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七节《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其中一开始就提到了消化的概念,教材中是这样表述的:“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作消化”。我对教材中这样定义消化的概念,有一些疑问。我觉得消化是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的过程,但是能量就不对了,消化器官不能将食物转变成能量。


对此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在教参中是这样定义消化的:“把食物变成可以被人或动物吸收的养料的过程”,我觉得教参中的定义更合适。


我又去查找了百度,百度对消化的定义是:“消化,是指动物或人的消化器官把食物变成可以被机体吸收养料的过程。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同时,我又查阅了浙教版初中教材,教材中对消化的定义是:“ 人体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digestion)。消化有两种类型,即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在物理消化过程中,食物会逐渐被软化和细化,如食物在口腔中被牙切割、研磨成小碎块,胃肠的蠕动等;在化学消化过程中,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经各种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成能被机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即营养物质。


综合这三者资料,对消化的定义都是把食物变成可以被机体吸收养料的过程,而非能量。同时我再去查找能量的获取途径,从教材中我们会发现,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并且是在活细胞内分解有机物后,释放出来的。而非是消化器官将食物转变成能量。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材中对消化的定义是不严谨的。[/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