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沈银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科学》阅读摘录 [复制链接]

1#
炎炎夏日,在书中寻找一份清凉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22-08-02 15:27:47
分享 转发
TOP
2#

根据个人喜好,我直接跳到“典型课例解析”板块进行阅读。
TOP
3#

从问题到实证——《电磁铁》阅读摘录

【提问指向,意识证实推测】
生:铁钉通电后能够吸引回形针,是不是通电产生了磁性?
师:你有办法证明通电产生的磁性吗?

【问题导向,验证自己推测】
找一找:这个装置和磁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想一想:在研究过程中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交流研讨,强化证据意识】
师:其他小组还有什么发现?
组2:我们小组用指南针检测,发现顶尖是南极,钉尾是北极,我们的结论是它有南北极。(学生汇报后检测证实)
组3:我们小组的检测结果和他们不一样,我们发现顶尖是北极,钉尾是南极。(学生汇报后检测证实)
组4:我们认为它的南北极是不固定的,改变电池的接法,它的南北极就会改变。(学生汇报后检测证实)
师:同学们厉害了,这是一个大发现呀!接下来我们按第4组的方法试一试,看看它的南北极会不会改变。(全班检测证实)

【拓展延伸,发展实证意识】
师:在研究过程中,你还有新的问题吗?
生1: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生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吗?
生3:怎么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22-07-27 11:21:00
TOP
4#

《神奇的小电动机》阅读摘录

【及时确认,强化证据意识】
生:旁边有两块磁铁……
师:旁边两块是磁铁,你确认了吗?
生:没有。
师:请你们现在把它拿下来,马上确认一下。

【模型推理,检测证实想法】
板贴二极电动机模型,问学生:…请你到黑板上来说说它是怎么转动起来的?
生:……北极和北极相互排斥,南极和北极相互吸引,它就转起来了。
………
(学生顺时针转动电磁铁)
生1:S和N极相互吸引住了,转不下去了。
生2:……转起来有惯性,惯性让它继续转下去。
生3:我反对。就算有惯性让它转下去,……还是会……吸住的。
师:……有没有办法让它继续转下去?
生:………只要转到要相互吸住的时候换一下电磁铁的南北极,就能一直转下去。
师:……我们需要通过检测来证实!
……

【拓展延伸,促使课后检测】
对比观察三极电动机的构造,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三个电磁铁,三片换向器。
师:你接下去想研究什么?
生:………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22-07-27 11:29:06
TOP
5#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阅读摘录(一)

【深度解读实验要求】
1.出示“吃饼干”实验要求。
(1)观察饼干的最初形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干湿度、软硬度等
(2)用牙齿咬下一半饼干,思考此时用到了哪个位置的牙齿(前面、中间、后面),另一块饼干放在干净的地方留样。
(3)咀嚼饼干,分别咀嚼5次、10次、15次,用镜子观察并记录描述饼干的变化。
2.了解“吃饼干”实验要求。
。。。。。。
统一认识
(1)牙齿的(前面、中间、后面)具体指哪里?
(2)饼干是一次性吃完的吗?
(3)请示范咀嚼1次的工作。
(4)活动中一共几次用到镜子?分别在什么时候?
【深度解读实验记录单】
1.出示“吃饼干”实验记录单

2.深度解读实验记录单
(1)画斜线的格子不用填写。
(2)怎么理解“对应牙齿的形状”?
(3)试验后产生的垃圾请放入材料盒中,做一个文明的学生。

深度解读实验要求和记录方法,为后面的活动做好质量保障。
TOP
6#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阅读摘录(二)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带领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证据来解决差异点,突破了难点。


用生活中的工具
1.关于门齿的作用
……教师适时出示实物菜刀……最前面的牙齿形状有点像菜刀……

用学生喜欢的比赛活动
1.关于犬齿的作用
学生对于咀嚼饼干时用到的牙齿部位出现争议时,怎么办?
引入游戏:用门齿和犬齿吃牛肉棒比赛。
(用学生喜欢的比赛活动对比门齿和犬齿的不同)
2.关于臼齿的作用
……比赛吃米棒……
(比赛活动引出臼齿的作用)
3.牙齿的协同作用
体验活动:只用门齿吃饼干
(只用门齿吃食物非常别扭和不方便,体会牙齿协同作用的意义)
TOP
7#

《身体的“联络员”》阅读摘录

1.微课支架
微课展示“接球挑战”方法,效果好,省时。

2.视频支架和阅读支架
游戏中谁指挥完成接球动作?哪些身体器官直接参与了?他们发挥了什么作用?

