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3学年共同体王京专帖(六年级) [复制链接]

61#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教材内容分析
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微小世界”“地球的运动”“工具与技术”和“能量”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带领学生观察和研究日常生活中未曾关注或知之甚少的微小物体。这个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和观察视野的不断发展这条线索编写,引导学生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如较小的昆虫、昆虫的器官、生物细胞、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等,借助这样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在光学、生物、物质的结构、科学史等多个方面的认知,并让学生从中深切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这个单元虽以观察为主,但同时有机融人查阅资料、动手制作、对比分析等多种学习形式,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认知。
“地球的运动”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的大概念。因为学生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地球运动,所以本单元将立足于学生的原有认知,引导学生系统而深人地采用模拟实验、查阅资料、实际观测、建构模型等多种探究方法,在探究中不断建构和修改自己对地球运动的认知模型。学生最终将认识到地球有规律地运动,从而形成昼夜交替、天体东升西落、四季更替等现象。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在较大的尺度上认识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借助推理、想象和模型认识地球上一些现象的成因,与“微小世界”单元形成良好的结构互动,有助于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世界。
有了“微小世界”单元中学生对多种观察工具的使用和认识,“工具与技术”单元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将更有基础。本单元希望学生对“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以及“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等主要概念有着自己的理解,为此,教科书选择了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几种工具和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学生通过对几种常用的简单机械——斜面、杠杆、轮轴等进行测试,使用剪刀、活字印刷、书本、电脑等工具和技术完成特定任务,从而深刻感悟到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并发生巨大的变化,利用工具和技术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量”单元围绕“能量守恒和转换”这个大概念来组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设计,遵循小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并没有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换,而是从引导学生调查、统计、分析身边的能量表现形式人手,选择学生感兴趣、实践性强的电和磁为主要探究对象,深人浅出地展开对能量的形式与转换的探究认识。此外,教科书联系生活实际,对新能源开发和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等
TOP
62#

三、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预定教学内容    实际教学调整备注
1    始业教育课
1.1放大镜    
2    1.2怎样放得更大
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3    1.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4    1.6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
1.7微生物与健康    
5    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测验    
6    2.1我们的地球模型
2.2昼夜交替现象    
7    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2.4谁先迎来黎明    
8    2.5影长的四季变化
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9    2.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期中测验    
10    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3.2斜面    
11    3.3不简单的杠杆
3.4改变运输的车轮    
12    3.5灵活巧妙的剪刀
3.6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13    3.7信息的交流传播
第三单元测验    
14    4.1各种形式的能量
4.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15    4.3电和磁
4.4电能和磁能    
16    4.5电磁铁
4.6神奇的小电动机    
17    4.7能量从哪里来
5.第四单元测验    
18    期末复习    
19    期末测验
TOP
63#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知道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就越小。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实例。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说明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越小。
探究实践: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并能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
态度责任: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对微小世界的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到科学技术有利有弊,互相制衡。
重点、难点    重点:比较发现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时,我们看到的图像大小和视野范围是有差异的。
难点: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预设

