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沈菲2023年专业成长帖 [复制链接]

151#

今天上午也听了姜特的这节课,到课堂最后再相对完整建构了“回路”这个概念,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在学生需要时再出示小灯泡及其内部构造,帮助概念的建构,~~学习到了很多~~
TOP
152#

听了学军小学关于大单元项目活动有感:520发光贺卡的项目活动中,老师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并结合课标进行活动设计,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项目情境中进行深度学习,项目中涉及发光二极管,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完成贺卡制作的活动中,孩子们相互评价,在评价中促进了核心素养的发展。就是有一个疑问,是否在项目活动中,比如设计了电路迷宫,有没有因为电压不足而导致发光二极管没有亮的情况?
TOP
153#

听了《我们来做热气球》有感:从点燃蜡烛体验热空气,到塑料袋容易融化的体验,一步步引出实验材料的作用,非常细致,学生带着思考问题进行实验,让实验更有效
TOP
154#

孩子喜欢的事情,就会主动学习

今天的内容是食物在身体内的旅程,给了孩子们贴纸,孩子们自己拿出书学习讨论,不亦乐乎


TOP
155#

202311每月研修有感:
听了关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的讲座。我突然想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非常喜欢动手做实验,但是从作业情况看,课堂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应该是课堂中看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非常的热闹。但是在实际上,学生更多的是在玩。而不是认真的主动的在思考实验的本质。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主动学习呢?我想其实小组分工是一个关键,很多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小组的分工不够明确,往往是小组的一两个学生在做,其余学生只是在看,那么也导致了我们实验效率不高的一个原因。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情况以及教材内容,有选择的进行项目活动(讲座中提到的未及精髓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学),根据项目情景创设搭建支架,明确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当然,课堂教学中提问针对性和指向性也要明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总之,所有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
TOP
156#

11月30日,在杭州市天地实验小学的参加了扩展性课程研修活动,在报道的时候,领到了一本拓展性课程的教材,该教材内容联系教科版的教学内容,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材料大比拼”这一课中,通过橡皮筋、粉笔等材料,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第二课是中段的拓展性活动“神奇的维生素C”,通过比较不同水果汁维生素C含量的对比,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对比(控制变量法),进而得出结论。第三节课“主梁承重测试”是六年级下册《小小建筑师》单元拓展课,在教学材料准备充分,为了防止测试中出现毁坏的现象,测试材料还准备了备份,同时通过画廊走的方式,学生进行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一节测试课,没有显现“成本”在项目活动中的作用,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也涉及到了材料不足的问题。
此外,拓展性活动非常有趣,但是在课程时间和人员的安排上,是该怎么实行呢?纳入学校课程还是X课程?如果是在X课程中实行,那么是部分孩子参与,而拓展性课程对课堂教学时非常好的补充,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会不会导致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呢?
TOP
157#

回复 9楼沈菲的帖子

成本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对于生活实际他们应该不怎么了解
TOP
158#

12.15研修反思
12月15日,听了姜老师关于“学习评价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的讲座,感触颇深,我对自己的教学也进行的深刻的反思。正如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问题进行巧妙的设计。姜老师以养蚕为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静态的蚕卵有生命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观察探究欲望,他们会每天观察蚕卵的变化,寻找生命存在的迹象!当然,在观察过程中设置评价指标,学生的观察就会“观而有法,察而有序”。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会有不断的问题生成,教师通过设置各种观察学习的评价指标,以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品质以及树立学习的榜样!
学习评价作业能有助于教师诊断学生的思维困惑,也能有助于学生诊断自己的学习过程,具有双向促进作用。当然,教学过程要做到教学评一致,即设计的评价工具或者活动应该与学习活动活动标准保持一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弘扬科学家的精神,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科学家的研究过程,通过走一遍科学家所走过的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