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团队李基尧:2024-2025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个人专帖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成员学习说明和任务单

报名申请时间20241月26日——2025年11月30日

网络研修时间20241月26日——202512月30日

资料汇总评选:2026年1月——2月

评比结果公布:20263月

为方便落实网络研修过程管理和研修成果统计,“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成员的学习任务采用积分制,分为“学习分”和“成长分”两个部分,所有资料时间界定在2024年1月26日-2025年12月30日。

一、学习分

成员或团队的学习分资料,需在每期网络研修结束后至下月研修开始前,将资料汇总到一个文件夹,以压缩包的形式发送至指定邮箱173692760@qq.com。在最后一期(2025年12月26日)附上参与期数目录。

举例说明:2024年1月26日的研修资料,最迟需在2024年2月25日24时前发送,当月提交时间截止不接受补交资料。文件夹建议采用“姓名(团队名)+总期号+研修资料”,比如陈建秋总第103期研修资料。

1.宣传:每期1分

积极宣传馨火科学网络研修的活动通知或海报,发布在QQ、微信、钉钉群或朋友圈,发布时间要求在研修活动当天8点之前,每期1分,以截图为证。

2.研修:每期10-20分

及时收看馨火科学网络研修的直播或回放,记录该期研修的总期号、主讲嘉宾和分享主题,说明是收看直播还是回放,撰写有一定价值的学习笔记或体会,后期评比时由学习组组织名师进行评分。

3.互动:每期1分

参加网络研修直播时,提出的问题被主持人或嘉宾采纳解答,每期1分,根据研修工作组公布的获奖名单计分。

*以上内容到时候可参照微信群里提供的研修记录样本汇总。

二、成长分

1.成绩:按说明加分

网络研修期间,取得的县区级或以上的科学类荣誉、优质课、公开课、讲座、教学技能比赛、论文课题等获奖发表(不包括指导学生比赛),每人次加1分,团队集体类获奖每次加5分。后期评比时需提供正规文件或证书作为凭证,并要求先自行进行统计汇总。

2.发表:每期加1—3分

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在小学科学教学论坛”设有专版,在此版块建立个人或团队专贴,并将每期的学习笔记或体会在下月研修开始前(这一点非常重要)发表分享,后期评比时由工作人员统计,每期加1分。特别优秀的学习笔记或体会,工作人员会推荐到桂馨公众号“桂馨科学云”发表,则每篇再加2分。

网址:小学科学教学论坛»互动专版»桂馨之友

分享 转发
TOP
2#

一、学习分:

【得分标准】

成员或团队的学习分资料,需在每期网络研修结束后至下月研修开始前,将资料汇总到一个文件夹,以压缩包的形式发送至指定邮箱173692760@qq.com。在最后一期(2025年12月26日)附上参与期数目录。

举例说明:2024年1月26日的研修资料,最迟需在2024年2月25日24时前发送,当月提交时间截止不接受补交资料。文件夹建议采用“姓名(团队名)+总期号+研修资料”,比如陈建秋总第103期研修资料。

1.宣传:每期1分

积极宣传馨火科学网络研修的活动通知或海报,发布在QQ、微信、钉钉群或朋友圈,发布时间要求在研修活动当天8点之前,每期1分,以截图为证。

2.研修:每期10-20分

及时收看馨火科学网络研修的直播或回放,记录该期研修的总期号、主讲嘉宾和分享主题,说明是收看直播还是回放,撰写有一定价值的学习笔记或体会,后期评比时由学习组组织名师进行评分。

3.互动:每期1分

参加网络研修直播时,提出的问题被主持人或嘉宾采纳解答,每期1分,根据研修工作组公布的获奖名单计分。

*以上内容到时候可参照微信群里提供的研修记录样本汇总。


【具体得分】11分+

4楼:20240126馨火学堂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2024年第1期(总第103期)黄春方老师《日本科学教育考察见闻》

研修(看直播+笔记)10+互动1分=11分
TOP
3#

二、成长分

【得分标准】

1.成绩:按说明加分

网络研修期间,取得的县区级或以上的科学类荣誉、优质课、公开课、讲座、教学技能比赛、论文课题等获奖发表(不包括指导学生比赛),每人次加1分,团队集体类获奖每次加5分。后期评比时需提供正规文件或证书作为凭证,并要求先自行进行统计汇总。

