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五年级上册《光》单元教学反思交流专贴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光》单元教学已进入尾声,对于这个单元的教学中的做法和不足进行回顾思考~

从单元整体教学角度,尝试了把第六课《光的反射现象》放到了第三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障碍吗?》一课后面,大家在这个单元教学中是如何处理的呢?
最后编辑西湖吴晓 最后编辑于 2023-09-21 17:21:02
分享 转发
TOP
2#

另外,在探索光反射现象的规律时,要求不移动激光笔完成反射到纸屏或指定点,跟不移动镜子只调整激光笔的角度,两种方法尝试下来,发现从学生理解角度,不动镜子移动激光笔能更直观帮助学生寻找发现光反射现象的规律
最后编辑西湖吴晓 最后编辑于 2023-09-14 16:02:22
TOP
3#

第6课光的反射与第7课潜望镜组成了有机的结构,如果第6课往前移动,建议第7课跟着往前移动。
TOP
4#

折射放反射后面,更有梯度性,也好。
TOP
5#

感觉先学反射很合适,因为前一课的现象“光在烟雾中变得可见”,原因就是烟雾颗粒反射的光到达了人的眼睛,所以我们看的见了,顺势可以解释
TOP
6#

教材可以根据自己所需来适当调整啊
TOP
7#

回复 4楼金亚军的帖子

我觉得光从直线传播,到折射,依然向前,到反射—弹回来,从光传播的知识构建来说,顺序安排也是合理的。
最后编辑罗华英 最后编辑于 2023-09-15 13:29:57
TOP
8#

回复 7楼罗华英的帖子

反射比较常见,
TOP
9#

学习了光的反射。
TOP
10#

回复 2楼西湖吴晓的帖子

谢谢吴老师提出的这个建议。我是按照教材顺序上的,正在备《光的反射现象》一课,你的建议帮我打开记录单的设计思路。我也觉得,学生还是比较好理解镜子不动,调整激光笔入射角度,这样对学生来说不仅操作容易,而且记录后更好发现发射规律。
TOP
11#

确实反射很常见,未学这课时,孩子们已经知道了反射现象
TOP
12#

其实第一课中能看到物体也是因为反射,老师的想法很好,下次也去这么尝试。
TOP
13#

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光的反射,对与光的折射概念就比较陌生,非常赞同楼主的想法,下次我也要试试更换教学顺序
TOP
14#

赞同,不动镜子,移动激光笔,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到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
TOP
15#

感觉先学反射很合适,因为前一课的现象“光在烟雾中变得可见”,原因就是烟雾颗粒反射的光到达了人的眼睛,所以我们看的见了,顺势可以解释
sst 发表于 2023/9/14 23:13:58
烟雾这个的解释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先学反射更有连贯性
TOP
16#

回复 3楼喻伯军的帖子

是的,上完第6课没有上第7课,而是上第4课,孩子就在记挂潜望镜了~把第6和第7课上好,再上第4、5两课,如果天气好,第5课还可以到室外用水雾做个彩虹,这样的顺序无论从学生学习兴趣还是单元逻辑结构都更合适~
TOP
17#

用这样一个简单的记录表,既可以降低学生实验操作的难度,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光的反射的规
TOP
18#

实验现象及学生记录




TOP
19#

这个记录很有感觉哦!
TOP
20#

其实反射和折射对小学生来说还真得是比较抽象的,毕竟光路少见见
TOP
21#

改进后的效果,能帮助学生理解最重要。
TOP
22#

《光的反射现象》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镜面反射现象了解规律之后,再让学生思考只有镜子才能发射光吗?光照在其他物体上也能反射光吗?很多学生都认为只要镜子这样物体才能反射光,其他物体不能~这时让学生先交流,再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发现,手电筒的光照在与白墙垂直的书本上时,也可以在白墙上看到反射光,从而意识到我们眼睛能看到的物体都是因为光照到了这些物体上,光反射到我们眼睛里了,进而联系第一节课,可以再分析解释,为什么人眼无法看到完全黑暗中的干蚕豆,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在这里继续挖掘,如光的强弱、物体反射光的本领,以及这些现象对眼睛的影响等等,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指向素养~
TOP
23#

观察光从空气中照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直射与斜射)

TOP
24#

反射在生活中更加常见,学生更容易理解反射
TOP
25#

根据我们学校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光》单元共享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第一课《1.有关光的思考》
科学观念:通过列举生活中发光的物体,认识到有些物体是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有些物体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或者暂时还未发光,进而了解光源。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完全黑暗的环境中看不到物体”这一现象,能说出没有光的情况下,无法看到任何物体。
探究实践:能利用现有材料,设计观察“完全黑暗环境中物体”的实验,并基于观察对现象进行描述、分析和交流。
态度责任: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产生进一步探究光及光对人类生活影响的兴趣。
TOP
26#

任教五年级时我按照教材的顺序先上了光的折射再上光的反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问题:
1.当问到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这个问题时99%的学生回答:会的,用一面镜子就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很少有学生会在第一时间提到光的折射现象,那个时候其实我是蛮尴尬的因为按照教材我应该上折射但学生的学情呢反应出来应该先上反射。
2.从课堂生成和作业情况来看,反射比折射更简单。
3.上折射这一课时无法让学生将看到的光线直接描下来所以很难进行作图方式的指导。
4.第三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的烟雾实验其实是光遇到了障碍物之后出现的反射现象,从概念建构上来讲,这是光的反射所需要去建构的,但是现象呢是在三节课就出现了。所以其实在这个烟雾实验在这两节课中起到了衔接的作用,那这一课中的这个活动现象我到底要解释到什么程度呢?
以上就是我在这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通过这段时间和工作室的老师交流,还有上周试教后的的讨论我发现这不是我一个人有的困惑,很多老师也有类似的疑惑。
TOP
27#

单元第三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这一课乍一看似乎无法与课标中任何一个子概念对标,但实际上却是6.2.2这一学习内容可以有效完成的重要基石,这节课既是高段两个学习目标达成的桥梁,同时该学习内容与中段学习目标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有具有特殊的链接意义。这节课的学习是对光沿直线传播概念的延续,也为学生后续概念的建构打好基础。
TOP
28#

按照帖主的建议,让四年级的孩子在上完第三课就紧跟着上第六课也能很好掌握知识点,达成学习目标形成科学概念,这说明我们今天这样的调整是符合学情。第三课和第六课都从属于第3个子概念:行进中的光遇到不同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产生折射,反射,透过或者吸收的现象。我们这次把两节课串在一起上,无非就是把反射现象前置,把折射现象后置。
TOP
29#

把第六课《光的反射现象》放到了第三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障碍吗?》一课后面,这样的调整首先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上课会觉得很顺,是依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来开展的教学,下一次再任教这个单元我也会按照今天的顺序来上。先让孩子们学习他们更熟悉更容易掌握的反射活动再借鉴邵老师的做法在做反射实验的时候对作图方式都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那么到了折射这一课学生就能更容易地接受了。
TOP
30#

对光的认识较为抽象,需要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推理、假设等理论性实践。这两节课包括这个单元的1/2/4/5课都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一些自然或实验现象来归纳总结科学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让现象变得更明显来进一步帮助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