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曾卫忠:2024-2025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个人专贴 [复制链接]

11#

总132期学习体会:科学课该为孩子的素养发展做些什么?

                                                                                                         给足学生时间,给你一个不同的结果

                                                                                                 ---科学课该为孩子的素养发展做些什么?学习体会

   昨晚听了视频回放安吉县外国语学校叶军老师的讲座《科学课该为孩子的素养发展做些什么?》,叶老师的观点、课例及课后反思及改进,从更大、更宽、更高的角度,去诠释、做实践、去反思素养发展的具体操作路径及如何达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触动。


  首先,叶老师分享了章鼎儿老师提倡的走向探究的课堂结构【导入活动(3-5分钟)-主要活动(15-20分钟)-交流+研讨(10-15分钟)-拓展活动+整理小结(3-5分钟)】的真正意图是主要活动后的研讨活动才是学生素养提升的关键。


   其次,叶老师分享了对学生素养提高的思考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叶老师从活动设计、记录单的设计以及交流研讨的组织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同时也指出当前的问题:学生没问题、活动设计指向结论、交流研讨追求结论以及教师介入太早、太多.....等都是我们科学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再次,叶老师播放了自己的课例《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及谈了自己的课后反思及改进。叶老师只要谈了三方面:1、如何达成学生素养的发展?主要从素养的外在体现来做:行为表现、科学思维、学习能力及态度观念。2、记录单的设计问题及改进;3、交流研讨部分的问题及改进。


   最后,叶老师总结出了两条交流研讨的路径:1、基于趋同存异的全班交流研讨。交流前2分钟整理、逐组展示交流、有质疑的可以举手提问、教师记录在黑板用简短词句摘录要点和问题,不介入、不追问、不打断学生的交流、全班看摘录关键词达成什么共识?2、基于核心问题的交流研讨。交流前2分钟整理、一组学生展示交流、不同意见可质疑或补充、教师摘录趋同认识,课例《电磁铁》。


总的来说,叶老师的达成学生素养的方法,主要落实在交流研讨方面的具体路径,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质疑路径1 每组都上来交流,课堂的时间估计难于满足,路径2更适合实际的课堂需要。



TOP
12#

                               先模仿,再创新                    

                                --听中小学创意实验设计的思与行(刘松)有感


                                                                                                2024年第4期,总第106期

       刘老师已经是个网红,上过电视台,文章登过杂志,一大堆的荣誉和成绩,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刘老师从实验类比赛简介、创意实验的思考、创意实验行动及案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他的创意实验的经历和经验,是一次实用、实在的讲座。


       首先,刘老师跟我们分享了科学(实验)表演类大赛有哪些?从全国性的到各省市的大赛等。


其次,刘老师跟我们分享了趣味实验的思考。他的讲解包括了:1、现实背景(应试实验、教材存在的问题);2、设计目的(鼓励动手实验、激发创意、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精神、提供机会等);3、素材来源(利用好身边的材料);4、政策依据(课标、教育部文件要求)。5、以器材为中心。比如:用纸、吸管、橡皮筋、硬币、塑料瓶、纸杯、气球、光盘等。6、以概念为中心。比如:磁铁的性质、力、声音、空气、水电、错觉等。7、以玩具为中心。比如:力、电、声音、磁力、空气的玩具等。8、以生活为中心。比如:魔术、小发明、创新研发等。


   最后,刘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创意实验行动及案例。他的分享包括了科技课、创新实验展示、学生家庭实验作业、表演大赛、亲子科学小实验的创意实验行动以及声波万花尺、木牛瘤马案例分享:项目简介、研究背景、研究历程、使用效果四个方面来阐述。最值得的是,刘老师分享的创意实验的突破策略:把握好实验设计的8个原则(目的、科学、安全、可行、简约、创新、趣味及启发性)、掌握好实验改进的8个方向(可视化、定量化、集成化、互动化、个性化、智能化、游戏化及普及化)、充分利用网络科学实验资源(自媒体、纪录片、科教节目、QQ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及书籍杂志等)、充分吸取科学阅读带来的营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实验难点、与时俱进尝试新材料的运用、矢志不渝的跟随大咖的脚步、人机对话高效启发创意突破、如何来检查自己的创意是否有创新性(搜索引擎、购物网站、社交媒体及专利网站)。


   正如刘老师说的:先模仿,再创新,失败了,继续来,一起加油吧!


TOP
13#

项目化学习的选题思考

                    选题,都在身边

                        ---听程伟峰《项目化学习的选题思考》有感

        听了程老师的《项目化学习的选题思考》的讲座,学到了很多有关项目化学习的内容,他从科学课程资源建设、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选题、基于教材的选题、基于学习环境的选题、基于生活环境的选题、项目化学习的资源支持共七个方面,给了我们理论、实践、案例等等方面的指导。


   一、科学课程资源建设,有助于进行科学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开发与利用原则(符合课标要求、实行多元主体开发、贴近教与学的实际)、开发与利用建议(注重教材拓展内容、校园环境、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项目化学习,是支持学生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培育素养的一种教与学的新样态。包含基本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合作沟通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三、项目化学习的选题。包含选题原则(把握方向性、符合科学性、体现适切性)、选题方向(基于教材、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选题)。


四、基于教材的选题。基于教材某一单元内容、某一拓展资源、某一节课内容进行思考。比如:【基于某一单元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1-6年级教材项目化教学内容筛选(一上设计和制作一个测量纸带、一下给动物建个家、二上设计和制作一顶帽子、二下制作一个指南针、三上制作一个热气球、三下我们的“过山车”、四上制作我们的小乐器、四下模拟安装照明电路、五上设计和制作机械摆钟、五下制作和测试我们的小船、六上体验和制作活字印刷术、六下设计、制作和测试塔台模型);【基于教材教学内容拓展环节的筛选】比如:1、给校园植物挂牌,并制作校园生物小报,也可以拓展到校外。2、制作手摇发电机。3、设计制作一个盆栽浇水的简易滴漏装置。4、做一个堆肥箱。5、如果要让小车运动的更快,可以怎样改进过山车?6、在学校科技节上,同学们可以尝试制作一艘大型纸船。7、组装一辆太阳能驱动的小车。8、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等等。


五、基于学习环境的选题。校园环境、活动场所、设施的开发利用(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种植园、养殖场、科普宣传区、科学活动区、探究实验室等)。


六、基于生活环境的选题。包含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动植物、气候、地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社会资源:贴合学生实际的社会资源,有利于学生未来更好的融入社会,比如:木制玩具的点差、观摩和设计制作、实地考察项目、研学活动、包含跨学科学习)。


七、项目化学习的资源支持。1、投入必要的资源(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设备、功能室、专业教师和指导员、教师培训和材料)。


程老师的讲座,实在、地道,落地强,值得学习和借鉴。

TOP
14#

努力学习向未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