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团队沈银彬:2024-2025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个人专帖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成员学习说明和任务单

报名申请时间20241月26日——2025年11月30日

网络研修时间20241月26日——202512月30日

资料汇总评选:2026年1月——2月

评比结果公布:20263月

为方便落实网络研修过程管理和研修成果统计,“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成员的学习任务采用积分制,分为“学习分”和“成长分”两个部分,所有资料时间界定在2024年1月26日-2025年12月30日。

一、学习分

成员或团队的学习分资料,需在每期网络研修结束后至下月研修开始前,将资料汇总到一个文件夹,以压缩包的形式发送至指定邮箱173692760@qq.com。在最后一期(2025年12月26日)附上参与期数目录。

举例说明:2024年1月26日的研修资料,最迟需在2024年2月25日24时前发送,当月提交时间截止不接受补交资料。文件夹建议采用“姓名(团队名)+总期号+研修资料”,比如陈建秋总第103期研修资料。

1.宣传:每期1分

积极宣传馨火科学网络研修的活动通知或海报,发布在QQ、微信、钉钉群或朋友圈,发布时间要求在研修活动当天8点之前,每期1分,以截图为证。

2.研修:每期10-20分

及时收看馨火科学网络研修的直播或回放,记录该期研修的总期号、主讲嘉宾和分享主题,说明是收看直播还是回放,撰写有一定价值的学习笔记或体会,后期评比时由学习组组织名师进行评分。

3.互动:每期1分

参加网络研修直播时,提出的问题被主持人或嘉宾采纳解答,每期1分,根据研修工作组公布的获奖名单计分。

*以上内容到时候可参照微信群里提供的研修记录样本汇总。

二、成长分

1.成绩:按说明加分

网络研修期间,取得的县区级或以上的科学类荣誉、优质课、公开课、讲座、教学技能比赛、论文课题等获奖发表(不包括指导学生比赛),每人次加1分,团队集体类获奖每次加5分。后期评比时需提供正规文件或证书作为凭证,并要求先自行进行统计汇总。

2.发表:每期加1—3分

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在小学科学教学论坛”设有专版,在此版块建立个人或团队专贴,并将每期的学习笔记或体会在下月研修开始前(这一点非常重要)发表分享,后期评比时由工作人员统计,每期加1分。特别优秀的学习笔记或体会,工作人员会推荐到桂馨公众号“桂馨科学云”发表,则每篇再加2分。

网址:小学科学教学论坛»互动专版»桂馨之友

分享 转发
TOP
2#

一、学习分:

【得分标准】

成员或团队的学习分资料,需在每期网络研修结束后至下月研修开始前,将资料汇总到一个文件夹,以压缩包的形式发送至指定邮箱173692760@qq.com。在最后一期(2025年12月26日)附上参与期数目录。

举例说明:2024年1月26日的研修资料,最迟需在2024年2月25日24时前发送,当月提交时间截止不接受补交资料。文件夹建议采用“姓名(团队名)+总期号+研修资料”,比如陈建秋总第103期研修资料。

1.宣传:每期1分

积极宣传馨火科学网络研修的活动通知或海报,发布在QQ、微信、钉钉群或朋友圈,发布时间要求在研修活动当天8点之前,每期1分,以截图为证。

2.研修:每期10-20分

及时收看馨火科学网络研修的直播或回放,记录该期研修的总期号、主讲嘉宾和分享主题,说明是收看直播还是回放,撰写有一定价值的学习笔记或体会,后期评比时由学习组组织名师进行评分。

3.互动:每期1分

参加网络研修直播时,提出的问题被主持人或嘉宾采纳解答,每期1分,根据研修工作组公布的获奖名单计分。

*以上内容到时候可参照微信群里提供的研修记录样本汇总。


【具体得分】11分+

4楼:20240126馨火学堂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2024年第1期(总第103期)黄春方老师《日本科学教育考察见闻》

研修(看直播+笔记)10+互动1分=11分

TOP
3#

二、成长分

【得分标准】

1.成绩:按说明加分

网络研修期间,取得的县区级或以上的科学类荣誉、优质课、公开课、讲座、教学技能比赛、论文课题等获奖发表(不包括指导学生比赛),每人次加1分,团队集体类获奖每次加5分。后期评比时需提供正规文件或证书作为凭证,并要求先自行进行统计汇总。

2.发表:每期加1—3分

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在小学科学教学论坛”设有专版,在此版块建立个人或团队专贴,并将每期的学习笔记或体会在下月研修开始前(这一点非常重要)发表分享,后期评比时由工作人员统计,每期加1分。特别优秀的学习笔记或体会,工作人员会推荐到桂馨公众号“桂馨科学云”发表,则每篇再加2分。


【得分内容】

TOP
4#


教学评一体化推动课改走向纵深

2024-1-0063浙江绍兴沈银彬   2024年2期.总第104

在教学过程中嵌入教学评价,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指向,为教师的教学证明了方向,评价引领教与学,促进教与学按照有效的目标前进。

.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

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从科学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既要改进结果评价,又要强化过程评价重视一体化,探索增值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关注个体差异,改进学习过程。综合评价过程中要强调主体多元、方法多样、内容全面,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主体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评价设计

目标、评价与教学三者之间是一致的,“教、学、评”一体化是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基本要求。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根据评价任务设计教学活动。

评价设计依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评价任务和评价标准。学习目标、评价任务、评价标准之间相互依存,评价任务是对学习目标的具体实施,评价标准是对学习目标的检测反馈。围绕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评价任务指向要明晰,可执行,评价任务要有灵动感,要多样、开放、简约、有层次性。

三、多元多样全面的评价方式方法

1.评价主体可以多元

演示实验中,比如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采用学生相互评,学生评老师等方式,促进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音乐课体育课中的演示范唱也同样适用。

