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2学年共同体夏安琪专帖(一、二、三年级) [复制链接]

31#

科学概念目标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
1.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2.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
TOP
32#

二、实验步骤
1.初步了解食盐和沙子的特点:食盐和沙有什么特点呢?
  每组领取食盐和沙,集体交流讨论食盐和沙子的特点,并完成活动手册。
2.根据食盐和沙的特点你会怎么样来分离?(引导学生根据食盐和沙不同特点来设计方法/把食盐和沙放入水中会有什么不同现象?)
3.方案一:教师演示将食盐和沙混合物倒入装有水的烧杯,并搅拌溶解食盐。
       方案二:学生领取装清水的烧杯,并把食盐和沙倒入搅拌溶解食盐。
4.展示烧杯,食盐哪里去了?可以怎样将沙和盐水分开?
方案一:5.出示过滤装置,并课件学习过滤操作。
6.学生进行过滤操作分离沙和盐水?
        7.怎样将食盐和水分离?(把水蒸发了)
        8.展示蒸发装置,并学习操作规程。
        9.学生进行蒸发实验,分离食盐和水。
方案二:5.出示过滤装置,并课件学习过滤操作。
        6.食盐怎么从水中分离出来呢?
7.提供蒸发装置,学习操作要求。
8.学生实验操作,先进行过滤实验分离沙和盐水。
9.用过滤装置换取蒸发装置分离食盐和水。
10.整理器材放回原处,
TOP
33#

蒸发皿内食盐水的水蒸发光,食盐又出现了。
TOP
34#

课后拓展:
1.准备:木屑、铁屑、磁铁、纸、水、烧杯、网筛
2.木屑和铁屑混合了可以怎么分离?
      (利用铁屑能磁铁吸的特点,利用木屑在水中是浮的、铁屑在水中是沉的特点)
TOP
35#

第 8 课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变化可逆”的概念。
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物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都是物理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TOP
36#

通过本单元前面七课的学习,对水的有了进一步的全面的认知,知道水结冰和融化需要什么条件等。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的变化也已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已经了解很多物体在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变化,也知道有些物质虽然大小、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原本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没有形成科学概念。本节课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清楚知道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但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还是缺乏概念。
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本节课旨在从生活中常见的折纸等活动出发,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物体是大小、形态变化但本质没有变化,并利用这些特点去联系生活实际。
TOP
37#


166058
夏安琪 发表于 2022/10/15 22:56:54
这样的表扬表可以一直放在黑板上,每节课都用的到
TOP
38#

回复 23楼夏安琪的帖子

好认真,学习
TOP
39#


166058
夏安琪 发表于 2022/10/15 22:56:54 http://lt.zjxxkx.com/images/common/back.......
王家东 发表于 2022/10/24 12:11:22
是的,基本每节课都会用到,学生为了获得星星都很努力。
TOP
40#

蒸发皿内食盐水的水蒸发光,食盐又出现了。
166059
夏安琪 发表于 2022/10/15 23:03:30
什么时候移开酒精灯,需要再次强调。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光顾着观察现象,实验结束很多同学都忘记了该什么时候移开酒精灯。
不能等水干了再移开。
TOP
41#
TOP
42#

三年级 第一章《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一思
一、教学思路
1.回忆水的三态变化,探讨水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2.分发黏土/橡皮泥,让学生对黏土/橡皮泥做各种东西,引导学生思考:你做出来的成品,还是原来的橡皮泥吗?
3.分发彩纸,让学生折叠、撕扯或剪纸,引导学生思考:难点成品还是原来的彩纸吗?
4.热胀冷缩。通过气球套在空瓶上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现象:放入冷水中,气球没有变化;放入热水中,气球膨胀了。
将膨胀的气球放入冷水中,气球马上瘪下去。
由此,直观展现出热胀冷缩的现象。随后。询问学生还知道其他热胀冷缩的现象吗?
如,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就会鼓起来。
TOP
43#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并记录水的三态的变化与纸、橡皮泥发生的变化;
难点:讨论交流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三、亮点与改进点
改进点:水的三态变化,水蒸气和冰也是水的概念仍要加强。
TOP
44#

2、《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一学一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由此明白物理变化的概念,即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了变化。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知道了物质之间的一些变化是可逆的。而本节课将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一次反思,对水和纸、橡皮泥的变化进行对比,实际上是让学生对物理变化本质进行对比理解。
TOP
45#

三年级第一章单元回顾
需掌握的单元词汇:蒸发、沸腾、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物理变化。
本单元学习目标(参照22版《科学课程标准》):
1.4 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
1.5 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纸被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2.1.1 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
2.1.2 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 100℃或降低到 0℃时,水会沸腾或结冰。
2.1.3 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2.2.1 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2.2.2 通过实验,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决慢的常见因素。
6.3.2.1 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3.2.2 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6.3.2.3 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
TOP
46#

三年级第一单元课程设计:
第 1 课到第 4课:水的三态变化,从观察常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冰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
第 5 课和第 6 课:引导学生探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以及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
第 7 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
第 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总结并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特殊物质的认识。
TOP
47#

二年级 第一章《各种各样的天气》一课一思
一、教学思路
1.初识天气
播放天气预报的视频,并提问: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天气?还有什么其他发现?
如,阴晴雨雪等,同一天各地天气也不一样……
2.细辨天气
出示“雨、晴、雪”的天气照片,学生进行描述,说出对应天气的典型特点。 以及你是如何分辨出“小雪、中雪和大雪”的。
3.再辨天气
出示“阴天”和“多云”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其中特点。
再次交流判断天气的理由,如晴天有太阳,有影子;雨天要撑伞,地面有积水,水面有涟漪。
4.了解灾害性天气及其带来的后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描述和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难点:全面看待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亮点与改进点
改进点:最好能够结合或再现身边各种生活场景来进行研讨,让学生在进一步明白各种天气现象给人类生活和动植物带来的影响。
TOP
48#

