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王立老师的《测量降水量》这一课时,被他制作的降水装置所吸引,如下图红色方框内:


这个降水装置主要是在塑料瓶身上戳大小不一的小孔,然后灌上水拧紧瓶盖。如果需要降水就打开瓶盖,水就从孔洞上流下来。而王立老师的降水装置上贴有广东省各个地市区的名字贴,代表各个地市区的降水量不同,降水量多的降水装置小孔大一点,少的降水装置小孔小一些。
这个装置很有创意,也很吸引我。在五年级上册《水的作用》这一课也可以使用。借用蔡春芳老师在论坛发表的题为《不同的实验材料,不一样的实验发现》中的一张图片,如下:


生活中较普遍的是在瓶盖上戳孔,然后手捏瓶身挤出水,水量的大小可以通过瓶口的小孔大小或数量来控制,但是不同的同学捏的力气不同,会让水的冲击力有些许区别。如果使用王立老师的降水装置,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我把制作降水装置的作业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回家完成,然后周一回来进行统一展示:
1、花洒版:


2、侧面浇水版:
这个装置就可以用在“降雨对土地的影响”这个模拟实验中。


该装置前面可以洒水,后面不洒水,以防打湿学生的衣裤鞋子。当学生演示时,有同学说雨太小了。然后问演示同学有没有好办法,该学生也能快速回答,上面和下面(红点处)多戳几排小孔。该装置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控制降水量,在一定降水量的基础上进行大雨和小雨的冲刷。
3、水龙头版:


4、吸管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