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是贯穿整个单元的养蚕活动的开始,学生需要为蚕宝宝的到来做好长期观察活动的必要准备;同时也是观察蚕一生的开始,学生要开展观察蚕卵的活动。
本课有以下活动:
1.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2.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3.制订观察计划。


二、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
1.聚焦
我先出示一张图引导学生先回顾之前认识的蜗牛和鱼的生命历程是从什么开始的?再展示一张蚕宝宝的图片,问学生:那蚕宝宝呢?谁养过蚕?说说所知道的?还想知道什么?老师提出:那蚕卵是什么样子的呢?怎样观察蚕一生的生长变化呢?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进入后续的探索活动。




2.探索
活动1: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由于气温转暖爱牛提供的蚕卵已经孵化,剩下的是卵壳及死去的蚁蚕,我是在网上提前购买好20份分装好的蚕卵发给小组长,让学生分组先用肉眼观察蚕卵的颜色 、形状、大小,组内交流描述后再班内分享,然后发放放大镜,尺子(学生自己准备),指导他们(放大镜及尺子的使用方法如图)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虽然学生对有些词语的描述不公准确,基本上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活动2: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提问学生:蚕宝宝吃什么?它还需要什么?然后阅读资料了解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制作蚕房。给每个学生提供一张长方形的纸张,指导用铅笔画边、折叠、剪开及用透明胶粘好。
当然,爱牛提供的饲养盒就挺好的。






活动3:做观察计划
由于3年级学生长期观察的经验不足,制定完善的观察计划的能力还不够,这部分内容应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完成。
我是让学生分组讨论,除了课本提供的观察计划表内的内容外,学生还想观察什么,然后指导每一组的学生制作自己组内新的观察计划。


三、爱牛材料反馈
螺纹放大镜,一镜两用,一般情况下,用前面大的镜片,想看的更细致,可以用后面放大倍数的小镜;由于气温转暖的关系,蚕卵已经孵化,蚁蚕没有及时转移到盒子里饲养,也死了,建议老师尽早把蚕卵从材料箱取出放冰箱冷藏保鲜,等气温合适桑叶足够再取出孵化;饲养盒上方有个可打开的小盖子,投喂时可用此小盖子而不用把整个盖子打开;而饲料用处不大,学生多用桑叶喂养,如果要用饲料的话,先准备一个小容器,放入适量的纯净水约饲料量的1.5倍,等待约20分钟,用勺子等工具取出适当的饲料放到蚕宝宝旁边,避免不干净的手直接接触,多余的湿饲料密封放冰箱冷藏,需要时取出等候一段时间再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