与指责的
·人的认识本来就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啊!

整理小结其实是交流研讨的有机组成部分
·交流研讨后期,达成的共识、存在的分歧、产生与提出的问题,清晰到一定程度,就自然进入整理小结了
·科学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表达中,,只是为了过程首尾的完整表达,从交流研讨中分离出作为过程结束的交流小结
··并在有需要的时候,穿插了补充活动
·所以,刚才说了比较多的整理小结,其实说的也是交流研讨主题
本主题由 管理员 火柴盒 于 2024/12/23 21:12:38 执行 移动主题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感谢分享~
TOP
3#

经典的课非常值得学习。
TOP
4#

谢谢分享!
TOP
5#

感谢分享
TOP
6#

章老师的经典课例,很值得学习
TOP
7#

整理小结是很多教师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
扔块砖头,换点玉
TOP
8#

章老师的经典课例,不同人看都有不同的收获
TOP
9#

章老师的课,常看常新~
TOP
10#

感谢分享。
TOP
11#

感谢分享,干货满满
TOP
12#

谢谢分享!
TOP
13#

感谢楼主分享!
TOP
14#

好东西,感谢分享。
TOP
15#

感谢分享
TOP
16#

感谢老师的分享,学习
TOP
17#

经典课例,很值得一学
TOP
18#

小结很容易忽视,但是小结很重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