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
1、出示瓢虫图片,提问用什么工具来观察瓢虫的细微之处?
2、学生提出放大镜后,提问怎么利用矿泉水瓶、保鲜膜和玻璃瓶等身边的材料来观察瓢虫的细微结构。
3、提问学生设计这个放大装置的原因,放大装置的特点。
这个环节中以同学观察瓢虫,需要放大装置为任务驱动,发现学生对于放大装置的特点不清楚,引导学生去探究。二、探索
活动一:观察放大镜
(1)出示四种不同的镜片,要求观察四种镜片的结构,找出放大镜并记录其特点。
(2)提问:通过什么方式来观察四个镜片。出示实验提示和活动记录单,动手摸一摸,感受四块镜片的不同;动脑想一想,哪个能放大,有什么特点;动手写一写,完成我的发现填空。
(3)出示不同大小瓢虫图片,提示通过观察瓢虫来测试四个镜片的效果。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5)实验结束,学生上台展示活动记录单。
(6)教师点评,与学生交流四个镜片的结构特点,回忆其生活中的应用。
(7)教师展示特制放大镜,让学生观察,加深学生对于放大镜边缘薄,中间厚,且透明特点的印象。
(8)教师提问:两个放大镜的有什么不同点,借此引导学生观察放大镜的凸度,发现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9)学生总结放大镜的特点
活动二:制作放大镜
(1)展示小科所带的材料,提问:在学习放大镜的特点后,再想一想能用这一些材料来制作放大镜吗?
(2)学生思考并回答,说明自己的想法。
(3)教师展示活动任务,提出要求:1、小组讨论,选出合理的设计图;制作两种及以上自制的放大镜;改进放大镜,画出改进图;至少一种放大镜放大两倍以上。
(4)学生制作放大镜,教师巡视。
(5)学生上台展示设计图和放大镜,分享小组的想法。教师提问:你们小组是怎么设计和制作放大镜的?在测试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么改进的?
(6)教师点评,学生交流。
1、在探索环节中,一开始设置为三个活动探索——制作——改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用时过程,所以将制作改进合为一个活动,要求学生在做的时候进行改进,使放大镜有2倍以上放大效果。
2、探索放大镜环节,很重要的是让学生画出侧视图,许多学生在画凹透镜和凸透镜时,会出现图片中错误。同时学生能说出34号的放大效果是不同的,但是没有去注意是什么导致了放大倍数不同,如图所示,34号的凸度部分学生画的是一样的。
3、在两个放大镜片选择上,试教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如果采用大小不同,凸度不同的镜片,学生会认为是镜片的面积大小导致放大倍数不同。有2个变量,只有2块镜片,学生无法通过对比去排除镜片面积大小这个条件。为了节约时间,我换成和大小相同的镜片,但其实用不同的放大镜,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对比实验,得出结论也是可行的。
4、以下是我提供的材料,在进入制作放大镜这个环节时,课堂只剩下15分钟,我只给了学生8分钟时间来做,没有时间去引导各个小组去做不同的放大镜,基本所有组都做出以下类型,在保鲜膜中加水,水越多,放大效果越好。
5、最后在邵峰星老师的点评下,我恍然大悟,我这节微项目课程似乎不是一个项目化的过程。本课中我先让学生学习放大镜的概念,在去制作放大镜。更好的方法是先制作放大镜,在做完研讨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总结放大镜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