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光学显微镜
1.课件出示各种昆虫的图片、放大镜和显微镜。          
提问: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昆虫的身体是怎样的呢?
2.想要观察更微小的物体,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光学显微镜,那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它呢?
3.光学显微镜(板书)。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观察昆虫更加微小结构的兴趣同时引出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对比观察昆虫的结构(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放大镜、光学显微镜、载玻片、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蝴蝶标本、学习单
(一)学习使用光学显微镜(预设10分钟)
1.出示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边演示边讲解。
(1)安放:右手握住显微镜的镜臂,左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略偏左,离桌子边缘大约7厘米。
(2)对光:使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3)上片:将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4)调焦:眼睛先看着物镜,转动调节旋钮(或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同时反方向转动调节旋钮(或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再略微转动调节旋钮(或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
(5)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用左眼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一边观察一边将观察到的图像画在学习单上。
2.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板书)。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记录、描述昆虫的某一个部分。(预设10分钟)
1.谈话:实验室里的显微镜有2种,一种是光学显微镜,另一种是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大,适合观察透明的物体。手持式简易显微镜放大倍数比较小,但它既能观察透明的物体,也能观察不透明的物体,接下去要观察昆虫的结构,大多是不透明的,所以选择使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更合适。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吧!
2.手持式简易显微镜(板书)。
3.教师出示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学生手握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同时结合PPT介绍手持式简易显微镜。
4.通过微课介绍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5.观察蝴蝶标本。
(1)布置观察任务: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选择蝴蝶身体上的一个部分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图像画下来,并用文字记录发现。
(2)出示学习单,介绍学习单,强调对比观察、真实记录和客观描述。
(3)学生两人一组,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6.肉眼、放大镜、显微镜。(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学生实操、教师指导三方面教学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再微课介绍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对比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足或其他的某一部分。
三、交流我们观察的结果(预设12分钟)
材料准备:照片、学生记录单
1.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2.研讨一: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
3.研讨二: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有什么不同?
(预设:用肉眼观察到的图像很小,但视野(看到的范围)很大,能看清整个物体;用放大镜观察是图像变大了,但是视野(看到的范围)也小了点;用显微镜观察是能看到很大的图像,但视野(看到的范围)很小,只能看到一小部分。)
4.小结:原来我们使用的观察工具放大的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但是视野(看到的范围)却越小了,所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要合适的选择工具。
5.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越小。(板书)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主动交流汇报所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时,图像和视野的变化,突破教学重点。
四、拓展(预设6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1.谈话: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使得人类对微小物体的研究更加深入、透彻,人类还从一些昆虫的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先进的产品,让我们来看一看。
2.资料学习: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
3.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发明也是受自然界中生物的启发的?从中你又有什么感悟?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与疑问,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TOP
64#

教学反思: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对于学生来讲兴趣很大,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并能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
TOP
65#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知道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认识到生活中大部分生命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植物细胞的特点。
探究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能使用图画和文字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态度责任:体验到工具的发明和进步使人类的视野不断扩大和深入,发现了更多的自然奥秘,增进学生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尝试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难点:学生能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用图画和文字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教学预设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细胞吗?细胞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细胞的认识和了解。
2.今天我们就要通过显微镜来亲眼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细胞究竟是什么样的?
3.揭示课题: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学生不熟悉的物体进行导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二、探索和研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预设28分钟)
材料准备:洋葱、小刀、清水、滴管、镊子、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显微镜、学习单
(一)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
1.展示洋葱。洋葱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能直接拿洋葱在显微镜下观察吗?并且明确制作要求。
2.学习制作方法
(1)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镊子夹取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侧,再慢慢放下另一侧,注意不要有气泡。
(4)在盖玻片一侧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 2~3 次,让碘酒尽量渗透进洋葱表皮细胞。
3.简单概括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步骤为:滴-撕-展-盖-染-吸(板书)。
4.领取材料,尝试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
观察、记录洋葱表皮细胞
1.同学们还记得如何使用光学显微镜吗?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使用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利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并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研讨:学生交流观察记录的洋葱表皮细胞特点。讨论洋葱表皮细胞有哪些共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体验显微镜的使用和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制作,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并且通过观察细胞,对微小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拓展(预设5分钟)
1.讨论:胡克发现的细胞与我们观察的洋葱表皮细胞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预设:相同点:都有细胞壁、都有规则的形状。不同点:①胡克发现的是死亡的细胞,没有细胞核;我们发现的是活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②它们的形状、大小也不相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分析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的结构。之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使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更多的生物,一起探秘微小世界。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与疑问,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TOP
66#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生物体细胞,知道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多种多样,初步认识到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认识生物细胞的多样性。
探究实践: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细胞,能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态度责任:愿意分享观察发现,倾听同伴的意见,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细胞,能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细胞,能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教学预设