2.发表:每期加1—3分

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在“小学科学教学论坛”设有专版,在此版块建立个人或团队专贴,并将每期的学习笔记或体会在下月研修开始前(这一点非常重要)发表分享,后期评比时由工作人员统计,每期加1分。特别优秀的学习笔记或体会,工作人员会推荐到桂馨公众号“桂馨科学云”发表,则每篇再加2分。
TOP
4#

126日,听了黄春方的《日本科学教育考察见闻》,我感触颇深。

从心底里讲,一想到历史,我对小日本非常痛恨,痛恨他们的人,更痛恨他们的文化。但听了黄老师的介绍,我感觉有些地方非常惭愧。因为日本教育有不少是学习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教育,而且他们实施的比我们更好,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就比我们做得好。

1.在教学设备上,体现了节俭。从黄老师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日本的课桌已经用了好几年了,从图片中也看到很多课桌非常陈旧,但依然在用。再者,教材上也好,教具上也好,用得时间都很长了。有的教具教师们共同开发,共同使用,实现共享。这一点继承了我们节俭的优良传统,但我们国内却遗忘了。课桌是崭新的,稍微一点旧,就开始大批量的更换;教具是崭新的,科学教具几乎每年都订,不少都浪费了;教材不断地改,导致很多教学资源浪费。

2.教学上体现做中学。他们非常重视实验教学,从几个教学短视频中,教师在教学中处处体现了科学实践,完全是做中教,做中学。印象深刻的是学生杠杆展示,把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现的淋漓尽致,也体现了科学精神。

3.日本的教学氛围比较浓。在视频中,我们发现对一堂课日本的老师和我们一样也是大家共同讨论共同研究。不仅如此,在教具上,大家也群策群力,共同发明,提升大家的教学水平。

日本虽然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国家,但他们的教学还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他们很多教育和教学博采众长,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TOP
5#

1月26日,听了黄春方的《日本科学教育考察见闻》,我感触颇深。从心底里讲,一想到历史,我对小日本非常痛恨,痛恨他们的人,更痛恨他们的文化。但听了黄老师的介绍,我感觉有些地方非常惭愧。因为日
付出永远美丽 发表于 2024/2/17 15:07:23
感谢分享,来学习和看看格式
TOP
6#

1月26日,听了黄春方的《日本科学教育考察见闻》,我感触颇深。从心底里讲,一想到历史,我对小日本非常痛恨,痛恨他们的人,更痛恨他们的文化。但听了黄老师的介绍,我感觉有些地方非常惭愧。因为日
付出永远美丽 发表于 2024/2/17 15:07:23
不需要照片对吧
TOP
7#

2024-2-0004

韩老师通过《科学课程标准》对评价的明确要求、教学评价的设计、例谈“教——学——评”一致中的评价方式和方法这三个方面的介绍,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指点了教学中评价的重要性和如何评价的方向。

韩老师强调了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强调了“教学评”一体化,从而关注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的真实表现与思维活动。而我们往往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通过韩老师的点拨,我明白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

韩老师在谈及“教学评”一致性时,特别强调了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目标、评价与教学三者必须保持一致,从而达到预设学生做的怎么样。而我的过程性评价往往走走形式、过场,从未考虑过与目标的一致性。通过韩老师的叙述,我深刻意识到过程评价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几句鼓励话,更重要的是要达到教学目标。

韩老师围绕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评价任务指向要明晰,可执行,通过九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设计评价任务。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加强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当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来讲述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时,直播现场一下子炸了锅,都认为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地位,强调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韩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里,在注重评价的同时,切实加强评价的多样性和评价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有收获。

TOP
8#

韩老师通过《科学课程标准》对评价的明确要求、教学评价的设计、例谈“教——学——评”一致中的评价方式和方法这三个方面的介绍,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指点了教学中评价的重要性和如何评价的方向。韩老师强调了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强调了“
付出永远美丽 发表于 2024/2/29 10:23:11
李老师真高效
TOP
9#

听林老师讲座有感

林雅芸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她和学生一起开展的船的项目《我的船长我的船》,感受到在此项目中学生对此项目的参与度和主体性反映得淋漓尽致,感受到学生在这个项目中实践能力、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科学品质的培养都得到了提升,同时,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大课程概念融会贯通。

《船》这一单元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基本上老师都开展过这个项目,本人也不例外,但能做到像林老师这样开展此项目的,却是少之又少。通过此次学习,觉有有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 搞项目化学习的决心。项目化学习对于学生的知识运用,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都会带来很大帮助。但由于种种原因,要么无法开展,要么中途夭折,要么草草了事。以《船》这单元为例,往往因为课时问题、课后家长不配合问题,场地问题等等,无法实现可以载人的真船项目,最多只能做几艘小船算完成了该项目的学习。又以《做高塔》为例,本打算让学生做真正的高塔,材料学生自由发挥,但过了一个月发现学生毫无动静,甚至连材料都没有准备。最后只得自己买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高塔模型。而这些困难相信林老师也遇到过,只是她坚持了,而我打了退堂鼓……坚持就会成功,缺少那份执着。

