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869707172737475 / 7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六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专帖 [复制链接]

2221#

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十二)


首先聆听了由谢老师分享的课例五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的《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谢老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该课涉及的跨学科概念——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核心概念——人类活动与环境;学习内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五六年级内容要求——正确认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结合实例,说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学段进阶——地球家园的学习基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双重影响,破环与保护;具体的水污染的原因和措施对应7-9学段。

该课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角色带入困难、视角单一、案例素材偏远。

改进措施:素材挑选学生熟悉的地点;以微项目方式学习;角色定位学生为小小治水专家;探究实践采取采访对话协商论证的方式;资源自持,创建角色智能体资源包支持;概念提升,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思路

聚焦:真实情境任务驱动,理解学习价值(征集校园环境污染治理方案);探索:关键知识能力建构,习得学习方法(了解关键知识,治理工程的一般流程;训练关键能力,采访对话、初步制定、采访协商、专家论证;梳理形成共识)

延申:探索与形成成果,检测学习效果(撰写校园环境治污方案)

四:教学过程

观看视频

最后由林老师进行总结:AI助力的生本课堂绽放学生思维。(吴蓓蕾岩山小学)

TOP
2222#

素养导向下的科学课例与AI赋能实践培训心得

今晚《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培训,让我对科学教学有了全新认识。从海创小学谢李陈老师的课例展示到林建锋特级教师的讲座,每一环都紧扣“素养培养”与“创新实践”,为我打开了科学教学新思路。

谢李陈老师执教的《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一课,让我看到“做中学”的魅力。课堂没有停留在理论讲解,而是以真实环境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从问题提出到解决方案构思,学生始终是主角。谢老师分享的设计思路里,“情境真实性”和“思维递进性”让我印象深。她从学生熟悉的社区环境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用科学方法拆解问题,培养了探究能力,也让学生明白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正是素养导向教学的核心——让知识服务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林建锋特级教师的《AI思·爱思—AI助力的生本课堂绽放学生思维》讲座,为传统科学课堂注入新活力。林老师展示的AI工具应用案例,打破了我对技术辅助教学的刻板印象。AI不只是展示工具,更是思维的“催化剂”。比如在分析环境问题时,AI能快速呈现多维度数据,帮助学生拓展思路;通过智能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的观点都被关注。

林老师结合谢老师的课例,从AI助力思维培养角度分析,让我深刻得理解了技术应用要服务于“生本”的理念。AI的价值不是替代教师,而是通过数据支持、个性化引导,让教师更精准地把握学生思维动态,给学生更有效的支持。这种“技术+教学”的融合,让科学课堂既保持温度,又有深度,真正实现了“绽放学生思维”的目标。

这次培训让我明白,素养导向的科学教学,需要教师有“大视野”,既要扎根课堂,以真实问题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又要拥抱创新,善用新技术为教学赋能。未来教学中,我会尝试将真实情境与技术工具结合,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升科学素养,让科学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创新思维的沃土。(杨玲凤靖江一小)

TOP
2223#

参与本次“AI赋能环境教学”主题研修与分享活动,我深切体会到科技与学科融合所激发的教育新生态,也对自身的教学实践产生了深刻启发。

在五年级环境教育单元的教学设计中,精准聚焦学生角色代入难、案例素材距离现实生活较远等痛点,巧妙运用AI技术突破教学瓶颈——通过展示本地真实的污染前后对比图片、模拟环境治理专家的工作流程等方式,将原本抽象、遥远的环境问题变得直观、可感。这种将AI作为“教学助手”的设计思路,不仅保留了科学探究的本质,更通过数据检索、虚拟建模、情境模拟等功能,极大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边界,使核心素养在真实问题解决中得以真正落地。

林老师指出:“AI的价值不在于炫技,而在于解决教学中的真实问题。”这句话令我豁然开朗。过去我常常沉迷于技术的“新奇感”,却忽视了它服务教学、服务学生学习的本质。正如本次课例所示,AI并未替代学生的思考过程,而是为他们提供了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探究平台,营造了更具现实意义的学习场景。作为一线科学教师,我更加明确,面对AI时代的教育变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应对:

一是转变理念,将AI视为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脚手架”,而非单纯的技术展示工具。

二是找准切入点,识别适合AI介入的教学内容与环节,例如需要大量数据支持、情景模拟或现实问题探究的课程模块。

三是主动融合,加强与技术团队的合作,破解硬件与软件应用中的难题,推动AI常态化融入课堂教学。

我计划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科学问题入手,借助AI技术手段,辅助学生开展观察、分析与实践,让科学探究更贴近生活实际,也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让AI不止是工具,更是促进深度学习与素养落地的桥梁。(吕佳文博小学)

TOP
2224#

科学课的奇妙之旅和AI的神奇魔法

今晚的每月研修非常精彩,从海创小学谢李陈老师的课例展示到林建锋特级教师的讲座,每一个环节都紧扣“素养培养”和“创新实践”,让我对科学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谢老师的《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这堂课用真实的环境问题作为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从问题提出到解决方案的构思,一直以学生为主体。谢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社区环境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用科学方法拆解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让他们明白科学和生活的联系,也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林老师的《AI思·爱思—AI助力的生本课堂绽放学生思维》讲座中他分享到AI不只是展示工具,更是思维的“催化剂”。比如在分析环境问题时,AI能快速呈现多维度数据,帮助学生拓展思路;通过智能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的观点都被关注。这是传统课堂不具备的,是AI赋能课堂的独特之处。

扎实高效的课堂是以真实问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利用AI新技术为教学赋能。谢老师和林老师的精彩分享,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素养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谢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这种能力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面对未来挑战的宝贵财富。

科学课的奇妙之旅和AI的神奇魔法相结合,不仅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街三小 张佳凯)

TOP
2225#

很好的开端,2025一起前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