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这块内容,男孩子应该是非常喜欢的,并且有很多话说的,不过女孩子相对可能兴趣度与了解程度都不高一些,针对这类男女差异相对比较明显的课程,起始课怎么上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所思有收获,并能提升孩子们的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
第一次上的时候,按照教材上,发现孩子们对于月球是行星还是卫星并不知道,除此之外,每个班级每个孩子的点完全不一样,,学生本身的知识面也不同,导致不同班级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同的。例如有些孩子知道月球是卫星,却连最基本的太阳月球东升西落不清楚,有些孩子知道太阳黑子却不知道月球不发光,我开始的处理方式就是按照教材来,只介绍大部分孩子们不知道的太阳黑子和环形山,这样上下来发现对于一些孩子们争议的问题,比如:月球是行星还是卫星,太阳是行星还是恒星等完全无法解决,这些基本问题本单元结束有些解决了,有些没涉及,而且作业本题目在本课也会涉及到,讲也不是不讲也不是,后来在一次直播课中学到一个新方法,就是提供科学绘本,补充维恩图,发现这个方法就很好,解决了学生知识面不同的问题,让各个层次的孩子都能有所收获。
通过提供绘本的方式,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知识的落实度也大大提高了!
通过绘本二次修正补充维恩图后,孩子们基本对月球和太阳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孩子们对于太阳大月球小这个知识是毫不怀疑的,以至于他们没有探究的欲望,这也从侧面反应孩子们对于知识不懂得去质疑或者去证实。所以对于这个环节我就直接要求学生帮我解决这个问题,证明太阳和月球看上去一样大的原因,孩子们还是很自然的会想到模拟实验的方法,书本的实验距离远,课堂纪律比较难以掌控,所以就该实验进行了改进,为了让学生的结果更加接近,有讨论的价值,所以我采用固定月球的方式。第一个班级是并排,一样大的时候记录太阳的距离,可是一个班级教下来发现,看上去一样大主观感觉对结果的影响太大了,学生测出来的结果相差2倍,数据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于是就采用在一条线上移动的方法。当完全挡住时说明一样大,实验下来发现数据相对更加接近了。
但是还是会有一些小组的实验结果有些差距。孩子们也能分析一下出现问题的原因,例如纸筒没有刚好抵住两根小棒,眼睛没有刚好抵住纸筒。如果能把观察筒固定住可能会更好。
分析好原因后,再通过出示太阳月球大小的真实比例,假如月球和今天看到的这么大,那么太阳的直径就和我们的黑板一样大。孩子们都非常震惊,再问学生,这么小的月球如何挡住这么大的太阳呢?孩子会明白,太阳不但要远,还要很远很远。
接下来,我和孩子们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指向本课的两种学习方法:阅读资料法和模拟实验法。
最后,让孩子们在看完绘本后提出一个问题,孩子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太阳黑子为什么会干扰地球上的通讯?月球的圆缺变化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太阳黑子?月球为什么不会发光?太阳真的会“死亡”吗?等等问题,其中个别孩子一个人提出了4个问题,可见对宇宙问题的好奇之心。当然,这些问题很多都是指向本单元后续的教学内容,也有部分内容本单元是不会涉及的,但是因为我交给了孩子们查阅资料的方法和模拟实验法,所以即使接下来没有解决,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绘本,回去自己查阅资料解决。
本节课通过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向孩子们传递一种学习方法,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可以去查阅资料,此外,即使有资料,我们也不能尽信,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应一直保持质疑精神,通过实验的方法去验证书上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