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虞小科课例研享】乐学优课 勤思促教———观2022年小学科学课... [复制链接]

1#

乐学优课  勤思促教———观2022年小学科学课有感


    以2022年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2022年小学科学网络教研联盟课题会议、2022绍兴市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专题研讨活动中的课例,浅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2022年全国科学优质课《运动的小车》、《测量降水量》、《食物的旅行》、《导体和绝缘体》观看链接:2022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评选合集(最高水准的各省上报、值得借鉴珍藏) (qq.com)
最后编辑高珠怡 最后编辑于 2023-10-16 09:39:27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喻伯军 于 2023/2/10 22:56:36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一、紧系情境

    课堂中的驱动性问题来源生活。在丁言军老师的课中,以车速的限制引出“为什么车辆要限速?”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王立老师的课中,通过比较雨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来测量降水量?”的问题,引出课题。张露老师以西瓜的旅行情境,提出“食物在体内经过哪些器官?”的问题。而陈忠贻老师通过前课内容回顾,展示断路的彩灯,让学生想办法修复彩灯,引出导体与绝缘体。
TOP
3#

    课程所学的知识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释生活。丁老师通过生活中各类标志的展示,让学生知晓规则背后的科学。王老师则采用某一时刻广东省雷达回波图让学生浅识云图所含的科学。张老师通过几种饮食习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判断正确饮食,理解习惯暗藏的科学。陈老师通过安全用电的提示,着重以湿手不可碰插座进行探讨,让学生感悟常识蕴含的科学。

TOP
4#

二、灵活展示

    小学科学中较多实验以数据为结果,对于这一类数据结果,我们首先了解到往往会有所探究的影响因素,以丁老师的课为例,当我们探究因素相同,如都是坡度小的情况下,全班会产生多组数据,通过数据上墙方式,让所有数据一起展现,不仅能让学生尊重事实,理解实验存在误差,也使得现象更具说服力。而王老师的课中,研究同一数据,及降水量,全班模拟不同地区的降水量,产生多组内容,仍采用数据上墙方式,横向比较,各地区降水量差异性更为明显。
TOP
5#

    对于数据结果,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各组数据统一呈现,直观明了,例如在周敏老师《制作钟摆》的课中,老师先让复习制摆,测一分钟摆动次数,并将摆对应次数悬挂在黑板上,标上摆长,为后期任务: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的制作提供数据库。此外,黄斌飞老师的课中也同样将学生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表统一呈现,使得牛奶与热水温度的变化特征更加显著,尊重事实,说服力更强。
TOP
6#

动作这么快,还热乎乎的
TOP
7#

    而对于非数据的结果,如张老师课中让学生思考食物在人体内消化的过程,通过将学生的任务单拍照展示,学生自主叙述,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想法。而陈老师的课中,前期已有猜想,实验后通过学生任务单展示,让学生自己判断,学会用科学的思维去思考判断。
TOP
8#

三、巧用模型

    在王老师的课中先步步引导学生构建雨量器模型,再应用实验。赵茜老师《空气有确定的体积吗?》的课中则是先让学生实验观察,然后再建立空气在矿泉水瓶、注射器、篮球、塑料袋中的分布模型。这一类主要是构建平面的模型。

TOP
9#

    除了平面的模型外,在黑板上构建立体的模型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例如吴晓老师的《我们来做“热气球”》一课中,将塑料袋直接贴至黑板上建立模型,使学生体会更加深刻。吴英老师更是将小车和轨道直接搬到了黑板,立体形象,加深学生印象。
TOP
10#

四、渗透素养

    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上述课例中,以生活问题为源头,形成科学思维;以实验探究为载体,树立科学精神;以实际应用为目标,培养科学观念;以模型构建为依托,激发创新能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