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学素养,从课余挑战赛启航 [复制链接]

1#

科学素养,从课余挑战赛启航

 

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是我们每个科学老师的职业要求。每个有责任感的科学老师,总是在千方百计的寻求提升的方法和策略,并且在实践中反复尝试和提炼,有的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从整个科学教师队伍和取得的实际成效看,科学老师们更多地把精力集中在课堂内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研究上,相比而言课余的研究和提升还很有差距。当然,这不排除个别学校、个别老师的“惊艳登场”,如温州实验小学陈耀老师和他的“家庭实验室”。


如何在课余上做点文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确实也是我们每个科学老师的责任所在。由此,本人想到一个话题,那就是全民健身。近年来,全民健身的口号喊遍整个神州大地,由此带来的直接良性结果是老百姓主动锻炼的意识加强了,主动锻炼的群体增大了。这恐怕就是我们这个全民健身口号达成的最大功效。当然,这其中既是广大群众对于身体保健自我意识觉醒的原因,更是政府全民参与推广的价值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也需要全民参与,只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其自觉的参与到其中,其素养的提升只是时间问题。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全民参与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考虑一个策略问题:是否让一部分人先参与起来,让观望的群体被吸引进来,从而不断扩大群体,最终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就像小平同志所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全体人富裕一样。


让一部分学生先参与进来,提升其能力和素养,其实我们很多科学老师都在做,有的还做的非常出色。如几乎每个学校的科学老师手中都有一支科技兴趣小组。小组成员,在老师的精心辅导和培训下,在各种比赛中不断崭露头角,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果,收获了荣誉,也收获了自信,在动手和动脑两个层面都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综合素养得以提升。显然,我们不能满足这样一支小分队,我们需要更多的学生、更大的群体参与进来,让更多的学生对科学感兴趣,并且乐此不彼的投身到里面,这就要求我们科学老师们提供更多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们参与进来。课堂是一个载体,当然,课余也有很大的空间。关键,如何利用好这两个载体和空间?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校有自己的科技校队,平时在老师的辅导和训练下,成绩蒸蒸日上,科学综合素养也领先于一般同学,是实实在在的“先富起来”小团队。但反观其他同学,课余参与的机会就很少,科学的氛围不浓。为了改变这种格局,科学组老师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论证,认为科学老师有责任有所作为,有责任让更多的学生积极投身到科学中来。在综合考量后,提出了举办校园科技擂台赛的活动模式。为期两个月,每周一个项目,利用中午时间段举办,挑战项目丰富(如车模比速、车模轨道、鸡蛋撞地球、纸飞机远度、纸飞机留空、乒乓球接力、头脑奥林匹克等等),年级不限,男女不限,自由报名,人人都可以参与。所有的参赛准备,都由学生利用周日和课余时间完成,不挤占学生的上课时间。对于成绩优秀的前十名选手,颁发证书。第一名的成绩作为记录,供第二个学期的第二轮接受其他同学的挑战。于是,倡议书、宣传氛围的布置、家长的告知等系列工作齐头并进后,第一届校园科技挑战赛拉开帷幕。在周二的中午,那可谓万人空巷,比赛现场用人山人海表述一点不为过,参赛选手和观摩者的热情同样高涨,参赛者排着等待的长龙,观摩者则是围成里三层外三层,场面的宏大就是活动成功的最好见证。当然,这样的氛围和势头还在不断的延续,在课余,在教室,在走道,在学校的角角落落,各种追逐和放飞的身影比比皆是。于是乎,科学老师不断受到班主任们“投诉”。同样,这种“投诉”也是活动成功的良好见证。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氛围。


热情之火不灭,科学素养可待。待到全员参与时,星星之火必可燎原。我们愿为这样的燎原而不懈耕耘。

分享 转发
TOP
2#

观点很实在,真正的校园科技特色,不仅仅是看科技小组的荣誉,还要包括全体学生、教师的参与度,从文中可见楼主在这方面搞的很有实效,您可以再贴上相关的活动照片、某次的活动组织资料等,说不定有编辑慧眼识君,嘻嘻——即使不发表,让同行一起来学习和交流,也是一大快事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7 13:09:29编辑过]

TOP
3#

投诉,我也接到过投诉。前几年,上三年级的时候,蜗牛一课,学生没事就去找蜗牛,校园里到处都是找蜗牛的,接到投诉多的不得了。呵呵,难忘的经历。希望每个科学老师都能接到投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7 19:54:14编辑过]

一直努力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