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科学教师解读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能力,引导教师注重对学生的认知解构和对教材的重构,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运用有结构的作业设计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普陀区在金秋十月举行了小学科学8学时培训暨教材解读与作业设计专题活动。
一是课堂展示观摩,共研讨促交流。包括两节课堂分享,分别是城北小学的何海玲老师执教的《食物中的营养》和普陀小学的林佳老师执教的《水的蒸发和凝结》。何老师的课以探究“鱼丸与新鲜鱼的营养成分是否相同”这一问题贯穿整节课,每一个环节结束时引导学生反思现有的知识足够探究了吗?还缺少了什么信息?使得活动能够环环相扣,并且将更多时间交给学生。林佳老师的这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水蒸气的凝结以及水的蒸发分别开展了实验。在实验设计、观察、分析、交流等过程中特别强调了证据与假设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用搜集到的证据来证明或者推翻假设,让学生的推理过程能够显现出来。两堂课都在探究任务单中设计了有针对性、层次性、系统性的课堂练习,随后,各校教师在观课后针对这两节课开展了教学沙龙活动,大家纷纷各抒己见,对课堂中的亮点及问题,尤其是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展开了激烈地讨论。
二是专题讲座引领,明方向促提升。普陀区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陈君芬根据上午课堂作业中深入研讨的问题,开展了讲座《新课标素养导向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与探索》。陈老师从新老课标的对比入手,比较两版课标对科学素养的定义,发现对科学知识的弱化已经加强了对方法、本质、精神与真实生活的关联,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课堂作业的设计迎来了新的挑战。首先要求作业以科学知识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第二是作业要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从独立学科走向多学科整合;第三要以多元智能技术为支撑,注重个性化和创新性作业的设计。同时陈老师也跟我们分享了很多她平时在作业设计、评价方面好的做法,让参加培训的老师受益匪浅。
三是下水作业实践,重体验促发展。围绕本次活动“基于作业设计”的主题,培训的最后一项安排了教师的下水作业实践——教师素养检测及对题目的解析。老师们认真完成题目,并对试题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也为大家今后在教学过程中的作业设计提供了更具体的范例。
本次培训形式多样,大量来自一线教师的经验分享让参加培训的老师对接下来教学过程中的教材解读及作业设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教研员陈佩红老师也希望大家将这些所得带到自己的教学中加以实践、改进,相信大家能有更多实在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