2. 多学科老师的合作。在林老师的介绍中,她们是几个老师合作,各学科老师之间的合作。我往往是单打独斗,因为在我的脑海中,学科老师之间的合作很难,主要是学科老师的衔接度不高。虽然从课程的角度看,合作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往往走不出这一步。林老师的介绍,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学课之间的合作给学生带来的收获。

3. 充分利用资源。在林老师的介绍中,我感受到了林老师为了项目化学习,充分利用资源,使项目开展更顺利,更有效。林老师利用学校资源(游泳池),教师资源(老师团队,其他任课老师),家长资源等。而我们往往在项目化开展过程中资源不足的原因导致无法完成:如时间不够无法协调,学校资源不够,家长不配合等等,而这些资源却成了我们开展项目化学习的绊脚石。我们要学习林老师的能力,把资源整合,为项目所用。

    项目化的开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我们要学习林老师那样扎实开展项目化学习,使学生有真正的收获。

TOP
10#

刘松老师《中小学生创意实验的思与行》讲座中为我们展示了他和学生们带来的有趣的创意实验,也分享了他对科学的那份执着和情怀。

刘松老师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创意实验作品的视频,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大部分创意实验作品看似高大上,但实验材料简单,制作方便,操作容易,更重要的是学生和老师在实验过程中体现了乐趣,感受到了其中的魅力。

刘松老师的这些有趣的创意实验,激起了听讲座老师的极大兴趣。老师在纷纷赞叹刘松老师的同时,都关注了他的公众号,当然我也不例外。从公众号中不难发现,刘松老师好不保留的把这些有趣的创意实验奉献给大家,旨在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到这个有趣的活动中去,带给更多的学生创意实验,分享他们的快乐。

刘松老师的这些有趣创意实验,正是对科学教学的那份执着和情怀。他在讲座中也提到了他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真是这份执着和情怀,成就了那一个个有趣的创意实验,成就了学生们对创意实验的那份喜爱,成就了今天的刘松老师。

  我们要学习刘松老师,不仅仅学习他所创造和发明的那一个个创意实验,更重要的是学习他那种对科学教学的执着和情怀,同时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学生也变得热爱科学,喜爱有趣的创意实验。

TOP
11#

程老师通过自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项目化学习如何选题,他告诉我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多元主体开发和贴近教与学的实际,这对我们寻找项目化学习项目提供了原则和要求。

接着他告诉我们什么是项目化学习及基本理念,告诉我们项目化学系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促进学生团队的合作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告诉我们项目化学习的优势,帮助我们知道了积极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必要性。

然后,他告诉我们项目化学习选题的原则和选题方向。特别是选题的方向,为我们选择项目化学习指示了明灯。他点出了选题方向主要是基于教材,基于学习环境和基于生活环境,这些选题的方向都是仅仅围绕身边开展项目化学习的。

他通过鲜明的例子阐述了如何基于教材开展项目化学习,这些鲜活的例子为我们开展项目化学习提供了素材。

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利用生活环境开展项目化学习,他挖掘自己家乡资源,开展项目化学习。他通过云和梯田自然风光,梯田农具、民风民俗以及梯田美食四个方面开展云和梯田乡土资源的分析与勾勒,开展项目化学习。这些活动,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对乡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值得我们学习。

程老师通过理论和自己的实践告诉我们项目化学习的好处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项目化学习,为我们开展项目化学习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学习程老师扎根乡土,挖掘乡土文化,扎实开展项目化学习。

TOP
12#

冯老师从自身经历出发,给我们讲述了自己怎样通过观察植物、研究植物,把自己研究所得积累起来,参加科技大赛,获得了很多荣誉的故事。尤其是缠绕茎植物的缠绕方向的研究,印象特别深刻。

缠绕茎的缠绕方向一个特别不起眼的小发现,通过查找文献,冯老师大胆猜测,预判与地球的磁场有关。然后和学生一起研究,通过几年的坚持,研究得出缠绕茎的缠绕方向与地球磁场有关。

冯老师的研究经历为我们的科学实践研究指引了方向,起到了点睛作用。突然发现,其实科学实践研究并不难,只要我们善于细心发现,敢于大胆尝试,乐于持之以恒,就能够有所收获。