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洋葱表皮细胞
1.出示洋葱表皮细胞图片。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洋葱表皮是由什么组成的?
2.谈话:我们已经知道洋葱表皮是由细胞组成的,洋葱的其他部分,以及其他生物体是不是由细胞组成的?其他生物的细胞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3.板书课题: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导入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以激发学生观察和认识生物细胞的兴趣。
二、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标本(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显微镜、多种动植物和人体的细胞标本、观察记录单
1.明确活动要求:用显微镜观察更多种类的细胞标本,并把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通过画图和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画出细胞的大致形状轮廓和主要结构即可。
2.提醒:两人一组,轮流观察;边看边画,仔细记录;根据表现,获取标本。
3.出示观察记录单。
提问:关于观察记录单,有什么不明白之处?(预设:在圆圈内画出观察到的细胞)
4.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标本。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显微镜的操作技巧;
(2)学生的记录单记录情况;
(3)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情况;
(4)有代表性的生物细胞画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在观察生物细胞开始前,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记录及注意事项。在观察活动时,教师随时给予学生指导,方便后续交流汇报。
三、交流观察的生物细胞(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图片、学生记录单
1.提问:我们观察了哪些生物体的细胞,有什么新发现?
(1)交流植物细胞:
预设:
根尖纵切细胞:其顶端是根冠,像一顶帽子似的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使之免受土壤磨损;被根冠包围着的细胞个体小、排列紧密,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木本双子叶植物茎横切细胞: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保护作用;成束状排列形成的结构,主要是为植物体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等作用,也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植物的叶肉细胞:在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里含有的绿色扁球状质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叶表皮细胞,有很多气孔,是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保卫细胞的生理变化可以调节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控制气体和水汽的进出;气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是植物与环境之间的门户。
(2)交流动物细胞:
预设:
蛙卵细胞:是球形的,有一个核,由卵黄膜包被着,受精后的卵细胞发育成蝌蚪。
动物表皮细胞:动物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比较规则,有保护作用和可分泌角质的作用。
(3)交流人体细胞:
预设:
人体血液红细胞:是由荷兰生物学家简·施旺麦丹发现的,红细胞呈圆球状,边缘较厚,中间略凹陷,直径6-9微米,红细胞薄有弹性,能通过微小的血管,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专门负责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人体神经细胞:有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通过接受、整合、传导和输出信息实现交换,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扁平,多边形,形状不是很规则,分布在口腔两侧颊部,能对人体起到耐摩擦,防止异物侵入等保护作用。
人体骨骼细胞:骨细胞为扁椭圆形,多突起的细胞,是成熟骨细胞的主要细胞,骨细胞对骨吸收和骨形成都起到作用,是维持成熟骨新陈代谢的主要细胞。
(4)小结:所观察的生物体都具有细胞结构。
2.比较不同生物及同一生物不同部位细胞的形态结构。
(1)提问:植物根尖细胞、蛙卵细胞、红细胞,相同吗?有哪些不同?
预设:在细胞种类、形状、内部结构等方面不同。
(2)提问:植物根尖细胞与植物叶肉细胞,相同吗?有哪些不同?
预设:在形状、存在位置、内部结构等方面不同。
(3)提问:人体红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相同吗?有哪些不同?
预设:在形状、颜色、存在位置、功能等方面不同。
(4)小结: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同一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3.提问:关于细胞,还有什么问题?
4.资料阅读:细胞的作用。
在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后,许多学者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植物的茎、芽和果实,以及血液和低等动物,发现它们都有胡克所描述的细胞结构。
随着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细胞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大量研究事实说明,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细胞组成的。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10万个。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比如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太阳虫、细菌等,就是一个细胞。
5.提问:通过资料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6.小结:随着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细胞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大量研究事实说明,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细胞组成的。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同一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细胞的功能也多样,造就了生命体的多种多样。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主动交流汇报所观察到的生物细胞,并引导学生认识绝大多数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
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小结:我们学习了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细胞组成的,在今后的学习中,让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设计意图】小结本课的收获与发现,激发学生继续观察更多生物细胞的兴
TOP
67#

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知道水中微小的生物形态各异,认识到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
科学思维:能把观察到的现象转化为证据来分析水中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征。
探究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制作水中微小生物的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态度责任:愿意分享观察发现,倾听同伴的意见,发展观察研究微小生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难点: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教学预设

