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现象》一课一思
《昼夜交替现象》从原来五年级的课程移到了六年级,感觉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轻松了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用模拟实验验证。
难点:思考并归纳出各种假设的本质区别是地球运动状态不同。
【教学过程】
1. 观察同一地方的白天与黑夜的图片,引出昼夜概念。
2. 谈话:昼夜交替现象每天都在上演,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现象,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3. 学生提出假设,并用文字和图示来表示假设。
4. 用模拟实验来论证假设,模拟实验所需要的材料,特别注意模拟太阳的材料。
5. 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6. 讨论:通过同学们的模拟实验,哪些可能性是成立的?哪些是不成立的?明确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出现了昼夜交替。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不同?
7. 小结: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这种自然现象,虽然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科学合理的只有一种,我们在接下来的课里继续探究。
【教学亮点】在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是非常不符合要求的。太阳的光是四面八方发光的,而手电筒的光是单向发光的。在模拟“地球不动,太阳自转”、“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等实验时,常常会出现纰漏。造成学生认识的误区。因此,在教学中寻找到与太阳差不多的发光物体就好了。如果达不到四面八方发光,三面发光也是好的。至少能保证在与地球同一个平面上是“360”有光的。为此,我找到了一个”夜市灯“,保证三面发光,以达到实验效果。但由于”夜市灯“只有一个,便利用手电筒和透明塑料管自制“夜市灯”。在模拟实验中,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