冯老师的研究经历也告诉我们,只有我们真正喜欢科学,乐于研究科学,为科学教育甘愿奉献,才能成为一个在科学教学上有所成就的好老师。

我们要学习冯老师,不仅仅学习他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学习他对科学教育的钻研精神,对科学教育的奉献精神。

付出总是美丽的,让我们向冯老师那样,善于发现,乐于研究,敢于奉献,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科学老师。

TOP
13#

昨天有幸听到南京大学教师马博士的讲座,真的是受益匪浅,启发很大。

马博士首先告诉我们一堂课往往从现象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实验研究,找到相关证据,得出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

接着他通过与我们互动,告诉我们学生研究怎样的问题?研究怎样的现象,做怎样的研究等一些关系学生真发展的理论和见解。

他通过气体受热膨胀这个问题研究,告诉我们学生研究的问题要从经验出发提出,指向解释现象而不是从知识出发指向教的概念。然后通过植物生长需要水分和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告诉我们问题的提出要从解释现象,指向多个可能观点,从日常经验中提出来。后来通过物体沉浮的影响因素告诉我们现象要来自于生活,只有与学生的兴趣和日常经验相关,才能推动学生发展对他们习以为常的现象更加深入的解释。通过热胀冷缩的例子,告诉我们学生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和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与学生的日常经验和兴趣有关,而不是为了得出知识的实验。通过植物向阳生长高武我们学生在科学课上要以解释现象为认识目标,使用探究要素实验认识目标,发展对现象的解释,提出新问题,更深入地解释现象,而不是做一些活动来理解概念。

马博士的讲座使我认识到虽然教无定法,但是必须从真现象出发研究真问题,通过真研究发现真科学知识,然后再不断地研究,不断发现解释现象的真知识。我们必须从科学出发,从学生出发,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乐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体会科学的真、科学的乐和科学的研。

TOP
14#

项目化学习是最近比较热的一种实践教育方式,也是科学教学真正落实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等核心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技术与工程领域的项目化学习,需要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还涵盖了美术、数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真正把各学科的知识融入到项目化学习中去。

徐亮老师通过滴灌浇水的实例来告诉我们如何开展技术与工程领域跨学科项目学习。

徐老师通过背景分析、思路构架、设计实践,感悟反思四个方面来交流滴灌浇水设计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

通过背景分析,了解到了滴灌浇水设计和制作,融入了科学的结构与功能,综合实践和劳动教育等多学科的知识和应用。也知道了徐老师课前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了解,并进行了分组和布置了相关任务。这一步非常重要,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保证该项目化学习能够扎实有效的进行。

徐老师展示的部分学生的项目清单,感受到了该班学生的科学素养非常好,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都非常强。

徐老师的课堂紧紧围绕两条主线:工程设计物化的实践线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思维性,通过情景入项、明确目标;讨论分析、设计方案;全班交流、完善方案;小组合作、制作测试;展示汇报,评价改进;回顾小结、激发新思;引入新知,生成拓展七个步骤展开学习。、

徐老师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滴灌浇水设计,这样的导入更贴近学生生活,使设计与制作更具实效性,生活化。而利用身边的材料(废弃可乐瓶)更能体现实用性和生活化。最为提倡的就是学生进行设计汇报,我们的学生往往对设计这一环节不喜欢做,更不喜欢表达,而徐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了学生的思行合一。

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作,从制作作品的汇报看,效果非常好,而且部分小组进行了发散性思考,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解决了滴灌设计和制作。

徐老师这个《滴灌浇水》课堂设计和展示,告诉我们其实项目化教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以实现,只要我们关注生活中的小问题,联系实际,结合各学科的综合知识,完全可以开展一些小项目学习。而项目化学习的可以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各学科的融合学习。因此,我们要像徐老师那样,多探索科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TOP
15#

一个不是科学老师的孙老师,却给我们在科学教学方面带来了不一样的启示。

他从自身出发,告诉我们如何爱上科学:要保持一颗好奇心,要遵照科学精神,要广泛阅读和思考。这不仅仅是对学生而言,更是对我们老师的要求。只有老师爱上科学,学生才有可能在老师的影响下喜爱科学。

他从自己的理解告诉我们小学科学课的目标是什么:是提高所有孩子的科学素养同时鼓励少数对科学有强烈兴趣;培养科学思维最重要,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是锻炼科学思维的副产品;不必追求全才,而要培养具有创新的科学家。他的观点与我们科学培养的核心素养差不多,但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培养具有创新性的科学人才,他的观点更具社会性,更能体现科学教育的目的性。

