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三年前成为科学老师后,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农村小学开展长周期活动这么难?往往布置时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信心满满,但结果都是无疾而终。不论是三年级的养蚕,还是四年级的种凤仙花,又或是五年级的造船等等,基本上都是胎死腹中。最后能够有一两个完成已经是惊喜了。 这学期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了。1.由于农村小学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像城里那样重视,而且科学又是觉得不重要的学课,所以往往家长不配合,甚至觉得学生养蚕、种凤仙花等妨碍学习,不仅不支持,反而阻挠破坏。2.教师自身不够重视,往往作业一布置就不了了之,缺乏对学生的后续指导、督促,只是要结果了才想到,往往这时候学生种的凤仙花、养的蚕宝宝,不是死的死,就是没有做。注重结果的教育带来的经常是不好的结果。3.学生自身不够坚持。学生本身是抱着贪玩的心理去养蚕、种凤仙花等,新鲜劲过了,动力就不足了,自然而然地放弃了。
针对这些问题,这学期我要改变策略,首先端正自己的思想,注重过程;其次,由全体学生参与过渡到全体参与为次,重点人员安排为主。利用微信、钉钉等先进工具,召集比较重视的学生和家长,帮助学生共同完成长周期活动。例如这学期我建立了春蚕小队,建群分享饲养蚕宝宝成果。再次,我不断地收集过程中的资料,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保护新鲜劲,保持动力。其他年级的活动,我让学生每完成一步就让家长拍照片,通过钉钉发送到班级群里,一方面突出自身的成就感,另一方面激发其他学生的兴趣。
希望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改善科学长周期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的乐趣。相信,只要真正重视起学生的探究,那么无论是长周期活动还是其他活动,一定会给学生带来惊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