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思想方法,它不是无根据的幻想,而是有客观根据的。小学科学四下年级中,有一段教材内容是让学生猜想“电是怎样流动的”。按照以往小学自然学科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了解到“电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导线、用电器等回到电池的负极”的科学知识。然而当我们仔细分析这个教学目标,可以发现电子在流动时我们无法凭借眼睛直接观察到,科学家们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观察工具才能了解到这个事实。而我们的四年级学生,不必也不能够通过这样的仪器进行观察,因此这种建立在教师说教基础上的科学知识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也对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是不利的。
从科学教学的角度看,要让学生相信“电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导线、用电器等回到电池的负极”,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相关的证据。事实上,这种实践活动很难操作。
因此科学教学中的“电的流动”,与其传授“电是这样流动的”不如让学生猜想“电是怎样流动的”更有价值的多。在指导学生猜想“电是怎样流动的”活动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探究过程:
当学生利用电池和导线使小电珠发光的时候,教师可以问“使小电珠发光要哪些条件”,学生回答:“一节好的电池、一根能通电的导线、一颗好的小电珠,还要依次连接起来。”教师继续启发:“在小电珠发光过程中,这些材料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好的电池可以不断地提供电,通电的导线可以使电顺利通过,好的小电珠也可以让电通过,而且可以把电变成光。”
教师在总结了学生的回答后,提出猜想的问题:“大家认为小电珠发光的原因是由于电池中的电通过导线流动到了小电珠的,那么大家可以猜想一下,电是怎样流动的呢?”学生通过小组的探讨后猜想可能在五花八门。
猜想1: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电从电池的两端通过导线分别流动到小电珠上的。
猜想2: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电从电池的两端通过导线分别流动到小电珠上,并转化为光,然后消失的。
猜想3: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电从电池的一端通过导线流动到小电珠上,并通过另一根导线回到电池的。
猜想4: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电从电池的一端通过导线流动到小电珠上,一些电转化为光,其余的电通过另一根导线回到电池的。
猜想5: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电从电池的两端通过导线分别流动到小电珠上,一些电转化为光,其余的电通过另一根导线分别回到电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