一、水中微小的生物长什么样子?(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光学显微镜
1.谈话:我们借助显微镜观察了哪些形态各异的生物细胞?
(预设:叶肉细胞、人体神经细胞、红细胞、洋葱表皮细胞、气孔、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等。)
2.课件出示自然水域图片——池塘。
提问:
(1)池塘里面有什么?
(2)水中除了看得见的东西以外,还会有什么呢?(预设:看不见的微小的生物)
3.谈话:水中微小生物会长什么样子呢?要借助什么工具观察?
4.板书课题: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5.讨论:怎样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二、制作并观察玻片标本(预设35分钟)
材料准备:光学显微镜、一杯观察用含有微小生物的水、烧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纤维、吸水纸、镊子、学习单
(一)培养水中微小的生物(预设3分钟)
1.实物出示一杯观察用含有微小生物的水,介绍水的来历:
(1)可到池塘、溪沟、鱼缸的水中直接采集。
(2)还可以自己培养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师介绍“干草培养微生物”(PPT动图演示)。
①取一些池塘或鱼缸中的水,倒入装有干草的烧杯中。
②几天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霉点,这些霉点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结集而成的,取水时滴管要靠近水面附近,这里微小生物比较密集。
2.谈话:
(1)肉眼观察这杯水,水中是否有微小的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
(预设:可能观察到漂浮在水面的灰尘微粒或杂质,可能隐隐约约发现水中有些会运动的东西,可能观察到会运动的物体是颗粒状、团状、带状等。)
(2)用显微镜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3.过渡:首先需要制作水中微小生物的玻片标本。
(二)制作水中微小生物的玻片标本(预设10分钟)
1.谈话:回忆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的步骤,该如何制作水中微小生物的玻片标本呢?
2.制作:①用滴管在水样中取少量水,滴管竖直将水滴滴在载玻片的中央;②为避免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游来游去不便于观察,可取少量纤维(如脱脂药棉、干净毛笔上的毛等),交织成网状放在载玻片上;③用镊子夹取盖玻片从水滴一侧轻轻盖到水滴上;④用吸水纸从盖玻片边缘吸去多余的水分,起到限制微小生物活动的作用。
(三)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预设22分钟)
1.明确活动要求:用显微镜来观察自制的水中微小生物的玻片标本,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课件出示样例示范,强调若观察到水中微小的生物要画出大致轮廓,有比较典型的局部特征,配上适当的文字或符号等。
2.学生以小组(2人一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水中微小生物的形态和行为特征。如果你在观察时出现了观察不到的情况,那就请你从不同处多取几次水,重新制作玻片标本,观察时慢慢移动位置再观察。这个观察活动需要很长时间的耐心和坚持,你才能发现更多的微小生物。
3.教师巡视各个小组,加强针对性指导,并用支    架固定手机(也可以用电子目镜投屏),现场录制几     种水中微小的生物,以备研讨交流使用。
4.研讨交流:
(1)观察到了几种微小的生物,它们是什么样的?(预设:看到有一个长得像鞋子一样的物体在游来游去,周围长有毛;看到一条长长的虫子在不停地游动等)
学生交流分享记录单上的内容,描述微小生物时,自然引出“这是什么?”的问题。
(2)这些微小的生物是什么?欣赏视频资料“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
请根据对照资料,识别你观察到的微小生物?(预设:如游仆虫、草履虫、线虫等)
(3)我们根据什么辨认出它们是生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预设: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都很小,都会运动等)
微小生物的生命特征课外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也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来了解。
三、拓展(预设:3分钟)
1.资料阅读:课件呈现列文虎克图片,介绍他发现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资料。
2.小结:大部分微生物肉眼看不见,也有部分肉眼看得见的微生物。                          
【设计意图】拓展对微生物的认识范围,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微生物的兴趣,为下节课铺垫。
TOP
68#

