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兰溪团队——桂馨2024年第2期,总第104期 [复制链接]

1#

韩老师做的《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践》给了我很多学习的地方与思考:

1. 评价的功能:我们的评价重在结果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这与评价的难易程度有关。结果性的评价操作起来比过程性的评价更容易,所以这是导致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的原因。

2. 评价的维度:既然是评价,肯定有不同的维度或者不同的方面,并且为了适应不同的学生,评价的维度应该有递进或者说层次性,这样才能适应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3. 评价的语言:过程性评价即课堂评价,我们要精准到位,有一定的启发性和鼓励性,避免简单的一句:“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普适性的评价语言。

评价是促进教学往深、往远、往高处走的必要教学方式之一,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和结果中都要运用好评价。

分享 转发
TOP
2#

韩老师的讲座内容是围绕教学评价展开,不仅有理论,还有各个学科的实践案例展示,让我听起来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也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韩老师的理念,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借鉴。主要感受与收获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目的与评价相挂钩
    教学目的应该根据课程标准、课本、教参三者进行设定,并结合学生的学情适当调整。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将目的前置,如需要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进行信息的搜集与整理时,提前告知学生学习目的,让学习目标性更强,效率更高。
2.评价依据
     教学评价一般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以后者为主,在课后的作业本、测试中体现。但近年来大家的目光越来越聚焦到过程性评价中,在学习中评价、在评价中反馈并调整教学策略,然而如何设置过程性评价的标准?是大多老师遇到的难题,韩老师提到应该是“学习目标、评价任务、评价标准”三者之间相互勾连,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多个教学小任务,有点像语文教学中的大任务群和小任务群(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是显而易见啊)。
另外也要开展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专注,可以在科学课堂教师演示实验中进行实践,比如弹簧测力计使用中,老师演示一些正确或错误的方式,让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指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质疑精神,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兰溪团队马进荣
TOP
3#

进入教育领域,我逐渐认识到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次参加《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践》的线上培训课程,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教学评价的设计理念与实践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对于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和实践性有了新的认知。过去,我总是认为评价就是考试,但这次学习让我明白,评价其实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过程。除了考试成绩,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都应纳入评价的范畴。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有助于教师更精准地调整教学策略。正像韩玉明老师所说的我们需要从目标中能看出通过什么样的活动,做什么,达到什么程度。从评价任务中能看出学生究竟要做什么,怎么做。从标准中能看出学生要做到什么程度,是任务达成的表现程度。
与此同时,我也了解到教学评价并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都是重要的评价方式。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与进步。在韩玉明老师给出的案例之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两位老师,一是孙雯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自己创作的想法与意图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创意的优点与建议等方面相互交流与评价一下,每人说三条,对下一步设计与创造作品会起到促进的作用,而且是从孩子的视角提建议,更真实合理。二是洪梦楚老师的眼神、手势、体态语言与对学生的拍打、扶助等肢体动作。对学生与教学活动进行无声的评价、指导与鼓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维持班级的纪律。还可以调节、缓冲教学的节奏,为学生下一个活动加油助威。
我在教学评价的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如何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如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如何将评价结果有效地反馈给学生?这些问题都在不断地促使我反思与进步。
经过这次学习,我深感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践是一项既具理论性又具实践性的工作。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与总结。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会更加熟练地运用教学评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兰溪团队黄年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