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测量降水量》教学过程的设计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测量降水量》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由天气现象:下雨导入。你们知道在科学上下雨称为什么吗?(降水)

讨论:降水除了降雨之外还有哪些形式?(雪、冰雹、雾、霜等)

提问:下雨前后河水水面有什么变化?

2、揭题。我们把测量的水面上升了多少称为降水量。(板书:降水量)

提问:我们想要知道水面上升了多少可以怎么办?

学生回答:测量。(板书:测量)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经验导入新知。了解降水的形式除了雨之外还有雪、冰雹、雾、霜等。通过观察下雨前后河水水面的变化,引出今天的重点,降水量及降水量的测量。

(二)、了解降水量单位及测量方法。

我们把测量的水面上升了多少称为降水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测量降水量。那我们等下可以用什么测量?

生:刻度尺。

这个方法也行,只是需要手扶着,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解放我们的双手?

生:画一个刻度条,贴上去。

那我们用什么做单位呢?我们统一一下用毫米作为单位。(板书:单位:毫米)

(三)制作雨量器

1、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三个大小形状不同的容器。

2、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容器,制作雨量器。

制作时思考:思辨刻度条放杯子里面和放杯子外面测量,哪个好?

放外面刻度怎么怎么放?你选择哪幅图,理由是什么?(图片)

设计意图:思考两个问题来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产生思维碰撞,最终确定测量的方法,刻度尺应该怎么放。

)、测量降水量与数据分析

1各小组制作的雨量器放在一起。模拟降雨。

2、各小组读数并汇报数据。(写在黑板上)

3、问:看到各小组测量的结果,从这些数据中你看出来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1)问:最大的是多少?为什么这组会这么大?请刚刚说到的小组把你们的杯子拿上来,我们看看他们的容器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讨论:口大下面小。最占便宜。

2)问:那我们看到有一个小组的降水量特别小,怎么这么小呀?你们猜猜他们小组的容器有什么特点?(讨论:口小下面大。)请刚刚说到的小组把你们的杯子拿上来,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3)问:我们看到有两个数相同的(很接近),猜一下,你认为他们的容器又会是怎么样呢?

请这几个小组把杯子拿上来,看看你们猜测的对不对。这两个杯子的降水量一样吗?为什么?

4)引导分析:从我们刚刚的分析来看,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容器来测量降水量?

生:上下一样大的。

5)再把其他几个组把杯子拿上来,这几个杯子与刚刚的一样,都是上下一样大的。

问:那为什么它们的降水量都不一样呢?

生:模拟降水时雨水分布不均匀

结合现实小结:不同地区的降水量是不同的。

6)提问:你觉得哪些数据作降水量比较合适?过会儿老师再下一次,数据改变,又该用哪个数据作降水量?这样降水量一直在变呀

推测:统一规定一个时间

师:我们在科学上规定测量24小时的降水量。气象上根据降水量的不同定了不同的降水等级,书本上表格,课后去了解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发现不同杯子测得的数据不同,找出其中的规律,发现上下不一样大的数据不是太大就是太小,都不适合用来制作雨量器,上下一样大的杯子数据比较接近,但是也不是完全一样,通过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来联系实际生活中不同地区的降水量也是不同的。

(五)改进雨量器

1提问:我们用的简易雨量器有什么缺点?

问:你们有没有经历过上午降水,比较小,下午是大太阳,所以到了下午水就干了,没有了,那它的降水量就是为“0”吗?

2水到哪里去了?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怎么去保护收集到的水呢?

1:蒸发了

2:不下雨的时候把水盖起来

追问:那一会儿下,一会儿不下,过一会儿又下,这样你一会儿打开,一会儿盖上,是不是比较麻烦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困难?

3:在盖子上戳一个小洞,可以让水进去,又不容易蒸发。

生:。。。

3、图片出示,老师做的雨量器,做了什么改进?这些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设计意图:思考这样最简易的雨量器存在哪些缺点,我们可以怎样改进。对书本上的简易雨量器进行改进。

)、课后拓展:

布置任务:回去可以试着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改进版的雨量器。用自己做的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填入天气日历。

分享 转发
TOP
2#

精彩的课堂设计,感觉在课堂中也比较容易实施,等我再上这节课的时候就用你的这个方法试试
TOP
3#

学习了李老师的设计,感谢分享。
TOP
4#

下雨前后水量河水的多少,我看起来更像是海水的多少。
TOP
5#

对降水的概念做一个界定,很有必要。
因为很多学生以为下雪不算降水。
TOP
6#

把测量河水的水面上升了多少称为降水量,显得不够严谨;
雨量器的制作过程很有特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TOP
7#

设计制作雨量器很能体现工程设计思维,之前家常课让学生自带各种容器,课上分析选择合适的容器,同时模拟降水选用大号喷壶同时喷洒便于解释原理。
TOP
8#

结合河水水位的变化来引入,这个联系实际情况的方式很好。
TOP
9#

对工程技术制作上老师有想法
TOP
10#

改造雨量器是一个亮点
TOP
11#

很好的案例,也很详细

《测量降水量》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由天气现象:下雨导入。
李露123 发表于 2023/3/20 14:49:31
TOP
12#

感谢分享,谢谢
TOP
13#

我们把测量的水面上升了多少称为降水量。
李露123 发表于 2023/3/20 14:49:31

这个概念表述不是很确切!

降水量(precipitation )是指一定时间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3] 。以mm为单位,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
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 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计算。并按照12h和24h进行降水量等级划分
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具体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河流水面上升了多少并不是降水量——地面上的降水会流到河流里去的!
TOP
14#

感谢分享,已收藏。设计、改进的教学设计真不错。
TOP
15#

好细致的教学过程呀!改进这个设计真不错!
TOP
16#

设计很新颖

《测量降水量》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由天气现象:下雨导入。
李露123 发表于 2023/3/20 14:49:31
TOP
17#

改进的雨量器真不错!
TOP
18#

感谢李老师的分享,课堂设计非常符合学生认知情况,有个小小的疑问,关于课堂引入:河道水位的改变是否能直接解释降水量的概念
TOP
19#

关于这一课的教具改进,我非常欣赏之前广东有一个老师设计的”降水器“,他是用用大号矿泉水瓶,底部打几个空,就可以吊在铁架台上,每组直接降雨了,非常适合课堂上去实践。
TOP
20#

关于雨量器应该用什么样的形状,抽象的讨论不如在实践中总结,非常喜欢老师的这个设计,下次试试!
TOP
21#

13楼朱老师的概念比较科学。降水是指从天空不太刚才地面的液态或因态的水,霜和露水是地面凝结的固态和液态,不属于降水这一概念范围,另外雾也不属于降水,只是一种接近地面的云。
TOP
22#

感谢分享,上到这节课试试老师的教学设计
TOP
23#

感谢分享,非常详细的教学设计,值得我学习
TOP
24#

原来这节课还能这样设计,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TOP
25#

改进这个设计真不错!
TOP
26#

教具改造点赞,收藏了
TOP
27#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联系生活,思维提升,不断提高
TOP
28#

《测量降水量》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由天气现象:下雨导入。
李露123 发表于 2023/3/20 14:49:31
模拟降水的方法很重要
TOP
29#

在利用已有材料设计制作雨量器的过程中,了解其原理,真正理解了降水量,并逐步建构概念,学习了
TOP
30#

简单的改造雨量器,却是最好的亮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