.微生物与健康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回顾总结旧知,知道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通过收集整理人类探索微生物成果方面的资料,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认识到微生物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科学思维: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能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
探究实践:在对本单元知识梳理过程中,能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查阅人类探索微小世界成果的相关资料,能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态度责任:在总结观察工具发展历程以及查阅整理人类探索微小世界成果的过程中,能形成科学整理学习内容的良好习惯,认识到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和交流研讨知道微生物与我们的健康生活有密切关系。
难点:学生能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和交流。
教学预设

课前准备
课前师生要共同收集有关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为了收集比较全面的资料,教师事先拟定一些专题,把学生分成几个专题小组,例如医药、食品、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新品种改良等专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收集资料。
一、谈话导入,聚焦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各类微生物卡片、板贴、课件
1.PPT展示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杆菌等,请学生思考它们在哪些领域发挥着作用,并请2-3位学生拿着卡片到黑板上进行分类。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课件上的微生物吗?它们在哪些领域发挥着作用?什么作用?
2.谈话:我们发现微生物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如青霉菌在食品行业也许存在着害处,但在医药行业它可分泌青霉素,这是一种抗生素可以帮助治疗疾病。
3.板书课题:微生物与健康。
4.讨论:你知道哪些有关微生物与健康的事例?跟同学分享一下。
二、汇报成果,交流分享(预设30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汇报资料
(一)医药方面
1.出示资料——新型冠状病毒
提问:为什么新冠病毒会造成全球大面积人群被感染?(预设:传播途径主要以呼吸道传播为主)
我们有办法遏制这种病毒的传染吗?(预设: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即隔离、戴口罩、疫苗等。)
有关治疗类似疾病的药物的发明你了解吗?
2.专题汇报。请收集微生物与医药方面相关资料的小组,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收集的资料。(学生的资料板块建议涉及弗莱明和青霉素、疫苗的产生、巴斯德的消毒法和灭菌法等。)
3.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微生物与医药方面的事例?
4.小结:原来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微生物引起。人类与微生物不断斗争,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二)食品方面
1.出示资料:馒头、面包内部结构的图片。
提问:馒头、面包为什么疏松多孔?(预设:酵母菌分解淀粉产生了二氧化碳,导致馒头面包内部有气孔。)
2.谈话:微生物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有的微生物能直接提供给人类食物,例如木耳、蘑菇,有的微生物能帮助我们生产食物。你知道有关微生物与食品行业的事例吗?
3.专题汇报。请收集微生物与食物方面相关资料的小组,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收集的资料。(面包、酿酒、酱油、醋、腐乳、泡菜、酸奶等)
4.讨论:微生物对于食物都是有益的,对吗?(从利弊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微生物与人类食物之间的联系)
(三)污水与垃圾处理方面
1.出示资料:地球生物去哪儿了?
提问:地球上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生物个体,它们死亡后又去了哪里?这与微生物有关吗?
2.专题汇报: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3.全班研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有哪些好处?(成本低廉、不对环境造成污染、降解能力强、处理范围广)
(四)其他方面
1.出示资料:袁隆平杂交水稻。
提问:杂交水稻有什么优势?你还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哪些成果?
2.专题汇报:杂交水稻、多莉羊、转基因技术、微电子科技等。
3.谈话:人类对微小世界的探索远不止于这些,这些人类探索的成果造福于人类的方方面面,我们也要学习前人不懈追求的精神,探索微小世界的更多秘密。
三、总结回顾(预设:5分钟)
1.谈话:人类研究微生物有这么多的成果是建立在观察工具的发展的基础上的。回顾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想想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发展的?人们的观察范围又是怎样拓展的?
2.学生说一说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相应的观察范围拓展情况,教师引导形成流程图。
3.总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
TOP
69#

显微镜这单元,学生对于微观生物的研究,抱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慢一点,再慢一点开展教学,打破常规教学设计。让学生多一份观察,多一份参与
TOP
70#

