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1#

《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展示两种不同土壤种植的花生结果图片,询问不同的原因。(预设:土壤)

2、引出土壤这个环境因素,揭示课题:比较不同的土壤。

二、实验1

1、根据花生资料,询问种植花生选择哪种土壤,提问怎么比较土壤的不同。(预设:黏性差、渗水性好的土壤,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等)

2、学生实验,完成记录单。

3、学生分享结果发现。

4、小结:1号土壤大颗粒多,2号土壤适中,3号土壤小颗粒多【板书】

三、实验2

1、请学生猜测哪种土壤黏性差,渗水性好。(预设学生不同意见,可以用实验验证)

2、学生说一说土壤黏性比较的方法

3、教师总结补充,播放实验微课并让学生讲一讲实验注意事项,教师再补充(预设:捏完一种土壤后要擦手)

4、学生说一说土壤比较渗水性的方法

5、教师总结补充,播放实验微课,让学生讲一讲实验注意事项,教师补充。(预设:水缓缓倒入、同样高度、药匙轻轻压平、观察渗水量和渗水速度等)

6、学生实验,完成记录单。

7、学生分享结果。(预设:1号黏性最差,渗水性最好,3号黏性最好,渗水性最差,2号黏性和渗水性都适中)

四、研讨

1、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三种土壤的特点。

2、教师说明每种土壤的名字并介绍其中沙粒和黏粒的大致组成(张贴板贴: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3、根据实验结果提问:花生适合哪种土壤?(预设:沙质土)

五、拓展

1、PPT展示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做简单说明。

2、提示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土壤知识。

最后编辑鹿游园 最后编辑于 2023-04-04 14:53:11
分享 转发
TOP
2#



整个实验室一半桌子都放着上课要用的器材
最后编辑鹿游园 最后编辑于 2023-04-04 14:30:50
TOP
3#


为了要明显的实验效果3种土壤的也是调了多次
TOP
4#


比较3种土壤黏性的时候我选择的是将湿润的土壤提供给学生,这样更方便快捷,也容易让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效果
TOP
5#


比较渗水性实验时当时也用了很多材料,例如食堂的纱布、医务室的纱布、滤纸、阔华提供的装置等,综合比较最终还是选择了以上这套
TOP
6#

      本课是在第6课的基础上,介绍典型的三种土壤,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特点,适合不同的植物。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本课的驱动性问题设计成:帮老师找适合种花生的土壤。整堂课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通过比较1、2、3号土壤的不同特点,找到黏性差、渗水性好的土壤,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科学概念的掌握。
      本次课由于学生没有前面章节的学习基础,学生不太明白土壤颗粒可以简单地分为沙粒和黏粒。所以在课堂前期我用大小颗粒来代替。后期在学习过程中将沙粒、黏粒的概念渗透,从而让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土壤也是根据沙粒和黏粒的占比不同来区分的。学生通过观察,预测最适合种花生的土壤,然后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TOP
7#

       本次课整体按照花生结果不同引出土壤的不同,再由学生从3个实验探究活动中帮助老师选择黏性差、渗水性好的适合花生种植的土壤,最后由教师引导构建3种土壤的异同点的知识框架。借助花生作为课堂奖励,在校园家里附近寻找合适的种植花生的土壤作为课外拓展,学以致用。
TOP
8#

实验材料准备的很充分
TOP
9#

       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发现,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按照预先设想的回应教师的提问,在前期试课过程中,本校学生能够观察花生结果的不同图片根据老师的引导说出有可能是土壤不同导致花生结果不同,但在文澜小学上课过程中学生初始没有按照老师的设想引出土壤的不同,导致揭示题目时有些生硬。
TOP
10#

      复杂实验注意事项较多尽量不要安排在一起让学生操作。在本次备课过程中,之前很多老师在安排本次课中的实验探究时是将观察土壤的外部结构和比较黏性的实验放在一起,比较土壤的渗水性单独实施,但经过我们几位老师讨论和前期试课过程中发现,由观察到猜测再到实验探究的逻辑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最终还是决定将观察土壤的外部结构的实验单独实施,比较黏性和渗水性放一起。但在文澜上课过程中发现,尽管在前期已经说明实验注意事项,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进行比较土壤黏性和渗水性实验时,操作有些失误。可能是将这3次的实验单独分开逐步探究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实施,需要后期再尝试。
TOP
11#

       阔华和爱牛的现有实验材料不一定是最好的,下水实验很重要,实验现象需要明显,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我们学校订购的是阔华的材料,发现学具箱中的沙质土过于细小,需要参杂较大的沙砾。最终我们选择将三下《地球的卫星——月球》中的实验材料,可以通过筛子将其大小区分开来,然后进行参杂。学具箱中的黏质土都是黏粒,基本没沙粒,也不符合课本中对于黏质土的描述,最终,我们选择将部分沙质土掺到黏质土中。学具箱中自带的壤土,其实验效果与黏质土相比区别并不大,所以我们将部分颗粒大小不一沙粒掺到壤土中。在前期实验准备过程中,运用阔华的教具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我们最终选择和课本相同的自制教具,但纱布换成了滤纸。
TOP
12#

       最后在比赛完结束后,和我们学校的姜校长在分享自己的课堂不足时,他说没有完美的课堂,有缺憾的课堂才是最真实的课堂。没有一节课是简单的,每一节课都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去探索和打磨,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经过这次的比赛也让我学习了很多,我认识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还需要不断努力和前进,同时也也让自己在比赛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成长了一些,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够有所成就。
TOP
13#

实验材料准备很充分,这样课堂上学生操作才游刃有余,课堂效果肯定很好。
TOP
14#

对学生来说,做好每一个对比实验都很重要。
TOP
15#

认认真真准备一堂课,带来的收获的是巨大的,科学课有结构的充分的材料准备是好课的先决条件
TOP
16#

这一课的实验材料确实很多,需要不断调试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