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红黄蓝三种超轻黏土、棉线
第一次上课——强调了地壳、地幔、地核的厚度,地壳最薄,地核最厚,地幔中间,于是学生做的模型是这样的:


问题:厚度依然没有把握好,地壳有点厚,层次不明显。
第二次上课——强调了哪两个相邻圈层之间的差距小,哪两个相邻圈层之间的差距大,并让学生带一只粗的
荧光笔作为擀面杖的功能,将地壳擀的薄一点(不需要均匀,代表地壳有薄有厚),于是学生做的模型是这样的:






改进后发现: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的比例更接近真实情况。
学生对自己模型的改进:有同学发现自己做的地球内部结构模型中地核太小时,会在切面上覆盖一片红色的超轻黏土,扩大地核面积,使得模型比例更接近真实情况。
遗憾:用棉线切超轻黏土,把棉线蹦的紧一点,切的稍微慢一点可以保障切面较光滑,但是切到最下面的时候会比较难切,向下的一股力量使得球体底部变瘪,切面较粗糙。是不是可以用更细的鱼线代替,切的时候不依靠在桌面上,悬空切,或者等超轻黏土比较干后再切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