项目化学习基地工作总结

2022学年年我们上虞区实验小学积极探索以项目化学习教学为切入点,成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层部门和科技信息综合教研组课题,扎实推进多项课题研究,确立以关键问题为导向的学校育人目标,将项目化学习教育理念融入学校课程建设与开发,创新学校教学范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基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常态开展项目学习活动。
一、拓展校本“教材”,深化项目化学习教学
科学问题本就源于自然,源于某一现象的问题,如“为什么杯子里的热水会变凉?” “怎样让房子更保暖?”这两个貌似不相同的问题,其本质却都是热学中能量的传递问题。用好基础型科学学科教材的同时,积极挖掘科学教材中的拓展内容。当教学围绕这个本质展开时,就有了一条隐形的线索,将科学和问题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科学教材在设计的时候是非常注重科学探究的,而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在科学教材中其实就一直贯穿着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思想。许多的内容都是从提出一个问题开始,到解决这个问题结束。科学教材中不乏好的拓展内容,但实际教学中,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深入展开,比如《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我们的过山车》《模拟安装照明电路》等等。结合教材内容,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补充,我们整理出了一个拟开发的拓展课程目录(如下图)。考虑到新教材还在不断更新中,还未全面组织开发,打算在未来2年时间里完成这个项目。
TOP
71#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面对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走了一条不通的路,使用着不方便的携带东西,购买到容易变坏的物件等……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去解决。很多学生也已经习惯于“发现问题”“确定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处理所遇到的事。这不正是“生活即教育”的精神所在吗?在处理日常生活的活动中获得学习,也使学到的知识存活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我们开发了项目化学习系列校本教材《生活中的奇思妙想》,围绕“物理原理、化学变化、生命科学、环保创意”等四个大类,结合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进行设计,实施选修课程,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经过三个轮回的完善,校本教材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公开出版,提供给全校4-5年学生阅读使用。

为学生开发了学科项目化学习系列《跟着趣题“玩”数学》校本教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数学应用的能力。这本数学读本收录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学应用问题,分五章予以呈现:有趣的生活问题,典型数学问题盘点,解决问题策略探寻,古代数学名题赏析和数学问题专项训练等,读本作为数学拓展课程的文本资料,部分内容配有微课,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拓宽思维,提升能力。
TOP
72#

实验小学“生活力”七彩节之“奇思妙想”科普节是校园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多年来的活动开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科普节活动以课程的形式加以落实,让每个孩子参与其中,才能取得更加突出的育人效果。“奇思妙想”科普节也因此成为了学校活动的一张金名片,不仅在全区有极大的影响力,同时在中国小学科学网中也极具影响。
在项目化学习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的七彩活力节不再是一次孩子们参与玩玩、看看的校园活动,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更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赋予独特的主题和风格。2022学年年科普节都以项目化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工程、技术与数学四种素养,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推动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在设定各年段项目课程的时候,我们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和能力,也有效结合了科学教材中的学科知识结构。例如,四年级的“疯狂过山车”,学生在三下学习中就有这个内容,在四上设置这个项目课程正好起到了应用实践解决问题的效果;通过这样的项目化活动真正得以应用和实践
TOP
73#

(一)统筹安排,确保实施时间
项目化学习课程的具体实施时间主要分为四大块:
一是每周五下午两节课时连排,共安排80分钟的项目化学习时间。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参与主题项目学习。同时也将《生活中的“奇思妙想”》《跟着趣题“玩”数学》等课程落到实处,促进了数学、科学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与变革,让科学学科真正为孩子们所接受和喜爱;
二是每学年“乡风童年稻草人文化节”“奇思妙想科普节”“好玩趣题数学节”系列活动,以项目化学习教育理念为统领的大型主题探究实践活动固定在这个时间段;
三是隔周二中午的校园达人秀舞台,针对特长学生实施的特色课程,开展如七巧板展示、胡萝卜搭高、模型教育课程的活动;
四是课余与假期时间,通过校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推送,如《“妙想”实验室》课程,拥有快乐的假期,玩转快乐科学。
(二)团队聚力,发挥兴趣专长
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美术、劳动与技术学科老师是项目化学习教育理念的实践与行动的实施者,只有充分发挥每位学科教师的兴趣专长,才能更好的挖掘出老师们的潜能,使科学拓展性课程越走越精彩。在开发《生活中的奇思妙想》等课程的过程中,科技信息教研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适合自己开发的内容,我们在推出科技节活动课程的时候,更是充分讨论,落实专项负责指导的老师,从而保证后续课程的有效展开。老师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点子多了,课程资源也就越来越丰富了!
(三)多元评价,满足成长需求
为提升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从失败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更成功!科学灵活地运用评价,我们坚持科学性、可操作性、全面性和参与性的原则,努力追求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突出评价的过程性,以期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关键能力的提升。
TOP
74#