《各种各样的天气》一学一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习辨认天气符号,同时也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配合“阴”“晴”“雨”“雪”四张天气图片,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天气中地球家园所展现的特征来区分不同天气。最后,“说说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个活动是为了将天气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
TOP
49#

本周,我校与滨江小学进行了二年级科学的同步课堂,分别学习了《太阳的位置和方向》、《神奇的纸》及《各种各样的天气》。
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步,师生受益。
TOP
50#

二年级 第二章《神奇的纸》一课一思
一、教学思路
1、教师出示一张白纸和一个水槽,将白纸放在水槽上,在其上面放上钩码,观察白纸的变化,引导学生设计一个让白纸更坚挺的方法——将白纸折叠。
2、折叠后再次实验,此时白纸能够承载钩码的质量。
此处引出折叠纸运用在现实中的案例——瓦楞纸。
3、学习折纸柱,而后用四个纸柱支持水槽,测试承受力是否增加。
4、用8个纸柱支撑木板,测试能否承受一个小学生的重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
难点: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三、亮点与改进点
亮点:通过白纸、折纸和纸柱的实验,学生能够清楚感知到支撑力不断上升。尤其纸柱,支撑力大大增加。最后通过粘有8个纸柱的木板上能否站一个小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接下去的的学习。
TOP
51#

《神奇的纸》一学一得
本节课,安排了对纸的简单改造活动。学生将在自己的尝试中把纸折叠成瓦楞状,发现普通的纸经过改造后承载力发生不同。然后再去体验改造后的纸在弹性与缓冲和隔热能力上的变化。学生将发现对普通纸进行简单加工后,它的性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同时,他们还会产生继续改造材料以改变其性能的探究欲望。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探索活动,让学生在纸上刷食用油以增加纸的防水性。甚至可以将学生视角迁移到其他材料的改造上。
TOP
52#

一年级 第一章《校园里的植物》一课一思
一、教学思路
带学生去操场和绿化带等地,亲自用眼睛观察叶子的外形特点,用鼻子闻叶的味道,用手摸一摸叶子的厚度和粗糙度。
并在自己的活动记录上记录下来。
一、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校园常见植物,并能知道其名称及特征。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植物。
TOP
53#

《校园里的植物》一学一得
走出教室,学生将运用在前几课中学习的观察和记录方法,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植物的特征、名称、生长地点,发现室内观察之外的新信息,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再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并强化共识,增强爱护植物、不伤害植物的意识。
TOP
54#

一年级 第一单元  单元整理


       一、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梳理单元学习内容,感受植物的多样性,会利用简单词汇描述植物是生物。

难点:用简单的图示法梳理单元学习内容。


二、授课简要过程

1、回顾本章对各种植物的探索贯穿整个单元,体会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为形成“植物是活的”的认识积累经验、提供证据。

2、通过对植物是有生命的特征梳理,让学生更加系统的认识到,哪些特征是指向植物是“活”的特征。对叶子特征的整体梳理,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3、通过对植物认识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来认识植物。通过查阅资料、观察种植、户外观察的指导,让学生举一反三认识更多的植物。

TOP
55#

一课一思:      通过系统的思维导图整理,知道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植物是有生命的。同时,能用简单的科学词汇表达植物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改进点:
      可以寻找两个外形相似的植物:一株为真实的活的植物,一株是塑料植物。
      让学生现实的摸一摸,找一找不同,效果也许更为直接明了。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TOP
56#

三年级 第二章 《感受空气》


一、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游戏中发现空气的特征

难点:关注空气的新特征,能够产生认知冲突、


二、教学简过程

1、出示材料:塑料袋、哨子、气球,通过借助身边常见的物品,在玩一玩中发现空气的特征和作用,丰富学生对空气的感性认知。

2、传递游戏:把石头、水和空气分别装入合适的容器,依次传递给每位同学。

①我们用塑料袋来传递空气,因为空气会泄漏,也会流动;

②空气和水都会流动,都没有固定的形状。空气和石头都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通过传递空气、水和石头,帮助学生直观观察到三种物质的共同特征,进而具体感知到空气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3、交流研讨:讨论空气的特征,以及空气和水、石头的异同。


TOP
57#



本节课第一次用到了气泡图。
气泡图是初步整理思路最常用的思维导图,主要用于描述事物性质和特征,帮助孩子学习知识和描述事物。圆圈相互衔接,做下一步的思维整理。
气泡图不但可以用来复述故事,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锻炼孩子的语言逻辑能力和想象力。


中心气泡:填写被修饰的对象。
外围气泡:填写描述性的词或短语
TOP
58#

《感受空气》一课一思:
       空气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但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这对于三年级孩子直观观察空气的特征,特别是与石头、水两种物质相同点的认知是具有较大难度的。
       改进点:可以衔接一年级下册《认识一袋空气》的内容,先做一个过渡。让同学们先回忆和观察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等特征,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TOP
59#



这是第一单元用到的维恩图,一种关系型图表


作为重叠圆圈(通常为 2 或 3 个)的框架,通过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层叠关系,来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相交关系。维恩图旨在显示不同数据集之间的关系通过创建维恩图,可以围绕两组或更多组项目的比较


如上图,我们一般在圆圈交集处写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其余地方写各自的特点。


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突出关系。

TOP
60#

回复 10楼夏安琪的帖子

小朋友的想法都很有意思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