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体验自然力量,感悟生命故事 ——科学教育下体会生命之美《读书... [复制链接]

1#

常生龙老师在《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中 提到“教育即生活”,我理解是教育需要融入到学生生活中,即贴合实际。自然科学属于科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在自然科学中,自然便是它的“实际”。在小学阶段,我们要求孩子在自然科学学习中汲取养分,却常常未能够提供真实的自然环境,使其真正地感悟自然生命。唯有孩子们沉浸在一个真实的充满神秘感的自然世界,才会对一切充满向往,愿意去积极探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大自然还给儿童,这才是自然科学教育的本质。

一位幼儿园老师曾以独特的目光写下:“校园的篱笆边有一个角落,那里凹凸不平,树木和花朵长得很长.......有一次我发现吸引孩子们的不是精致的花坛,也不是在水泥地打闹,而是聚集在‘死亡之角’,有的看着蚂蚁搭桥,有的寻找昆虫打架,而不知名的生物在昏迷不醒.......诚然,整齐划一的花坛缺少了一份自然的天然错落,冰冷坚硬的水泥地日子久了也失去嬉闹的兴致,所以奏着天然乐章“死亡之角”却成为了孩子们的精神天堂。虽然此刻的大自然似乎显得有些简单,但只有这种本色才能给孩子们独特的感觉,深深地融入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可以说,有时我们看待自然的眼光常常过于狭隘了,甚至是仅将其简单地视为种植花草或饲养动物。科学中要求孩子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凤仙花的生着变化和环境要求。教师们常常想到种植的过程相当有教育性,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变化。殊不知,当凤仙花被“移植”到盆栽中,它已失去了其原有的自然氛围,这样一来,它与自然中的凤仙花虽是同一种生物,但意义却完全不同:对孩子来说,盆栽里的凤仙花仅仅只是凤仙花,周围并没有其它自然的事物;而自然中生长中的凤仙花,在孩子观察凤仙花存在的环境,感受它与周围的生物相互影响,感受蓝天、花朵、雨水等形成的风景,能够远超过仅仅在家中“豢养”或图片“欣赏”的体验的自然力量。因此,我们说只有让孩子真正融入大自然,才能唤醒他对自然的好奇心,他的精神才能得到润泽与滋养。

要想孩子唤醒孩子天生的好奇心——此时谈论好奇心就是谈论个人对某件事的态度问题,感兴趣就是能全神贯注于某个对象——那么至少要有人来分享他的感受,和他一起分享发现的乐趣。一旦唤起好奇心,他们便会积极探。这便是更长远的意义:为孩子对事物保持好奇心,感受到超脱于知识外的生命故事。

的确,大自然的神秘感所引发的好奇心对孩子们来说有着更为长远和深远的意义。甚至可以说,美的直觉、对自然的敬畏以及由此产生的好奇心和敬畏,对儿童和成人后的世界都具有生命本体的意义。对于一个仍然保留着天性的孩子来说,他们探索的目标类似于自然哲学,例如大自然过去是什么样的,宇宙从哪里来,或者它是否总是在这里,为什么鸟儿会飞,白云是如何不用脚行走的。这种好奇心不仅给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动力,也给了他们安定下来的基础。试想一下,如果孩子们失去了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他们的精神世界将会多么贫瘠。那么,如何保持儿童这种天然的好奇心呢?

我们应该让孩子自由体验和感受自然。观察树木,观察四季树叶颜色的变化,观察不同树木生长的差异,体验爬树的乐趣……一棵大树每天吸收的水分,每年树芽发育的季节,快要枯萎的树干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林中植物和小动物等构筑的多种生态系统。这一切都让孩子们沉醉其中,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身边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从各种角度去欣赏它。当孩子们经历自然力时,我们不能强迫他们学习所谓的抽象自然知识,也不能强迫他们记住动植物的名字。孩子们应该体验自然力量,而不是拥有自然知识,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自然知识是人类探索的结果,动植物的名称只是一个象征。孩子们在感悟生命故事中汲取的营养,比拥有任何“知识”和“符号”更为重要。

这种教育不一定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理性的人,但一定能培养出富有美感和生命感悟的灵性的人。一个理性的人只是低头走着人生的道路,而有灵性的人活着,仰头追问着浩瀚的星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他是宇宙的公民。

分享 转发
TOP
2#

给学生一杯水老师需要有一桶水
TOP
3#

读书使人明智。
TOP
4#

明理  明德  明智
TOP
5#

培养有灵性的孩子。教育即生活。
TOP
6#

生活是最好的科学课堂
TOP
7#

给学生一杯水老师需要有一桶水
刘莹 发表于 2024/3/16 17:58:27
要有一江水
TOP
8#

腹有诗书气自华
TOP
9#

读书是提升自身素养的必经之路。
TOP
10#


最好的教育即生活。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