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苏打与白醋之间的奥秘
上虞区上德实验小学
四(2)班
申报者:房宇轩
一、实验背景和目的
1、实验背景
我们小区楼下有家巴比馒头店,每次路过我就被店里的香味吸引住,看着又大又香的肉包,我总是买上一个解解馋。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我这么喜欢吃肉包,让奶奶在自己家里做一锅,让我一次性吃个够。回家跟奶奶说了我的想法后,奶奶说当然可以自己做了,自己做得干净卫生,吃的特别放心。妈妈自告奋勇地说:“北方人每天都吃馒头,小时候经常看着外婆蒸馒头,做法很简单的,包子无非就是加了肉馅的馒头,所以做馒头对我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你就等着吃香喷喷的大肉包吧。”说做就做,妈妈马不停蹄的买好面粉、肉等材料,而且还带回来一瓶小苏打。我不解的问妈妈:“买小苏打干什么呢?”。妈妈说:“蒸肉包的面粉发酵后会有点酸味,加点小苏打会使酸味消失,变成适合我们口味的肉包,而且还能使肉包变大哦,小时候我看外婆每次蒸馒头的时候都要用的。”我满心期待妈妈做的大肉包,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随后妈妈开始忙活起来,首先开始发面饼,加入酵母粉的发的比较快,闻起来真的有轻微的酸味,妈妈随手放了一些小苏打。准备好肉馅就开始做肉包。妈妈说虽然小时候经常看到外婆在蒸馒头,但是自己一次都没有尝试过,心里还是不踏实,先做了一个样品,放在锅里蒸一下,试试味道和色泽。样品终于蒸熟了,我迫不及待的打开锅看,与店里的肉包相比,稍微有点泛黄。我尝了一口,热乎乎的肉馅里流着汁水,味道非常得不错。如果包子能再白一些,妈妈今天的“处女作”肉包应该很成功。妈妈突然想到一个办法,往面粉里面加了点白醋,揉匀后把肉包全部做好。蒸熟后,出现了令我想不到的一幕,大肉包的颜色变得白一些了。我吃着美味的大肉包,疑惑的问妈妈,黄色的肉包加了白醋怎么就变白了呢?妈妈说,这个原理很简单,改天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2、实验目的
探索小苏打与白醋之间的奥秘,用实验现象直观的说明小苏打与白醋的特性和关系。
二、实验过程与方法
1、实验材料
①白醋1瓶、小苏打一小罐、红石蕊试纸、酚酞指示剂、热水及冷水各若干;
红石蕊试纸:石蕊试纸是常用的试纸,是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最古老的其中一种方式:如果试纸变蓝色,则为碱性;遇到酸性物质和中性物质则不变色。
酚酞指示剂:酚酞指示剂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之一,作为指示剂时遇碱变红,有时候认为是粉红,淡红或者紫红均可。
②三角瓶2个、量筒2个、滴管数个;
③电子秤、勺子。
2、实验方法与过程
①两个三角瓶中分别加入10克的小苏打,1号瓶加50ml热水,2号瓶加50ml冷水,分别摇匀;
②在1号瓶里加入1滴管酚酞,1号瓶颜色变为紫粉色;在2号瓶里同样加1滴管酚酞,颜色慢慢变成淡粉色;1号颜色比2号颜色深。
图2-1 滴加酚酞
图2-2
两个瓶的颜色显示
③在2号加50ml热水,2号颜色瞬间变得跟1号一样深了。
图2-3
给2号加热水
图2-4
2个瓶颜色一样了
①—③实验现象说明了小苏打溶于水后是碱性的物质,加热水时颜色变深,说明小苏打在热水中产生碱性更强的物质。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食用小苏打中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在常温下性质稳定,碰到水易分解,在50℃以上迅速分解,可产生二氧化碳和碱性稍强的碳酸钠。我们有时吃到的馒头是有小小的孔,就是因为馒头在高温下蒸熟的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得馒头变大,而且变得酥软。
④在其中的一个三角瓶内滴加足量的白醋,紫粉色慢慢消失了。
图2-5
1号滴加足量白醋
图 2-6 紫粉色消失了
⑤拿一张红石蕊试放在白醋中浸泡一会,试纸没有变颜色;再拿一张红石蕊试纸滴上小苏打溶液,试纸变成淡蓝色,滴上醋,蓝色消失了。
图2-7 分别在红石蕊试纸中滴加
图2-8
红石蕊试纸变化
白醋和小苏打溶液
图2-9 显蓝色试上再滴加白醋
图2-10 蓝色消失了
④—⑥实验现象说明了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中性的物质,不能使红石蕊试纸变色。这就可以解释发酵后的面饼有点酸味,需要加一点小苏打调味;当面饼中小苏打加多了,就可以加点白醋去调和。三、实验收获和感想
经过生活实践和实验现象,了解了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也解开了小苏打和白醋之间关系,如果合理的使用它们,就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本次实验想法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个现象,通过实验让直观的了解隐藏于其中的知识。让我震惊之处在于生活中看似很普通的小技巧,竟然蕴含着多个方面的知识。不仅有物质原本属性知识,而且还有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联。
让我懂得了日常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的自然科学知识,在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深入思考、探索,就会得到丰富的知识。这件事情也启发我们要有探索的精神。
也让我懂得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学好科学知识是多么的重要。作为刚刚迈入校园的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珍惜这美好的学习时光,学习知识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科学知识的学习永无止境,生活中还有不计其数的奥秘,期待大家一次次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