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六下《放大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教学设计的对话
2007年3月6日
今天,收到st老师发送的《放大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两节课的教学设想(见附件)。我学习后,与st进行了交流——
奔跑的蜗牛 08:11:23 我看看,再答复
st 10:08:08 好的,谢谢你,因为没有经验也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合适
奔跑的蜗牛 10:08:20 我感觉处理的可以的,你很用心。
st 10:09:05 两课都看了吗
奔跑的蜗牛 10:09:13 看了,不过,我不会这样处理。我会在第一节课突出制作放大镜
st 10:09:48 你觉得还是按照教材的好?
奔跑的蜗牛 10:10:14 并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放大镜到处看看,然后交流自己的发现。最后教师提出,用自己的压岁钱购买一个放大在10倍左右的放大镜。当然,因为是开学的第一节课,还需要强调常规问题。因此,密度没有必要很大。
奔跑的蜗牛 10:11:44 我会把“放大镜下的发现”移到下一节课,同时,在下一节课中,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放大镜来上课。这是很有意义的。因为第三节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在课堂上实事起来难度比较大——我以为。
st 10:12:01 你拆开两个课时?
st 10:12:45 我今天就布置学生带放大镜了
st 10:13:39 我并没有打算把这课单独出来
奔跑的蜗牛 10:13:41 我觉得,调整第三节课和第四节课的顺序。甚至可以暂缓第三节课。主要是通过给学生较长的时间进行课外观察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反馈交流和整理记录。
st 10:14:12 第三四课的标题是?
奔跑的蜗牛 10:14:57 第三节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第四节课《放大镜下的晶体》。我说完了,可能没有道理。
附件1:
六下《放大镜》活动设想
作者:stm21 日期:2007-2-27 22:38:11
教材由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放大镜下的发现(活动目的:体会使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可以发现用肉眼无法发现的细节)
活动二:它们是什么(活动目的:体会使用放大镜可以为鉴别物体获取证据)
活动三:自制放大镜(活动目的:和放大镜形状类似的物体也具有放大的功能;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我觉得六年级的学生认识放大镜不需要用这么多的活动来牵着他们
走,活动的安排可以开放些,把活动一和二合在一起,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提供放大镜、写有钢笔字的宣纸、写有钢笔字的作业纸、撕开的报纸这些材料,让学生用这些材料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信息记录下来,然后进行交流。
使用这些材料的目的:
写有钢笔字的宣纸、写有钢笔字的作业纸,目的是比较同样的钢笔在不同的纸上留下的笔迹有什么不同——用放大镜可以发现用肉眼无法发现的细节。
撕开的报纸,通过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纸,体会使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
用放大镜观察宣纸、作业纸、报纸撕开的边缘,比较这些纸的纤维分别和书上哪种纸的纤维相似,体会使用放大镜可以为鉴别物体获取证据。
附件2:
六下《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教学设想
作者:stm21 日期:2007-3-1 10:01:55
教材由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放大了多少倍(活动目的:掌握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活动二:什么样的放大镜能放得更大(活动目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不同的,放大的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最大的)
活动三:用较高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周围物体(活动目的:随着放大镜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我的设想是第一个活动研究一个放大镜放大了多少倍,除了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外,还让学生提出关于放大镜放大倍数的问题。学生大多会提出以下三个问题:①是不是所有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都一样?②什么样的放大镜能放得更大?③不同倍数的放大镜下观察
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这样活动二、三就可以顺利展开了。希望通过活动一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思考,并能提出问题,自己作进一步的探究。
摘自龙卷风视线:小学科学教学新视野http://blog.kxsy.net/user1/309/index.asp