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和制作生态瓶》这课想到种子发芽实验带回家制作的惨痛失败经历,我便想着生态瓶要不就在我眼皮子底下做,正好办公室老师一直建议五年级的课可以慢慢上,课中落实,并不需要急匆匆地上,我也想着以前设计制作的课也没好好上过,于是在学生问我我们是不是要做生态瓶的时候立马下单了金鱼藻、蜈蚣草、绿菊水草,并准备自然水域的水。
第一节课以问题—能让草鱼/鲢鱼在南极生存14天以上展开,探索适合草鱼/鲢鱼生存的环境,意识到在池塘中的动物植物非生物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为草鱼/鲢鱼设计家的时候需要哪些材料及注意事项➡绘制设计图➡分享和改进
第二节课则是提示制作生态瓶的具体注意事项,按照改进后的设计图制作生态瓶,然后布置持续追踪观察的任务
然而事实上却出现了很多问题—
①由于一些课堂环节散乱不紧凑,总是完成不了预想的进度,一些环节只是一带而过
②想要每位同学都制作生态瓶,这个准备的材料量很大,这是事先没有预估好的
③制作时学生的快慢不一,很难静下心来接受持续观察的任务
④对于生态瓶中生物的习性等不熟悉,总有意外发生,比如有同学说他的草鱼把鲢鱼吃了,比如蝌蚪把螺的肉吃了等等。
⑤坚持观察很难,也许从一开始得告之学生养鱼和做一个生态瓶的不同之处
所以我想要想调整这节课需要这样做—
(1)改变情境,变得更合理—从有没有养过鱼到怎样养好鱼再到怎样不用额外照料就能让鱼好好存活
(2)提前做好前期准备和下水实验,否则到时候会出现很多意料之外的状况
(3)除了制作模拟池塘生态系统的生态瓶也可以制作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瓶
(4)利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先要让水草存活再放入小动物,思考生态瓶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意义
(5)制作部分可以带回家,但是可以借助图片分享和展示,并且展开持续的追踪
虽然还是有很多遗憾,不过在这过程中也能发现在展示介绍设计图时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大约我和他们也在共同进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