小组探讨,集体研讨——播放视频,集体第二次研讨——阅读知识锦囊,集体第三次研讨

3.游戏支架
临床诊断:被开水烫,身体的反应。
场景辩论赛:是否应戴安全帽?
TOP
8#

这种展示方式好,直观、省时。
TOP
9#

全新课标,值得细细品读
TOP
10#

我也买了,准备好好阅读,认真学习
TOP
11#

假期正是学习提升的好时机,好好学习。
TOP
12#

假期充电进行中
TOP
13#

暑假也制订了阅读计划,在想怎么做阅读笔记更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是很好的一个方式
TOP
14#

这本解读适合一线教师阅读和借鉴。
TOP
15#

自己喜欢的部分,肯定能学习得更用心。
TOP
16#

和我一样,我也喜欢看案例,所以导致自己理论实在太薄弱了。
TOP
17#

沈老师的阅读很有针对性,对课堂有直接帮助
TOP
18#

《我们知道的植物》阅读摘录

模型建构能力划分为“模型理解”、“模型建构”“模型应用”。
“模型理解"举例:观察比较桃花和桃花模型
“模型建构”举例:制作上肢关节肌肉模型
“模型应用”举例:利用上肢关节肌肉模型,解释其运动机制


《我们知道的植物》一课中对比真花和假花,促进对真花的理解。
如果直接观察真花,能得出真花的一些特点,比如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但对于赖以生存的一些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生长发育等特点,学生较难得出。
借助假花模型,发现假花不会变化,不需要阳光水分养料。




TOP
19#

《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亮点

用钢尺、指尖陀螺、弹力球、铁皮跳蛙、彩虹圈、弹簧玩偶等材料实验,并用画图示的方法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图,我在拍照的时候忘记拍它的是哪个物品的运动图示了,你们觉得它可能是哪个物体的运动?
生1:指尖陀螺
生2:彩虹圈
生3:钢尺
师:


评论:教师出示一种实物建模中的一种图示,激发学生产生思维冲突。借助图示聚焦运动形式,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本质特征,为后续依据运动形式进行分类奠定基础。
TOP
20#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阅读摘录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和地轴倾斜,是地球形成四季的两大原因,两者缺一不可。利用地球仪进行莫伊实验,理解其中的道理。但是,这个模拟实验还是很有难度的,需要教师的指导。

真正造成四季温度变化的关键是太阳光线的直射和斜射:光线直射,照射面积小,光线强;光线斜射,照射面积大,光线弱。采用图示的方法,画出照射面积的大小,理解里面蕴含的意义。
TOP
21#

在技术、工程与社会的内容教学中,我们面临一下挑战。你是否也中招了呢?
一、学生层面
1.兴趣浓厚与材料缺乏的矛盾
2.乐于动手与纠错缺失的矛盾
3.喜欢模仿与创新缺少的矛盾

二、教师层面
1.目标模糊,认识不足
2.过程单一,指导不够
3.评价缺位,激励不够



TOP
22#

《紧密联系的工具与技术》阅读摘录


什么是技术?
用老虎钳拧断铁丝时,铁丝放置的位置靠近老虎钳的支点更省力,远离支点更费力。正确使用老虎钳拧断铁丝,效果好,这就是技术。

选用哪种果仁?
用不同的工具取核桃仁,选择大核桃和小核桃,哪种更好?或许有第三种可能?这里选用夏威夷果,是不是更好?利用专业工具取夏威夷果果仁,不仅更省力方便,而且效果更好。
同样用专业工具取夏威夷果果仁,使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撬和转,哪些更好呢?体现技术。
然后课后设计并改进专业工具,进行迭代。


好问题!
出示不同时代的手机图片
师:请你给这些工具排排序,你会根据什么来排列呢?

