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自制小日晷--阳光下物体影长的变化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这是两年前的文章,与大家分享。

     在上古时期,人类有个发明叫日晷(guǐ),是一种计时工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为什么日晷能用于计时呢?这就要从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说起了。



      我们都知道,光照不透明的物体会在地上留下影子。细心的人还会发现,不同的时间,影子会有所变化。到底一天里(白天)影子是怎么变化的,是否有规律呢?让海曙区储能学校三年级的孩子们来告诉你答案吧。

    疫情当前,不能出去“浪”,那就做黄老师布置的“测影”实验,也算不负春光!同学们看好了,实验开始。第一步,不能睡懒觉。找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用指南针确定东南西北。第二步,标有东南西北的模拟晷面平放在地上,对应实际方位。第三步,再模拟晷面上固定一根短杆,模拟晷针。




     所谓“立竿见影”,这时晷面上就有晷针的影子了,把它描下来,写上测量时间和长度。这个时刻的影长就画好了。接下来就可以干别的事情了,只要过一两个小时再来测一次,重复第三步,直到17点左右就可以“收摊”了。如果你是测量发烧友,就坚持到日落,顺便领略一下夕阳无限好。特别提醒的是,中午12点要测一次。温馨提醒:阳光下勿长时间用眼。
















      在测的过程中,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规律呢?我们稍后再说。等最后一次测完,在晷面上写上日期,姓名,自制的日晷就大功告成啦!










     我们来看看一天中杆影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是的,在上午,影子的长度变短,中午12点时最短。在下午,影子长度又变长。可以推测,在日出时和日落时,影子的长度最长。

     两千年甚至更久以前的祖先,就是这样利用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成了日晷。中国现存最早的日晷是汉代日晷,存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为馆藏特级文物。


     活动总结:带领学生重新经历日晷的制作过程(粗略),在情境中进行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能更持久,学校效果更深入。



17.jpg (, 下载次数:0)

(2024/1/23 21:50:41 上传)

17.jpg

24.jpg (, 下载次数:0)

(2024/1/23 21:50:41 上传)

24.jpg

分享 转发
TOP
2#

将课程内容与中国古代的科学史结合,学生学习制作的兴趣更浓厚了
TOP
3#

如果日晷放在南半球,它在晷面朝南?朝北?
TOP
4#

让学生体验日晷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TOP
5#

如果日晷放在南半球,它在晷面朝南?朝北?
朱斌 发表于 2024/1/24 8:27:03

和北半球相反放,时间刻度也要反一下。
TOP
6#

学生亲历体验,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TOP
7#

回复 6楼小彩虹的帖子

刻度应该是南北反一下
TOP
8#

让学生体验日晷这样的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TOP
9#

体验日晷,学习日晷,了解日晷
TOP
10#

真正的日晷还要考虑坐标纬度,小朋友简易的日晷用来研究影子的变化也足够用了,但还是要强调一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