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实施过程】
四是制作测试,知实效
在设计完成后,项目组成员便开始对已有的伞架进行加工优化,进入“物化”阶段。
为了选择合适的塑料瓶做“伞筒”,他们测量出伞的大致周长。通过对比市场上的塑料瓶,测量发现容量为2升的塑料瓶瓶径大小能满足“塞”伞的条件。考虑到成本问题,项目组成员向五年级同学回收了50个2升可乐瓶和雪碧瓶,进行废物利用。他们将塑料瓶的头尾去掉,使其长度适合装下一把短柄雨伞。同时利用塑料的熔点低的特点,用烧烫的金属在上面扎孔,以解决“伞筒”透气的要求。
为了将伞架空间最大化利用并满足各种伞具的摆放,他们根据第二小队的设计图,用胶枪、金属棒、竹棒等材料来搭建伞架框架,将塑料瓶制作的“伞筒”有序地固定在框架上。并在“伞筒”上标上学号。一款“变废为宝”,实用廉价、容量率高的伞架便优化完成了。这是优化后伞架的正面、侧面和俯视面的效果图。
虽然制作过程只用几句话就叙述完成了,但实际操作时,成员们遇到了很多难题。如伞架空间如何合理分布,哪个位置放长柄雨伞、用什么材料来搭建框架等等。当时发现已有伞架比较宽,附近没有合适的材料来搭建框架,本来想用钢丝一层层搭建,但尝试后效果不好。后来受到“鞋架”空间的启示,用金属棒来搭建框架,将伞架分隔成6层,解决了这个空间利用难题。整个制作过程就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中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