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地球的模型》中,先让学生了解了地球内部结构。先了解了地壳的组成和地壳的运动。最后,让学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考验的是学生科学建模的思维。
在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很容易想到橡皮泥这个材料,但如何精确的制作地球结构模型呢?
这时,学生们也很容易想到利用之前的数据来处理。
地壳、地幔、地核的数据是17km、2900km、3500km。
学生一般会以地壳为一个单位。地幔和地核的数据是200cm。学生马上意识到在制作起来,不切实际。
那该如何精进呢,很多学生很快,将数据再缩小100倍,方便操作。
但在实际制作中,发现做成球体容易,但切开的时候会让内部的结构变形,地壳也没有达到之前计算中的那么薄。
有的小组尝试制作了半球模型,效果会好一些。
之后在研讨阶段,孩子们针对模型又一次展开了讨论,应该如何更精确的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呢?
经过班级研讨后,孩子们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在模型外面涂上一层蓝色的颜料,这样就更加接近缩小比例后的地球模型。
~~~~~~~~~~~~~~~~~~~~~~~~~~~~~~~~~~~~~~~~~~
这节课中,孩子们对结构模型的制作十分投入,一次次的改进,一次次的研讨,让建模思维得到了升华。
也许,这就是课堂产生的,又高于课堂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