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运动》教学设计
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 夏彬彬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的第2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能运用适合的方式搜集自己的身体健康数据,形成完整有效的信息,从整体的视角审视评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初步制定健康生活计划。而本课通过制作运动模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肌肉提供动力,让学生认识到骨、关节、肌肉的协同工作,为学生逐步建立“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概念搭建阶梯,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并引导学生站在人体系统、器官的角度认识人体及其工作机制,促进学生提升健康意识、养成科学锻炼的生活习惯。本课聚焦部分直接引出两个话题:骨、关节和肌肉是怎样完成运动的?我们怎样保护并促进它们的生长?引导学生认识身体的运动过程。
肌肉收缩带动骨运动,是在机体内部完成的,抽象而复杂,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因此探索部分设计了2个活动。第一个举哑铃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举哑铃过程中上肢不同部位的变化。以此为基础,推演出骨、关节、肌肉的协同工作过程。进而展开第二个活动——制作模型,即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用模型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并以此验证自己的推测。经历了体验——推测——建模的认知过程。
研讨部分通过讨论形成“骨、关节和肌肉相互配合,肌肉收缩带动骨产生运动,完成举起哑铃的动作”的认识。且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
拓展部分启发学生关注科学锻炼,故引导学生体验骨骼、关节、肌肉受伤,三者的协调运动会受到阻碍,引发学生对器官的保护和科学运动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概念调查发现,学生对于手臂中运动系统含有的器官,大部分能说出骨、关节和肌肉,但是对于骨、关节和肌肉的位置和作用的想法不同;少部分学生还认为有血管和神经,混淆了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学生对于是骨骼带动肌肉还是肌肉带动骨头运动存在不同的想法,并且对于骨骼上肌肉的位置和数量想法也不一样。
三、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身体的运动是由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的,认识到科学锻炼对促进骨、关节和肌肉的健康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思维:通过模型建构的方法,能在模拟过程中认识到骨、关节和肌肉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以及人体运动时三者是如何协同完成工作的。
探究实践:能够通过资料阅读、体验活动和建模实验,来探究骨、关节和肌肉的协同工作。
态度责任:分享在体验活动和模型探究中的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通过骨、关节和肌肉受伤的反向体验,建立科学锻炼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骨、关节和肌肉的协同作用。
难点:通过模型探究肌肉带动骨运动。
五、课前准备
学生实验准备:阅读资料、记录单、哑铃、手臂模型、受伤的手臂模型、观点磁铁
教师教学准备:ppt、课件、板书、全班汇总表等
六、教学过程
环节1:课前游戏
体验手肘处用水管套着摸耳朵和不套水管摸耳朵,说说感受。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器官的协同,有一个器官受阻,这个活动都很难进行,并且以此聚焦手部的运动器官,引出课题《身体的运动》。
环节2:出示调查表,暴露前概念
1.出示手臂运动系统器官的调查表,请典型图片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预设:学生对于肌肉、骨和关节的作用和位置的想法是不一样。
2.明确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前概念调查,明晰学生的想法,使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对于后续教学是否有学习增量有标杆作用。
环节3:经历探究,丰富信息
活动一:认识骨、关节和肌肉
层次一:资料阅读,获取骨、关节和肌肉的信息。
交流并达成共识:
骨——保护身体、支撑身体、身体运动
关节——各方向的运动
肌肉——提供动力
层次二:举哑铃,体验骨、关节和肌肉的工作
摸一摸感受手臂的器官和作用
2.想一想:他们是如何共同完成伸屈的动作
3.汇报协同运动,激发认识冲突:有学生认为是关节、骨骼带动肌肉;有学生认为是肌肉带动骨骼。
活动二:模拟骨、关节和肌肉的工作
介绍模拟材料,研讨材料的性质,确认模拟的对象
重点介绍气球的收缩和舒张的状态,以及介绍让肌肉动起来的操作方法
用微视频介绍实验的步骤
引导学生用导学单展开探究
设计意图:将活动一中的阅读和体验举哑铃进行整合共同帮助学生探究骨、关节和肌肉的作用,活动二通过结构化的材料和导学单帮助学生探究肌肉带动骨运动。
环节4:集体论证,达成共识
学生汇报探究过程中各种模拟情况,并说说哪种情况最符合人体的真实情况
研讨的重点内容:
1. 小组将组内观点汇总到班级记录单上,请学生说说哪种方案最符合人体实际情况,并说明理由。
预设:方案一:
可以完成伸屈,但是我们人体没有这样外力来驱动骨。
方案二:
骨骼带动肌肉符合真实情况,而且屈臂时,上面的肌肉收缩,下面的肌肉舒张。
方案三:
可以完成伸屈,但是很费力,另外也是没有这样的外力来转动关节。
研讨围绕各种模拟活动是否能完成“伸”和“屈”两项活动以及是否符合人体真实情况为主要标准。
设计意图:通过班级汇总表再次明晰学生的观点,通过集体研讨,在论中证,在证中建构概念,达成共识,是由肌肉带动骨运动。
环节5:反向体验,拓展延伸
1. 出示学生由于运动不当度导致的受伤
2. 学生体验反向活动,让模型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受伤,再次体验模型的工作
3. 说说受伤后的模型工作,体会三者缺一不可的协同工作
说说科学锻炼的注意事项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