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夏薏
《岩石、沙和黏土》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岩石、沙和黏土》这节课是我个人在《岩石与土壤》单元中,最喜欢的一节课。知识容量、知识难度和操作难度都比较适中。课堂上孩子们探究的过程趣味十足,研讨时津津乐道。关于这节课,有以下几点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好材料,事半功倍
学校订购过很多的科学材料箱:名师、磐达、爱牛、阔华,材料箱肯定都会各有所长,同时也各有所短。在我执教四年级时,刚好配的是阔华的材料箱。上这节课之前,在论坛里就看到过很多关于“黏土”来之不易,如何巧妙获取黏土的帖子分享。如
代玳老师的:用大家提供的方法收集到了黏土 - 教学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ASP.net|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zjxxkx.com)
李尔敏老师的:《比较不同的土壤》黏土来之不易 - 教学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ASP.net|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zjxxkx.com)
所以执教之前,我还非常担忧,到时候要耗费很大的力气获取黏土。但是当我用阔华这一课的材料做下水实验时发现,配备的黏土很细腻,在颗粒大小、触感上与沙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做团小球实验时,成功率很高,特别好玩,我自己都停不下来,团了好几颗!下图是一开始准备的材料,后来在课堂实践中发现,还是直接提供干沙和干黏土会更加方便,教师准备起来更加容易,学生操作起来也方便。
二、好记录,活动留痕
关于设计:课前恰好听闻温州市举行了课堂教学评比,同学在现场听课,他分享了自己的听课笔记。刚好有关于这节课的设计,两个老师对这节课同课异构。综合了两位老师的课堂设计和记录单设计,我设计了如下的记录单。但是从课堂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可以再增加一个小球放置区。汇报时,记录单上有实物、有图、有文。记录更真实、内容更详实,有利于汇报者的表达,有理有据、有话可说。有也有利于听者倾听,直观对比,提高倾听效率。
关于使用:四年级的研究过程中,动手实验之前,都会让所有人先一起看完整张记录单,我们需要记录什么,怎么记录。提出问题,再生生之间互相解决。坚持了一年,现在孩子们基本有了人人均要记录的习惯,记录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记录:
三、好习惯,有趣舒心
又是沙子又是黏土,又是涂痕又是团小球,这样的课堂会不会学生很开心,但是老师很崩溃呢?第一节执教,的确如此。看着满是泥水的桌面、散落在地面的沙土,心也是碎成沙粒一般,根本团不起来。第二节课,我就调整了策略。基本上,孩子们完成这张记录单的探究,5—7min有余。但是孩子们的探究能力是有差异性的,所以动作慢一些的孩子继续研究,动作快一些的孩子先清洗双手、抹布、擦拭桌面、整理材料、补充杯子中的水。等到最慢的孩子完成时,基本上桌面已整洁、材料也整理完毕了,当然这样相当于下一班的材料也补充整理好了。过程中,还会为桌面特别干净整洁、动作特别快、特别团结协作的小组额外加星,孩子们干得会更加起劲!
四、好资料,拓展延伸
之前在B站看到过一个视频《一块岩石一生的历程》,全视频没有配一个文字和一句解说,但是孩子们对岩石的变化,以及岩石与沙和黏土的联系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整节课的研究也更加完整、深化了。
视频链接如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t41137zq/?buvid=5c4f70bc46c1700e63dfa764da3e41a6&is_story_h5=false&mid=YZzoLxwruD4nZremJsAoJw%3D%3D&p=1&plat_id=114&share_from=ugc&share_medium=iphone&share_plat=ios&share_session_id=ACF6AEB2-801B-483D-A587-BD86B0430E21&share_source=WEIXIN&share_tag=s_i×tamp=1691986392&unique_k=HVT4NkN&up_id=153084557
蒋昌盛
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