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理想科学课程匮乏
2.1.1孔孟为代表的道德教化儒家思想课程观统治中国近两千年:为政治建立社会关系体服务,对儿童教育问题讨论较少。
其中,朱熹提出的儿童教育纲领贯彻其“灭人欲”哲学理念,儿童自然天性受到压抑。
颜元提倡“实学”教育,教育最终目标为“学成其人而已”,为使人为其人,课程内容要弃虚就实,但其“实学”涉及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并不多。
2.1.2张之洞理想课程观“中体西用”体现科学教育萌芽
鸦片战争后,张之洞设计了一个有限接纳西学的理想课程观,其《劝学篇》率先表述了泰勒的三个课程原理:原理一——学校应当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原理二——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原理三——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中体西用”的主张对中西异质文化的冲突具有一定缓和作用,同时也为“西学”课程进入中国教育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中体西用”理想课程只萌芽了科学教育的意识,但同时也反映此理想课程的时代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