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实验记录表上用“我的解释”合适吗?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学生作业本上的活动记录表有的设计成“我的发现”,有的设计成“我的解释”。从规范的角度看,大家都是对实验的记录与整理,为什么要设计成不同的实验风格呢?特别是大家都是观察实验。从逻辑看,“我的解释”属于分析,“我的发现”属于归纳。从常理看,我们对于新课的实验,应该是从实验现象中得出规律或普遍现象,要用归纳法,而解释是用已有知识去诠释规律或普遍现象(过去的实验),分析法,放在复习课中比较合适吧;从角色看,“我的解释”属于教的地位,“我的发现”属于学的地位。


不知道,大家对于学生的实验记录表上的“我的解释”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讨论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1楼王如祥的帖子

王老师对作业本有很细微的观察,敬佩!
我也刚刚上过这节课,根据我的上课思路我是这么想的,1.3节使用我的解释是因为学生已经通过手抓挠课桌理解了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在这个已知的基础上去“分析”为什么桌面传播声音的效果更好这个问题,所以这里让学生作为思考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探究出“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比空气效果好”的结论,我想是否能够解释王老师的从逻辑、角色上的想法;关于1.4节我还没有上过,但我已经备过课了,也浅谈一下,我觉得这里使用发现一词的原因是,学生尚未建立起对耳郭、鼓膜的作用,没有已知的知识,只是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所以这里可以用发现,是学生在现象中学习并产生认知的过程。
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对不对,如有不对敬请批评
TOP
3#

回复 2楼周涵潇的帖子

感觉解释的有道理。
TOP
4#

2楼老师说得有道理。
TOP
5#

好细心的老师,科学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是科学的体现。
TOP
6#

挺好的,对于我的解释,很多小孩子其实不是很懂,改一下也更能让小孩子理解,应该写什么
TOP
7#

2楼解释得太深刻了吧!
TOP
8#

这一课确实,学生其实都不知道声音是怎么传到耳朵里的,有的学生说声音是通过空气流动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TOP
9#

2楼老师说得有道理。
喻伯军 发表于 2023/9/15 19:42:41
得到了肯定
扔块砖头,换点玉
TOP
10#

细心认真
TOP
11#

确实,不同的探究活动,学生思维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TOP
12#

不同的行为动词,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
TOP
13#

回复 2楼周涵潇的帖子

解释得很到位,学习了~~
TOP
14#

原来还有这样的理解,理解很到位,以前我没想过这两者的区别,学习了。
TOP
15#

解释更科学一样,一般会说想法。
TOP
16#

回复 1楼王如祥的帖子

王老师对作业本有很细微的观察,敬佩!
我也刚刚上过这节课,根据我的上课思路我是这么想的,1.3节使用我的解释是因为学生已经通过手抓挠课桌理解了固体
周涵潇 发表于 2023/9/15 18:18:53
解释的很好哦,发现是属于学生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认知,也许不一定是正确的“解释”
TOP
17#

原来作业本在“措辞”是如此严谨!
TOP
18#

我倾向于解释这个词更好
TOP
19#

对于楼主提出的问题,点个赞,有心。
TOP
20#

思考的非常细致
TOP
21#

还没有仔细观察过,确实体现了作业本的严谨。
TOP
22#

王老师思考很深入,作业本也可以慢慢完善。
TOP
23#

确实,不同的探究活动,学生思维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TOP
24#

作业本上的活动记录设计值得思考,理解用意
TOP
25#

对于老师的疑惑,通过其他老师的分析,可以得到解释和理解,挺不错的。
TOP
26#

思维的碰撞产生了火花,原来作业本里的“发现”和“解释”还藏着这么多想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