他重点告诉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首先告诉我们科学思维的基本循环:提出问题,假设及猜想;设计实验,进行试验,获取信息。这五个方面不断循环。他告诉我们鼓励我们的学生提问题,然后逐渐总结归纳好问题进行研究,并强调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同时告诉我们在科学课堂上鼓励学生试错,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他的观点恰恰是我们老师所欠缺的,我们往往通过一系列问题的串联,然后通过实验研究解决问题。而没有真正从学生出发,从学生问题出发,从学生生活出发,没有真正研究,所做的一切往往都是为了知识出发,是假研究,只做到了知识的传授,实验的操作,忽视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最后孙老师给我们科学老师提出了期望:鼓励提问,鼓励试错,鼓励创新。短短的12个字,道出了科学教学的核心素养,也道出了我们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老师,更道出了我们应该怎样培养一批科学方面的优秀人才。

TOP
16#
TOP
17#


226599
付出永远美丽 发表于 2024/10/7 13:16:12
第二本是全套吗?
扔块砖头,换点玉
TOP
18#


226599
付出永远美丽 发表于 2024/10/7 13:16:12
李老师参与度高,反思深刻,有这样的礼物赠送非常赞!
TOP
19#

桂馨的馨火课堂中的专家学者的讲座包罗万象,让我们能学到小学科学不一样的知识,我觉得很有借鉴价值。
TOP
20#

感谢分享,馨火的火炬已经燃起,我们的心也应该跟着燃起
TOP
21#

回复 17楼扔砖换玉的帖子

只有三年级上册
TOP
22#


226599
付出永远美丽 发表于 2024/10/7 13:16:12


暑期读了《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深受启发。准备再读,精读!
TOP
23#

点赞学习,是一个非常有学习力的老师,学习到了很多,感谢!
TOP
24#

回复 15楼付出永远美丽的帖子

总结体会很到位,向您学习
TOP
25#

郑教授在《跨学科概念和跨学科学习》中首先提到了总书记对科学教学的讲话,提升了科学教学的重要性,我听了心潮澎湃,同时也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郑教授然后还引用教育部等再次强调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接着郑教授围绕几个重要问题讲述《跨学科概念和跨学科学习》。

1.什么是科学素养?他结合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立德树人,强调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2.什么是学科核心概念?他指出了《课标》中的13个核心概念作为学生学习科学,提升核心素养的载体。

3.什么是跨学科概念?他告诉我们跨学科概念是指跨越学科界限的共通概念。通过联系不同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和工程的认知框架,树立整体的世界观。跨学科概念能有效地弥补分科学习的缺陷,是联系不同学科的桥梁和纽带。

郑教授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知识点,告诉我们如何落实跨学科概念,渗透各种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

最后郑教授告诉我们重视探究实践,强化了跨学科概念,取消了四大学科领域的表述;通过真实情境下的探究实践活动,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跨学科概念,在不同学科知识建立联系。

通过聆听郑教授《跨学科概念和跨学科学习》的讲座,使我明白了科学教学的核心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跨学科学习,受益良多。

TOP
26#

学习了
TOP
27#

立足课堂互动,提升课堂质量
——听文德英老师《立足课堂互动提升学生科学课堂参与质量》有感

文老师首先提出了科学课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体现了陈鹤琴的教学思想,也是我们科学教学的支撑。接着提出了科学课不仅仅只是动手,还要动脑,要像科学家那样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表达出来,这才是科学课真正的精髓。而这一切离不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因此,课堂上的互动可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文老师告诉我们,交流学习是学生思维发展很重要的一块,要让我们老师加以重视。同时告诫我们千万不要走掌控式的互动和放任式的互动模式,这两者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文老师结合课堂实录,利用学生参与的关键数据来进行一种可视化的课堂教学热点图,达到课堂互动作用,保持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
文老师接下来详细介绍了她们发明的这套教学设备和理论,帮助老师更好地反馈教学效果。虽然这一部分有些内容不太了解,但总体感觉文老师发明的这套对教师教学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通过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回答和交流是否有价值,学生的思维有没有提升等等。
听了文老师的讲座,进一步知道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课堂实录的记录,相应工具的发明,我们教师可以更进一步了解怎样的交流是有效的,是帮助学生发展的,虽然有些理论需要不断地消化,但立足课堂互动,才能真正提升学生课堂参与质量这个观点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到科学实践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