1.展演评价。展演评价主要考虑的是普及性。我们通过组织“我的实验我做主”、“我是校园科学小达人”等不设门槛的活动,让孩子们积极参与进来。一方面是对科学拓展性课程实施成果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状况的检测;另一方面,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挖掘,扎扎实实地促进每个孩子的核心素养提升,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激励孩子们互相学习,不断进步。
2.比赛评价。在普及参与活动的基础上,针对特长生、优秀项目设计者,还通过设立专项比赛,竞赛、等级评定、发给荣誉证书的形式激发特长学生的自信心和光荣感。比如通过“五星级模型队员”“挑战赛小冠军”“十佳校园科学达人”等评选活动,评出一批科学“活力少年”,定期在校园“五好少年”专题宣传栏表彰,在“达人秀”舞台亮相,不断激发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点燃每一个强大的“小宇宙”。
TOP
75#

两年的学习与探索,我们认为:(1)项目化学习是对学生进行跨学科素养的培养,而不只是追求创新作品的产生。(2) 项目化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关注少数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3) 项目化学习要面向学生“做中学”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在不同学习环节中的表现,而不只是关注其最终作品的水平。(4)项目化学习面向的是自然真实的需要认识的问题,并不一定是创新的问题和创新的成果。
为此,我们将在以下几方面再作深入与细化研究:
1.引进比较成熟的课程
《创意科学》,1-6年级按照月份设计,上学期4个月加2个月寒假,下学期4个月加暑假2个月,每个年级12个月。每月设计一个单元主题,由1本学生用书和4套科学实验材料装成1个礼品袋组成。

    2.借鉴5EX教学活动设计范式
首先选择合适的学习主题,确定课程的总体方向;接着是确定学习目标,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知识,掌握什么能力呢?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最核心的就是教学活动设计了,该如何通过教学活动设计,营造“做中学,学中创”氛围,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技能以及思维能力呢?这是项目化学习课程中的核心部分,也应该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部分。最后,为了辅助教学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对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与文档进行设计,包括“微课视频”,程序参考,任务卡,学习记录表与评价表等多种内容。1234四大模块共同组成了项目化学习教育课程。
3.深入实施科技术类拓展性课程群
深化《“T宝小明星”创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题研究,规划第二轮的深入研究;做实绍兴市精品课程《生活中的“奇思妙想”》和《奇思妙想动手做》课程群,在拓展性课程实施时间加以深入推进,不断积累课程教学资源;要发挥学校智慧教育前期经验,通过互联网+,拓宽科学课程的实施空间,开发、拍摄制作数字化微课资源,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参与学习;要充分利用学校“五好学生”评价改革契机,将学生参与项目化学习课程学习情况纳入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进活动,积极开展项目化学习有效教学的研究
全体学科教师、项目化研究团队要遵循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构建、自我监控、反思与迁移等基本原理,开展项目化学习的研究;校园课程教学与学科活动要进一步强调活动、思维和合作的有机融合,保证学生 “做中学,玩中学”,充分体现学生自己天性和潜力的项目化学习过程中进行各种创造性活动。
加强项目化学习和项目化学习的理念的宣传与应用,通过阶段性课堂教学展示、主题活动推介,让教师的教学指导更精准有效,让学生全面学会应用跨学科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TOP
76#


TOP
77#


TOP
78#


TOP
79#


TOP
80#


TOP
81#


TOP
82#


TOP
83#


TOP
84#


TOP
85#

小学科学思维型探究专题研
讨活动分享:
TOP
86#
TOP
87#
TOP
88#
TOP
89#
TOP
9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