2.评价标准保驾护航

一般活动中通过评价标准,明确目标,任务及操作方法等,为活动保驾护航。

项目化活动中,先出示任务和评价标准,再进行探究活动。比如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一课中,采用精准到站的任务,让学生讨论制定评价标准,然后不断探究调试,再展示测评。

3.作品评价归还学生

学生分享作品设计意图和得失,然后学生相互之间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优点缺点建议的评价,同时教师要进行必要指导,点评作品和学生对作品的评价。

4.发挥评价检测功能

比如由学生判断几幅某工具使用图片的对错,学生回答对错及说明原因。

5.参与评价方式多样

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交流,随机抽取,抽取举手的同学,整个横排,整个竖排,学生代表等,学生参与率高,密度大。

韩老师换提到了即时评价和其他评价,教学评价对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以教学评一体化为基线,强调评价主体多元、方法多样、内容全面,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主体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TOP
5#

“神奇实验”点亮科学梦

2024-1-0063浙江绍兴沈银彬总第106期研修资料

刘松老师展示的各种趣味实验点燃了学生的科学激情,也激发了听课老师们的科学新思路。以前在网上抖音上才能看到的很多神奇实验,在刘老师这里都有。抓住学生好奇心的实验,才是最好的实验,它能激励学生执着于科学实验探究。

刘松老师“以器材为中心、以概念为中心、以玩具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的科学玩具开发思路,值得科学老师学习。


在介绍的案例中,木牛流马探秘古人智慧,科学变脸将科学和川剧变脸相结合,并由此引发出去各种富有想象力的创新制作,都令人惊叹。

我们需要寻找哪种有视觉震撼力的趣味实验,吸人眼球,围绕某个点,进行发散思维,创新实验。

TOP
6#

《项目化学习的选题思考》
2024年第5期,总第107期

项目化学习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词汇,它有很多的优势,比如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合作沟通能力,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有利于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我们在落实项目化学习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困惑,如何选题首当其冲。

项目化学习如何选题呢?首先要遵循选题原则,即把握大方向、符合科学性、体现适切性。然后,具体到基于教材选题,基于学习环境选题,基于生活环境选题。

基于教材选题,大到基于一单元内容选题,小到基于某一拓展资源或者某一节课内容进

行思考,对教材进行重组、改进,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创新教学。

基于学习环境选题,校园中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种植园、养殖园、科学宣传区、科学活动区、探究实验室等都可以开发利用。

基于生活环境选题,乡土资源、社会资源开发利用。基于某个资源确定研究方向,通过调查分析进行内容梳理,与项目串联,同时融合五育等元素。一个现象、一个问题都可能引发一个项目。

一个项目化要落地生根,还需要硬件和软件的支持。
TOP
7#

《携带花花草草走向大赛殿堂——科技小论文选题和实施策略》
2024年第6期,总第108期

科技小论文如何选题?如何实施?这的确是一线教师比较困惑的地方。冯斌老师的分享,让我们有所顿悟。或许我们更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些奇妙的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冯老师举了一个关于研究“缠绕茎”的例子。

1.提出研究问题

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提出研究问题。

(看到现象,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什么原因造

成的?还有类似的植物吗?)

2.确定研究方向

查阅资料,看看别人研究了什么?从而再去确定研究方向。

(没研究过的;学生能做的;材料简单的;容易操作的。)

3.多次重复实验

专家引领,教师先做,再指导学生反复做实验,做对比实

验。(用强磁与不用对比;用一块强磁与用多块强磁。)

4.持之以恒

四年做一个实验,过程长,经历多次失败。

我们可以带着放大镜去观察身边的世界,选择贴近学生的

研究问题,持之以恒地进行研究,经历反复失败,做好持久实验地准备。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24-07-27 13:34:46
TOP
8#

《从教学案例到科学教学小原则》

2024年第7期,总第109期

同课异构,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着截然不同的教学设计,一线教师看得眼花缭乱,不知如何取舍。而当独自面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老师们又不知如何入手设计,不知如何组织和教学?这的确是一线老师的痛,马冠中老师分享的点抓得很准,分享的几个小原则,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1.问题:学生研究怎样的问题?

学生研究的问题从经验出发提出,指向解释现象,而不是从知识出发的问题,仅指向要教的概念。

2.现象:学生研究怎样的现象?

学生研究的现象自然生活中真实发生,与学生日常经验和

兴趣有关,而不是教具演示的现象,用于得出知识的实验现象。

3.整体:学生经历怎样的过程?

学生在科学课上要完成认识活动:以解释现象为认识目

8标,使用探究要素实现认识目标,发展对现象的解释,提出新问题,更深入地解释现象,而不是做一些活动来理解概念。

┈┈

马老师讲到的小原则你是不是认可呢?是不是一定会在

每节课中体现呢? 这有待我们去实践检验。

TOP
9#

《我的船长我的船》
2024年第3期,总第105期
今天听了船单元的项目化,感觉把我心中的项目化现实化了。曾经我也想到把船单元按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但苦于没有游泳池等硬件条件,而没有实施,敢想却不敢做。当然,该项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以科学学科知识为基础,结合数学.物理学科,将船单元进行补充.重组.创造性地整合,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对于这样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从一开始就投入激情,通过老师一路的激励和支持,在测试环节达到了学习高潮,忘我地参与。

教学10个班的科学,历时2个月的项目化研究,可见老师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当然,这个项目的开展也具有她们学校独特的优势,校内游泳馆,工具坊,图书馆等硬件设施,10个平行班,多学科团队等软件条件。这也是我们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弱项,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利用农村学校优势,创造性地开展项目化学习,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