这个问题提得真好,学生很容易想到从技术不断更新这个角度进行排列,体会到技术改进推动工具的发展


TOP
23#

《拯救北极熊》教学

1.评价前置,准确定位
2.搭建支架,解决冲突
(1)测试不同材料(羊毛袜、棉袜、塑料、普通纸、铝箔)的保温性能(预测——测试——交流总结)
冲突:预测羊毛袜隔热性能最差,实验结果是羊毛袜隔热性能最好,借助实验消除误解,穿上袜子,只是隔热和保温(凉)。
(2)理解:为什么金属摸起来是冷的?
用电子温度计来测测看,结果发现金属盘子和塑料盘子的温度一样,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感觉金属盘摸起来更冷。
TOP
24#

《物质的酸碱性》第一课时阅读摘录

科学史一:17世纪前,人们凭感觉判断酸碱,认为一切有酸味的物质都是酸,一切有涩味、溶液有滑腻感的都是碱。
科学史二:近代化学的奠基人、英国著名化学家罗伯特.玻意耳发现许多植物的浸出液遇到酸性或碱性溶液能变色的科学史实。


从品尝与触摸,指示剂测定,PH试纸测定,应用传感器,以科学史为脉络精心设计的教学主线,真实还原物质酸碱性的探索过程,清楚呈现了学生概念建构、认知递进的过程。
TOP
25#

《物质的酸碱性》第二课时阅读摘录

以“自制酸碱指示剂测定未知溶液酸碱性”为主题,从查找资料中锁定可能适用于作酸碱指示剂的植物汁,到实验设计论证筛选最合适的天然酸碱指示剂,再到应用自制酸碱指示剂判断物质酸碱性,在任务驱动下,学生经历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夯实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
TOP
26#

《牛顿第一定律》阅读摘录(一)

认知冲突,引发思考

师:小车反扣在桌面上,四轮朝上,用手轻轻推动小车,小车有什么变化?
生:向前运动……
师:撤销推力,小车又有什么变化?
生:停止……
……
师:将小车正放,推一下小车,小车有什么变化?
生:小车离开手还会运动。
师:离开手,小车还受到力的作用吗?
生:不受力。
师:用差不多的力推一下你的课桌,课桌会像小车一样运动吗?
生:不会。
师:你从刚才的活动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
师:物体运动无需靠力来维持。物体受力可以运动,不受力也能运动。

评论:我从上述活动中得到信息,1.需要一定的力才能运动,也就是要足够力克服摩擦力;2.滚动比滑动更省力;3.小车受到力,由于惯性还能运动一会儿。
但是,能说不受力也能运动吗?我表示怀疑!



TOP
27#

《牛顿第一定律》阅读摘录(二)

类比转换,促进理解


真空中声音的传播———不受阻力物体运动。

实验推理,剥丝抽茧
“不受力”运动,这是一个抽象的理想状态?怎么研究?转换思路,“只受阻力”,改变阻力的大小,变成可测,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推理。


TOP
28#

《物质的构成》阅读摘录(一)
分子层面认识物质的构成———抽象吧!

沙雕引入——提醒
师:巨大沙雕由什么构成的?
生:沙子。
师: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本身巨大,却是很小的颗粒构成的?
……
师:这些小颗粒是不是世界上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了呢?
……


推理论证——证据和逻辑紧密结合。



师:整块方糖是由什么构成的?
……
师:碾碎后的方糖是由什么构成的?
……
师:溶解在水中的方糖是由什么构成的?
……
师:构成方糖的真正粒子有什么样的特点?
……
师: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极其微小。



TOP
29#

《物质的构成》阅读摘录(二)

体会大小
师:据估算,一滴水中大约1000000000000000000000个水分子。将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大小,等比例放大后乒乓球的大小则将达到地球那么大。




装不满的杯子—分子间隙
师:在100毫升的烧杯中装满石子
师:装满了吗?
师:往装满石子的烧杯中装沙子,直至装满。
师:装满了吗?
师:烧杯中继续装水?
师:你们领悟到什么?
……
师:水也装满了,还能继续装吗?
……
师生合作在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混合水和酒精。发现水和酒精混合后二者的总体积明显小于它们的体积之和。
……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觉得已到满水的烧杯中还能加入其他物质吗?
生:可以。
……

评论:装不满的杯子让学生充满好奇,充分引发学生的探知欲望。从物质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让学生思维不断抽象,不断进阶。
TOP
30#

学习新课标,实践新理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