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普陀:学科融合,六横中心小学在探索
3月7日,舟山市普陀区六横中心小学科学团队,在田径场进行了以“科数体融合”为主题的探究式教学活动。这堂“融合课”由该校科学教师李彬彦执教,内容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课前,李老师认真研究分析三年级段学生科学、数学、体育学科的相关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探索学科融合的关键点;课中,李老师将科学课堂从实验室搬到了田径场,让学生在运动比赛中探究相同时间内,运动距离与运动快慢的关系。
在课堂伊始,李老师按照体育课队形,将学生以十人为一组,分成ABCD四个大组,进行授课。李老师首先从复习“比较相同距离内的运动快慢”引入,让学生明确了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时间和运动距离这两个量有关。并提问“如果物体运动相同的时间,它们运动的快慢如何比较呢?”围绕这个问题,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讨论,采用多种运动形式,设计可行性方案,提出了“高抬腿跑步、蛙跳、脚跟接脚尖行走、50米跑”等比较方法。接着学生又介绍了探究方案:进行脚跟接脚尖的行走比赛,即每组选出两位同学听口令分别从同一起点或不同起点,同时或间隔5秒先后沿直线出发,分别行走5秒后听到第2次口令停止运动;再每组选出两位同学用软尺分别测量运动的距离,记录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学生们通过行走比赛,测量行走距离并比较,不仅明白了运动的快慢与出发时间、出发起点无关,是与运动时间和运动距离有关,而且得出了运动时间相同时,运动距离越长,运动越快的结论。行走比赛结束后,仍旧有很多同学意犹未尽,想要再进行一轮比赛。在体育运动中,应用测量,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此次整合式教学活动,只是一个引子,教科版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可进行多学科整合的的探究式教学,只要敢于打破学科界线,就能实现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优势互补,真正跳出“学科本位”的思维定势,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